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文明思想整体观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思想整体观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文明思想整体观探析

【摘要】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整个时代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要从哲学的整体观上加以把握。自然界是人类得以繁衍生息的根本所在,文明的进步取决于生态的良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生命共同体是一个整体,二者不可分离;青山绿水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人类和自然的共处,就要对自然加以尊重和保护;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结合,正是其整体观哲学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生态整体观;生态哲学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人类在自然界中经过不断的发展与进化,成为地球上的高级生物,当然人类的生存也不能离开自然界。自然成就了人类的进化,人类却是能对大自然进行能动的高级生物。人类不仅对大自然进行了人类化的改造,从而使得自然界有了人类的印记;同时,人类也创造了社会性的人类社会与社会制度,并一步一个脚印去前进。人类不仅对大自然加以改造,而且也对社会以及社会制度加以改进,进而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既能够适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能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改变自然界的发展情况。当然,这种主观能动性一定要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不能盲目地对自然界进行不切实际的改造,这种主观能动性一定要着眼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说明人类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界,更不能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情,人类与自然是互为一个整体,二者不可分离。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可持续性的,而不能光顾着眼前的利益,忘记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发展,这就要求人类社会要以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只有这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才具有可持续性,才能不断地取得更大的进步。不然的话,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是不牢靠的,既损害了自然,也伤害了自己。故人类社会的繁荣,要与自然和合为一。这恰恰说明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统一体,只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才能促进整个自然界的整体性发展。这个整体性的生态文明思想的要求,使得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自然而然地就放在了人们的面前。生态文明思想的进步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要求就是要与自然界友好共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经原始的狩猎和采集社会时期、奴隶和封建的农业社会时期、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等阶段的洗礼与升华。人类社会走到了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发展为主的新的文明时代,这种历程,恰恰就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标志。不过,人类社会对自然界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原始社会,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生活与生产条件,这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了农业文明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不断的加强,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大规模的塑造和优化,修建水利工程、开渠引水、浇灌良田、农作物产量大大增加,加速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那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遵从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为基础的,从而成就了当时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到了近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遇山开山,遇河架桥,人类变成了征服者,进而变成了对自然的掠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陡然间变得相互对立,生态危机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大大加重了空气的污染,同时雾霾、海啸、地震不断发生。“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这让人类得到了警示,人类不得不思考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的伤害,相应地,这种生态危机对人类社会也造成了伤害,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产生了威胁。这样,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思想就产生了。而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观,正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全新的要求。这种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并不是要求人类社会放弃现有的工业以及正在兴起的人工智能文明时代,从而回到所谓的原生态的社会生活。这种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观,主要是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要以自然规律为准绳,要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进而建设一个物产富足而又美好的生态文明社会,使得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一个生态美、和谐美的整体。

二、紧密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3]一切事物及所在的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生态体系中的各要素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生态体系中任何要素的改变都会触发整个体系的改变。在生态体系中,拥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类,深刻地影响着生态体系的变化。人类社会并不能离开自然而独立存在,生命共同体本身就包括了自然界和人类。人类与自然界既有依存的关系,更多的是人类依赖于自然界,又彼此发生影响。人类生命共同体,关于生态体系的整体性的重要理念就由提出来。对待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时,一方面要恰当地掌握好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问题,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级的文明程度,人类社会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时,就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文明高度。对于生态体系的整体性问题,自然就会反映到自然界与人类,还有人类社会中的个体与个体的彼此影响关系。这样展开的话,个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是一个整体。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人类生命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统一,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与人类社会良好发展的整体一致性,也体现了二者整体上的统一性,即整体性。这种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观,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不仅仅是一个超越性的发展,而且也超越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世界观,这种观念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大飞跃。“人类共同体并不存在于环境之外,它只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个功能极其复杂的、人类尚未充分理解的动态的整体的一部分。”[5]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有时候是冲突,不过最终二者处在一个整体的生命共同体之中,这种生命共同体,使得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是在一个整体性的体系之中的,是无法分开的。在人类社会中,各种联系也是较为复杂的,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人类社会从整体上来看,是建立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之上,也正是这种整体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使得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能够融洽和谐地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之间的整体性认识观的生动体现。2019年3月26日,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致辞时,强调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的全球性挑战,面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的抉择,各国应该积极做行动派、不做观望者,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6]当前的世界各国,不能光顾着自己发展,进而为了自己的发展,不择手段,损害他国的利益。比如,发达国家把一些低端的污染环境的企业搬到一些不发达或者半发达国家那里,自己的国家环境好了,却污染别的国家。但是发达国家忘记了一点,人类只有这么一个地球,这种影响的传递速度是十分快的,对地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世界厄尔尼诺现象的不断发生,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同时,全球气温升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需要全人类去共同面对,共同加以解决。这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的事情,而是整个地球上的所有国家、所有政府的事情。“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只要各国政府和人民能够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共同解决人类自身面临的这些生态环境问题,那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就能和自然界融洽地一起发展,人类社会的明天就会越来越好,人类自身的发展就可以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这是人类社会面对全球生态问题的整体行动,只有共同行动,人类的美好生态环境才能够早日实现;也只有共同行动,人类社会才能共同发展与进步。这样,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命运就能够得到良好的改进,整个人类社会才能够建立一个整体上美好的全球生态环境社会。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整体思维观的生动体现。美好的自然资源即是“绿水青山”,只要利用得当,定会发挥出其最大的潜能。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天然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优美的自然环境,可以打造天然的经济资源。比如我国贵州省的六盘水,这原本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地方,当地依托美好的生态资源,大搞生态旅游,从而走上了脱贫之路。那里的梅花山旅游景区,面积接近30平方千米,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仅仅在2017年,到六盘水的游客就达到了3000万人次以上,使得旅游产业的规模达到200亿元。当地的很多居民因此得以脱离贫困,从而走进了富裕的美好生活。由地区到全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自然生态,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正在加快变为现实,也为贵州旅游带来了机遇。2018年,有‘山地公园省’美誉的贵州旅游业持续井喷,接待海内外游客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73.01亿元。”[7]这就是“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的典型事例,值得人们好好学习。反之,如果破坏了“绿水青山”,就是用再多的“金山银山”也无法换来这可持续性发展的“绿水青山”。人类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的几何式增长,然而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却大大失衡了,污染环境的事件很严重,且不断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在21世纪的新时代里,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提升,人类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生态危机也在新的世纪里,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从而改善和增强人民群众的环境福祉。由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及时迅速地加以解决,才能不断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国不能再走别国已经走过的路子,即在发展的同时,把生态环境也给污染了,这是得不偿失的,也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我国一定要借鉴别国的发展经验和教训,走出一条生态环保的良性发展之路。故不能犯把“绿水青山”变成荒山野岭,甚至是废弃之地的事情,那时经济社会不但没能发展起来,“绿水青山”也没办法恢复了。况且就是再多的“金山银山”,也很难甚至是无法恢复原来的“绿水青山”。只有保持并加以建设的“绿水青山”,才能造就更多的“金山银山”。总而言之,只有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二者整体上互相结合,才能在整体上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在整体上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与进步。

