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环太湖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环太湖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农业的目标除了提高农产品产量,是不是还必须要确保农产品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农业在体现生产功能之外,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业生活、生态、文化等功能?生态农业应运而生。环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一些比较优势,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也有一些好的举措,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具有普遍性的。

关键词:生态农业;环太湖;生态效益

1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类的农业发展史十分漫长,足有一万多年。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约73000年,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约33000年,高产集约的现代农业至今虽短短200年,成就却非常巨大。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十一年增产,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450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产出世界25%的粮食,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化肥和农药用量增加速度、土壤农药残留被侵蚀、环境污染、大量的资源消耗等问题日益严峻。人们不由的反思,农业的目标除了提高农产品产量,是不是还必须要确保农产品安全、保证农产品质量?如果一味强调提高农业效益,就会过多地使用化肥、灌水、农药、除草剂、杀虫剂。20世纪70年代后期,马世骏院士指出,要以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思维来从事农业。1982年叶谦吉教授正式提出“生态农业”。1982年到1986年的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指出我国农业要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2004年到2010年的7个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鼓励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知识以及系统的思维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与传业农业的经验二者结合,更为强调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有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追求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党的十八大报告上,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农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整个农业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进而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具有重要意义。环太湖地区农业的发展有着,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事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设施良好、交通区位便利、制度创新能力较强等优势,如何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能示范全国呢?

2环太湖地区生态农业实践

环太湖地区坚持以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论述为指导,以构建良性生态系统和农业循环产业体系为核心,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农业清洁能源利用和面源污染治理等项目建设,有效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以无锡为例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拓展,成果显著。

2.1控制农业种植业污染,优化种植产业

一是推出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工程。控制化肥污染,进一步扩大配方肥的应用范围和施用面积,对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和缓释肥进行政府补贴并进一步推广范围。十年来,无锡市农业所使用的化学氮肥和农药施用量分别下降了39%和32%。二是推出农药减施工程。无锡市严格严格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同时推广防虫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并建设成6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总面积200万m2。三是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充分调动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体系、构建机制、多元利用、持续推进,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10年来,无锡市建设了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203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6个,促进农村清洁能源稳步发展;10年来,无锡市建成秸秆收贮点39个,建成各类秸秆多种形式利用主体31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6.2%。四是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一方面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着力发展生态资源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无锡市重点调整了水源保护区和还湖地区的种植业结构,相应增加经济林、果、茶种植,缓解农业生态环境压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加强建设“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产业循环模式,集约节约过程投入,倡导生产优质安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无锡市初步形成十大优势农业产业,150个特色产品,建成规模农业园区165个。注重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建设,认定“三品”基地10.528hm2,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90%。另外,积极拓展休闲观光农业等多方面功能,实现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无锡市拓展了农业的生态、文化、旅游功能,发展休闲旅游业、设施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等现代设施农业园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2探索畜禽水畜产业模式,优化畜禽养殖业和渔业

一是在重点区域禁养。近年来,无锡在沿太湖1公里保护区和贡湖、西东水源保护区、主要入湖河道两侧和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禁止畜禽养殖,在这些区域的原有畜禽养殖场(点)都进行了关停、搬迁。在些基础上,还进一步加强监管督查力度,健全养殖污染监管网络。二是推广循环型畜禽养殖技术,做到养殖污染物零排放。无锡市提出“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的综合治理方针,对全市所有的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点进行综合治理。对全市不同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养殖点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方案和技术,比较主要的工程有“三改两分”工程、沼气工程、生态发酵床工程、有机肥加工工程等。通过逐家逐点的研究治理,实现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从而大大改善养殖场周边生态环境。三是大力推动生态渔业发展。近年来,无锡市建立了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建设了一批生态净化池塘,探索渔业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从而切实控制水产养殖污染,改善河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在无锡水域的重点乡镇和成片养殖区域,建设了池塘循环水养殖示范工程22666hm2、水生植物治理太湖水环境示范工程22666hm2,这些示范工程中集聚了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从而有未来能够有效推广循环养殖模式,从而使得渔业也得以生态地发展。

2.3注重林木资源生态保护,推进村镇环境绿色发展

无锡市是江苏省首个、全国第14个国家森林城市。从2003年开始,无锡市平均每年造林63666hm2,森林面积覆盖率达到36%。在此成果的基础上,无锡进一步拓宽生态绿色廊道。全市形成点、线、面结合,城市和农村相协调,主要通道、水系、山脉为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一是适度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合理有效提升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实现林业产值增长。无锡市林业资源十年间总量实现倍增,森林面积从5万hm2增加到10万hm2,林木覆盖率从12.6%增加到36%。二是建立森林资源保护体系。推进森林抚育和林相改造工作,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推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近年来,无锡市全面完成了环太湖200米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形成全长24km的生态景观带,基本构筑起较为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本着保持原生态环境完整性与协调性的思想,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应,充分体现生态、环保、低碳、循环、绿色的理念,以沿湖、沿江、沿河为重点,全力构建生态防护林网,构筑城乡一体化大环境绿化体系。三是加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结合无锡丰厚的人文景观资源,建设森林公园、观光果园,推进森林生态旅游,保护森林文化遗产。构建“山水入城,林地护城,绿带环绕,公园广场点缀”的人居环境布局和“五带、一屏、多廊道”为主体的生态空间功能格局,形成人与自然互惠互利的自然生态体系。四是强化农村生态绿化体系建设。近年来,无锡市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基础投入,开展清洁家园、清洁田园连片集中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深入推进“森林镇”、“生态村”创建。近年来,创建省级村庄绿化合格村500个以上,达到全市总量80%,创建市绿色家园示范镇42个,市绿色家园示范村676个。通过这些举措,无锡市村庄绿化水平得以很大的提升。

2.4注重农业湿地系统构建,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序发展

以保护太湖生态安全和构建健康的太湖生态系统为核心,以抢救性保护自然湿地、逐步恢复湿地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促进环太湖水环境改善为目标,以湖泊、河流、库塘湿地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内容,以生态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建设为保障,逐步扭转湿地面积持续下降、生态质量持续降低、生态功能持续退化的不利趋势,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能力。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建立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湿地恢复与修复体系、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体系、湿地社区共建共管体系和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体系五个体系,致力恢复“太湖水美”的自然风貌,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保障。自2007年以来,无锡市先后实施28个保护与恢复工程,建成11个湿地保护小区,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43%。目前已有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梁鸿湿地公园和蠡湖湿地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长广溪湿地公园),1个太湖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国家示范工程。

3环太湖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干部群众认识不足,发展思路多处于浅层次

调查过程中发现,真正能够理解和把握生态农业实质和内涵的农村村民、农企业主并不多,有些人在思想和行动上仍然沿袭老经验、老做法,没有从传统农业圈子中跳出来,发展上仍然是重产值、产量而轻视生态保护,重产前、产中而忽视产后环节,重经济效益、产品质量而无视生态标准。

3.2农业集约化程度低

环太湖地区农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单位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偏低,区域产业和品牌缺乏有效的整合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不强。无锡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266m2,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部分农田基础设施薄弱,近半数耕地未达到标准农田要求,部分农田灌排、泵站和沟渠设施标准偏底,排灌能力得不到保障。

3.3农业科技创新潜力仍显不足

环太湖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大量投入资金和劳动力取得,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低。以无锡为例,科技进步贡献率仅55%左右,农业高等院校和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空白,农业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各级政府和农业企业与省内外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合作紧密度不够高、针对性不够强,农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作者:王海梅 单位:无锡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