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鲸类展览平台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鲸类展览平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鲸类展览平台研究

摘要:随着近年来,海洋问题的不断凸显与国家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日渐重视,海洋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就至关重要。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鲸类动物无论在生前还是死后,都对整个海洋生态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以海洋动物--鲸类为主要展览内容的展览平台建设,在完善海洋博物馆体系、科普海洋文化、培育国民海洋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鲸类展览平台意义;空间布局;观展流线;鲸落

1鲸类展览平台意义

生态海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普遍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的二十一世纪,海洋开发日益成为人类破环境制约的新方向,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了解、研究和保护海洋是我们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迈出的一步。但中国国内有关海洋生态的现状为:中国民众普遍对海洋知之甚少,获得海洋相关知识途径有限,海洋博物馆也寥寥无几,这一现状制约了中国海洋文明的发展、海洋生态的建设。基于这一现状,结合项目目的,笔者旨在建立以“鲸落”为中心的展览平台,进而展开对部分海洋生态的展览研究,以独特的空间布局和观展路线,向观众科普海洋独特的生态系统,以期达到拓宽“全民普及海洋生态文明”渠道的目的,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2展馆设计与结构介绍

该展馆拟建于青岛即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展览主体是以“鲸落”为中心展示部分海洋生态系统的中小型展馆,展览馆的外观设计以鲸鱼原型,借鉴鲸鱼跃出海面的流线。展览馆建筑占地空间,包含地上及地下两个展区,分别隐喻鲸鱼生前及其死后的两个生态循环系统,鲸升食万物,鲸落万物生。最后出口建在海面上,面朝大海,进而新的生态循环开始,再通过海上栈道回到陆地出口处,展馆内与展馆外部由此形成了一个循环。各展馆的空间是相互联系并且在生态系统中是递增的,通过一个系统的观展路线与空间循环给游客提供有逻辑的知识体系与科普教育,激发人们的探索精神与学习欲求。建筑屋顶类似鲸鱼跃海的优美曲线,直观地向人们展现展馆的主题内容。该建筑采取钢架结构来完成建筑外观的实现,展馆分为地上地下两层。地上厅高20m,宽40m,长100m;地下厅高7m,宽10m,长80米。地上厅展示鲸类生前生态系统内的海洋生物,地下厅展示在鲸落的开始至结尾所创造的海洋生态系统。

3展馆流线与“鲸落”分析

展馆设有一个清晰的、可以让观者很容易看懂的人流导向图,同时展览设计的一大特色为,展馆不会使人们为了看到所有展厅而重复走同一条路线。展馆分别设有地上展厅的入口和地下展厅的入口。地上展厅分为两大部分,中心为大通道,左侧为以须鲸展览为中心的主展馆,及须鲸所食海洋生物如磷虾等小型甲壳动物、小型群游性鱼类以及底栖鱼类和贝壳的三个副展馆,副展馆中主要展示小型海洋动物。右侧为以齿鲸展览为中心的主展馆,及齿鲸所食的海洋生物如大型鱼类、乌贼等及其他大型海兽的两个副展馆,副展馆中主要展示大型及中型海洋生物。游客从中心大通道入口进入须鲸展馆,依次游览三个副展馆,然后从大通道末端进入齿鲸展馆,依次游览两个副展馆后,最后回到展馆入口处的地下展厅入口,进入以“鲸落”为主题的地下展厅。地下展厅依据鲸落的四个阶段,移动清道夫阶段-机会主义者阶段-化能自养阶段-礁岩阶段,各阶段分设四个展厅,多角度展示鲸鱼死亡后围绕它发生的生态循环现象。一头鲸鱼死后,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一百年,据此展览馆的展览内容多为海洋中的分解者,而这个过程所供养的海洋生物则继续融入海洋大生态系统,进行周而复始的生息。观者在观展过程中也会沿着这一分解过程展览来到位于海面的出口观景台,鲸落万物生,面朝大海,人与鲸一起获得新生。

4交互展示

在信息技术愈加发达的今天,展示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以及高科技化,如:LED屏、全息投影、人机交互技术、水幕互动投影系统、沉浸式影院等先进的展示技术融入了展馆展示的方方面面,以新奇的展式方式引导人们参与到展览中去,从以前的人们只能通过单调的专业语言描述来被动了解展品知识,到现在的通过与展馆进行技术互动来了解展示内容。人们可以听到鲸的声音,享受与鲸一起在海洋中畅游,通过视频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发展。在“鲸落”展厅,由于“鲸落”前期两个阶段过于血腥,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以全新技术展示给人们深海里发生的,平时不为人所知的变化。

5结束语

中国的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发达的农耕文明,以及陆地面积的广大使人们忽略了对海洋的认知。在古代历史中,大众对海洋的认知还处于萌芽阶段,人们将鲸鱼神化,称鲸为鲲,而在现代,大众已了解鲸为最大的海洋生物这一常识,并且对一部分海洋生物也通过影视、纪录片等途径有所了解,但中国大部分涉及海洋知识的展览馆及博物馆大多是展示海洋人类文明历史的展馆,如中国海军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泉州海外交通事博物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等,很少有以海洋生物为主的海洋展馆。建设一个以海洋生物为主的展馆,施以独特的观展路线与空间布局,以及全新的信息展示技术,对培养人们对海洋的兴趣,增强对海洋的认知,填补人们对海洋的认知,增强全面海洋意识,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重大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学华,陈志华,姬爽.国家海洋博物馆结构设计简介[C].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2015.

[2]朱高铮.国家海洋博物馆建设必要性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

[3]李烨,胡健.谈海洋博物馆馆外展场景观设计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5.

[4]李保国.博物馆建设项目中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博物馆,1989.

作者:孙炳明 高璐 赵文静 李欢欢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