四、对待自然要尊重、顺应和保护

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8]的生态文明理念。对于自然的尊重,就是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也是对自然界的伦理道德的尊重。人类社会的利益并不总是至高无上的,因此不能肆意去破坏和掠夺自然界。这只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因为世界上就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对自然的尊重,要求人们对自然加以关爱,对自然加以敬畏,从而才能对自然加以关怀,进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整体生态环境。在自然界面前,人类要把伦理道德放在经济社会利益的基础之上,人类才能与自然界共同进步,这才是正确的生态伦理的思想,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反之,如果人类社会不去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自然界就会对人类社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惩罚。“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9]这样的历史教训,数不胜数。现在白色污染在中国城市如影相随,这些塑料制品,来自于大自然,但却是人类加工制成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危害,它的存在分布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这对人类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有可能威胁人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阻碍人类的生存。塑料制成品大部分来自不可再生的资源,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人类应该少生产或者不生产这类制品。人类应该生产无公害的制造品。土地资源是人类发展的根本,民以食为天。然而现在的土地却受到了大量的污染和破坏。这正是人类对待自然的结果,导致自然对人类造成同样的结果。可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和自然是一体的,这是关乎人类发展与生存的重要问题。对自然界的呵护与关爱,体现在人类社会在发展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去发展自身的利益需求,必然会被自然界所报复。自然的价值,是内外的价值的一个整体。自然的外在价值,对人类社会及其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力,这是其外在价值的表现;自然的内在价值,对于整个自然界本身的整体性的发展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正是其内在价值的体现。自然界满足人类自身生态需求的外在价值是有目共睹的,而对其内在价值,人类社会就应该对其加以珍视和呵护。“地球以最大的慷慨养育了人类,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只养育人类。一个最理想的世界,不是一个完全供人消费的世界,而是一个在其中,城市、乡村和荒野都各有一席之地的世界。”[10]只有人类与其他生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上的统一适应性,人类社会才能得以良性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强调指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11],这是其生态文明整体观的体现。只有人和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12]生态伦理的主要理念和原则就是要求人类社会要尊重自然界,只有对自然加以尊重,才能对自然顺应,进而对自然加以关怀,从而融入自然,这样就会起到保护自然界的目的,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五、美丽乡村与美丽中国

美丽乡村与美丽中国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必须要以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为导向,积极建设自然生态的友好型环境社会,从而促进美丽乡村的自然生态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点就是要建设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振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让其具有长远性。美丽乡村的生态建设要与各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可一刀切,要结合当地的优势。比如平原地带的农业要高质量的发展,就要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广大的良田受到污染,这就要坚持生态优先,人民健康优先;同时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从效率低下向高品质的绿色生态转变,这需要一个过程。要大力保护农业资源,做到开源节流,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产品的清洁化和生态化,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新时代的美丽乡村建设,要以生态宜居为主,打造人与自然的整体性的生态美,进而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得以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美好社会。

作者:张晶 蔡圣峰 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