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策略

1引言

土地整改工作的进行有如下优势:(1)可以起到保护耕地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态系统的改善;(2)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使之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在土地整改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提升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力,使生态环境变得更为优质,同时还促使土地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2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性

从最终实现的目标和治理可能产生的冲突方面来看,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换言之,在区域内进行土地整治的效果不仅影响到水土资源、植被资源和生物等资源,还会对上述资源有关的生产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可能是负面的,导致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就目前的整治内容来看,可包括如下3个方面:对土地进行整理、再次垦荒废弃土地、开发新的土地资源。其治理的对象主要包括如下几种:(1)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2)面积较小的建筑用地;(3)尚未有利用计划的土地资源。集中对其进行综合治理,从表层意义考虑,耕地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农田可以成片地进行连接,这样一来,空气得到了净化,水资源得到了涵养,生态景观也得到了改善;从深层意义考虑,集中整治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新的条件,增加了土地的预留空间。整治在建设的过程中被废弃的用地,可以减轻环境的污染,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使之恢复建设之前的自然景观。尚未开发过的土地资源可根据勘测需要将其变成耕地,使土壤的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种植绿色植被,防止水土流失[1]。

3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土地整治工程对土体的影响

土壤的结构会随着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而发生变化,当然,土地整治过程所采取的措施也会使土壤的质地发生相应的改变。例如,毛乌素沙地是一个荒漠化相当严重的区域,在进行土地整治过程当中,土的配料是由砒砂岩和沙混合制成的,重建架构了土壤耕作层的土体构成,使土壤的质地发生了质的变化。调和之后,该层的黏粉和砂的比例恰当,具有了较好的保水保肥的能力。紫色丘陵区域开展土地整治后,经研究发现,在整治区域的土壤质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状明显高于尚未治理之前的属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土壤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好。

3.2土地整治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土地进行平整,增加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产生的影响直接惠及当地的水文结构发生变化,使整个区域内的水资源调配更为合理化。例如,我国某省某市的土地整治工程结束之后,研究人员检测发现,原来使用明渠灌溉区域在改造之后使用低压管道灌溉,有效地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水资源出现渗漏的情况,同时,也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随着新技术的推广使用,还有效地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程度。诸如在某省中大部分的土地属于盐碱地,且盐碱程度较深,在对这一区域进行治理时,使用的策略是“改排为蓄”,不仅运用了工程技术手段,还巧妙地利用了生物和农业手段,促使该地土地的质量得以提升,逐渐变成了良田。这种治理手段的应用使该区域的水土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3.3土地整治工程对植被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对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还将影响到整个区域地表的植被类型,保护其地表植被的多样性。这是因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造或道路会将原有的区域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着区域内动植物的生长情况,影响了很多野生动植物的生长资源,而土地整治工程会涉及到使用生态化的技术恢复其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生物迁徙所需的通道可以通过对路基进行加固之后打洞来实现,在碎石路面可增添一层耐压性能较高的草皮,这样一来,野生动物的栖息就有了生活的空间,起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此外,地表景观结构也会随着土地整治工程的推进而发生改变,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物种的多样性,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能[2]。

3.4土地整治工程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在某一区域内进行土地整治时,当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及其植被的种类、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当地的水文特征等因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局部的小气候发生改变。生态建设用地数量减少会使地表的水土发生流失,使区域的环境质量变差,反之,则会保护当地的水土资源,提升区域内的环境质量。例如,修建农田防护林,可以促使农田小范围的气候出现改变。倘若治理的措施不当也会影响空气的质量,增加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使局部的农田小气候出现变化。

4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

4.1土地整治工程应强调生态化土地整治理念

生态文明是土地整治工程的出发点,也是指导其平稳推行的重要原则。无论是在项目的选址环节还是在对项目的推进可行性研究方面,还是从整个项目的推进或整体预算等方面都要考虑到实施方案是否具有生态效益。在治理的过程中需对项目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自然变化情况进行反复验证,务必确保其是在尊重自然、促使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推演出治理措施。单纯地追求治理效果带来的经济效益,过度地使用机械化治理措施,反而忽视了自然的影响,是不可取的。整个土地整治工程的进行离不开生态化的治理技术。只有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有效地利用水土资源,才能促使土地资源得以可持续化发展。

4.2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的核心应该是土体有机重构

借助机械化工程技术盲目地改变治理区域的生态面貌,使之地面表层变得规整,并不是土地整治工程所需达到的最终目的。推行生态化的治理手段,核心在于改变土体的有机结构,促使其土壤质地发生变革,借助物理或化学手段再辅以生物手段成功消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较大的放射性物质),使土壤恢复其本来的面貌,维护生态平衡才是土地整治的最终目的。

4.3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注重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化的自然景观,告别过去单纯追求整治土地资源的规模化发展。注重在整治区域内推行多样化的景观类型,使该区域内的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化的发展。从我国目前土地整治工程的发展状况来看,建设专门的技术研发基地还是相当必要的[3]。

4.4健全土地整治工程后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程的事后评价体系是关系到整个工程后期维护的重要举措。无论其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恰当与否都会对整个区域的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一变化需要借助于评价体系来完成。一方面,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资料;另一方面,还可以记录下来土地整治工程中实行的不同措施所对应的生态环境变化,为下一个治理工程积累经验指数。

5结语

综上所述,将生态化的治理理念融入到土地整治工程中,一方面可以响应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保护人们所拥有的绿水青山,促进其区域内生态平衡;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传普.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土地整治工程实施模式初探[J].天津农业科学,2017(9):35-38.

【2】唐丽,赵蕾.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土地整治———访四川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主任、研究员李何超[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6):12-13.

【3】刘彦随,朱琳,李玉恒.转型期农村土地整治的基础理论与模式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6):777-782.

作者:盛海波 单位:长沙县自然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