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在阐述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探析了高校思政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将生态文明教育与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力度。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问题;改进对策
一、高校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1、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需求
近些年雾霾和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频繁出现,给国家发展和人们生存带来了巨大压力和威胁,实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与国力强盛齐肩并进成为新时代各方共同努力的目标,这就要求大家具有合格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素养。而学生是国家发展变强的重要力量,更是民族振兴屹立东方的希望,可以说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有着重要作用。所以高校要承担起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政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和正确价值观,走出实现美丽中国、强盛中国的重要一步。
2、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需要
国内有很多学者认为,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是国家对学生进行的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且从本质来讲国家意识形态具有弥散性,这就决定了它可以渗透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之中。[1]所以如果想要发挥生态文明教育的功能,就必须与高校的思政课结合起来,与社会的多种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蕴含了更丰富的生态文明内容。其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一方面来说它体现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当今世界对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所以高校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的思想教育,既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充分体现。
二、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政课的生态文明教育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丰富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增强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具体问题如下:
1、教学形式单调,效果不佳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生态文明的教育时,因为受到经费、场地等影响,所以通常会采取两种比较常见的方法:一种是由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中讲授,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因为这种形式的学习枯燥无聊,学生很难听到耳中记入心里;另一种是高校社团会不定时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等等,但这种做法一般也收不到较好的反馈,因为活动太过单一,无法从根本上吸引学生。
2、对生态文明教育目标不明确
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教育一般只停留到口头上,并没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2]学生自然无法深刻理解到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加之部分课程在教材上关于生态文明教育没有提及或教育目标不明确,中心思想零散不成体系,重要内容在文中无法发挥出作用,总体呈现出一种杂乱的感觉。
3、生态文明的教学条件未达标
想要确保生态文明教育的正常开展,就必须在人力、经济、物质等方面有一套完整的保障机制。但实际上有大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条件还未达标,一是教师因素,因为思政课的授课教师大都专职于马列主义、思想等方面,所以他们对生态文明教育的了解需要加强,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二是教学资源投入少,可以说目前真正开设生态文明教育的高校并不多,而作为培养国家未来接班人和国家栋梁的主要场所,很显然这种教学资源的稀缺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三是缺乏稳定的社会实践场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稳定的实践教学场所是联系社会和学生的重要载体,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学资源。而就目前来看,高校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场所普遍设在周围的展览馆、文学院等等,但这种场所首先来说是数量少,而且形式还比较单一,很难与生态文明教育产生有力联系。更有某些学校把社会实践场所设在农村或者一些郊外的工厂基地等,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触碰到生态文明教育的一角,但这种场所无法和学校建立长期联系,使用性不大,所以效果并不明显。
三、提高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方法
1、将生态文明教育与课程相融合
单调乏味的讲生态,效果必然不佳,但若将生态与时政相结合,结果就会好很多。例如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建设历程融入到《形势与政策》中,因为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一段从单一经济发展走向“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的崛起进而兴旺的历史。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时政课程结合之后,学生就会在了解中国现代经济建设获得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对环境造成了怎样的伤害。就会知道中国经济走向兴旺发展的几十年中,付出多少努力,也付出多少代价。课程的结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生态兴则国家盛的发展规律,更能激发出他们为生态文明做建设的重要使命;高校还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结合,因为思想道德修养是在教育学生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而生态文明教育则表达了人们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和对和谐共生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这和我们正努力建设生态和谐的社会形态是一致的,也有利于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将生态文明教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结合,能着重的为学生讲解生态文明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能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态行为。
2、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作用
在引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想让学生学习并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思政课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观念。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和研究,例如认真研读与党和国家有关的生态文明政策,因为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就非常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且多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所以思政课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研究关于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教育的方针政策,掌握思想内涵,才能更全面的将这些思想融入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多了解一些生态学方面的知识,例如生态法学、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加深自己对生态文明的领悟,才能更有效的对学生讲解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
3、加大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力度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只靠思政课教师是不够的,高校也需要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稳定的实践教学场所。从师资保障来讲,高校要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详细的生态文明教育教材,并且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生态文明素养,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来丰富教师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也可以鼓励教师在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生态研究,并将成果渗透到课堂,起到上行下效的良好作用。从教学资源来讲,搭建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平台,开展生态文明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学习会,努力实现生态文明教育过教师、入课堂、进学生心的教学目标。最后要从实际出发,与当地企业单位或者生态环保部门合作,建立长久的生态实践教学场所[3]。一方面能让学生在长效的实践场所中学习更多,另一方面则是在社会实践场所中开展生态实践活动的师生们,能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企业和生态环保部门献言献策。
四、结语
学生兴则生态文明盛,高校作为培养国家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所以高校要承担起培养具有生态知识、生态精神和生态品质的文明生态人的重任。在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认真、更全面的贯彻学习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使他们在丰富自身的同时,还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服务。
【参考文献】
[1]汪慧英,周仲秋.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模式探析[J].安顺学院学报,2017.19(6)56-60.
[2]惠春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557.
[3]宿晨华,赵海月.生态消费观取代传统消费模式的必要性[J].社会科学家,2014.10.54-57.
[4]吴明红.思政课程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实现模式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3)97-100.
作者:文金 单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