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环保执法困境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成绩举世瞩目,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经济发展的强劲保障,是建立新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内在要求。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基层政府的环保执法是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基层环保执法运行有效,是构建好全社会环保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着诸多执法困难问题。结合基层实际,基层环保执法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畅通环保督查监督渠道,同时加强环保队伍自身执法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基层环保执法;绿水青山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成绩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党的提出进入“新时代”、“新常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新常态下,调结构促发展,改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留给后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水青山。通过修订《环境保护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基层政府的环保执法是依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基层环保执法运行有效,是构建好全社会环保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着诸多执法困难问题。
一、基层环保执法面临的主要困境
当前,在基层环保执法中,存在有各种执行困难,执法方式、环境保护政策的科学性、基层群众的配合度、执法人员力量配备、经费保障等参差不齐,导致基层环保执法面临很多困境。
(一)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由于利益观念深植,执法人员和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观念落后。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停留在传统中的执法就是查处问题,进行经济处罚的浅在层面。把执法与处罚等同,没有达到执法监督应有的威慑力,在部分执法人员眼里,执法成了为自己为单位创收的工具。二是社会监督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度得到了有效提高,尤其是环境保护督查以来,环境治理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变,但是部分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反弹严重,执法监管不严,一旦督查结束,又恢复到以往的状态,环境治理不可持续。环境执法举报途径也未公开,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发现污染问题反映无门。
(二)环保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基层环境保护政策多样化,导致基层环保执行和监督均存在较大困难。一是基层环保政策制定走样,考虑不周。个别地区政府规定,发现一个农村烧火堆罚款2000元,对监督不力的乡镇分管领导直接降职。在高压政策下,政府在原本紧张的人力中,抽出多人参与巡查,5加2、白加黑的各地突击检查,强调罚款很少说服教育,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基层环境保护政策落实困难,执法效率低下,群众怨声载道。一些基层环保政策可操作性不高,漏洞较多,各种弊端就会涌现。二是权利监督不够。有些环保法规虽然有,但是执行不到位,监督不到位,效率评价跟不上,惩戒制度执行不严,致使环境执法缺乏提高效率的积极性,执法者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好的政策,缺少对权利的监督,缺少制度的约束,在基层就会走样变形,甚至成为权力寻租滋生腐败的来源,贿赂执法人员,对污染情况视而不见。在大的经济环境和利益驱使的背景下,在排污成本治理较高、排污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偷排乱排现象不可避免发生。
(三)基层环保执法力量薄弱。从某R县的情况来看,现在环境保护局已经改为省上垂直管理,机关12个编制,实有人员8人,执法大队19个编制,实有人员18人。基层环保局执法人员编制非常有限,执法人员做不到有效的覆盖清理,经常执法清理完一处,刚撤离环境污染情况又立马恢复,无充足的人员对污染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管,不能有效的控制住污染源头,使得环境执法人员力不从心,对工作成效和成绩期望降低,进而产生懈怠心理。
(四)基层环保执法工作经费不足。由于进行了机构改革,虽然人员编制由省上垂直管理,但是经费来源依然要靠地方拨款。受制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多数基层环保部门经费得不到切实保障,使谎报执法陷入困境。环保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受到经费的制约,在多数人眼里,环保部门就是罚款部门的代表,唯恐避之不及,对环保工作不予支持,工作开展难度大。部分地区环保装备还不如中小学实验室,督查环境问题全靠眼耳鼻口,执法装备的落后,直接影响环保执法对外形象。
(五)基层环保执法受限地方政府干预。承担环保执法的基层环保局作为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其人事权和财权均来源于地方政府,因此环保执法必然带有地方政府的意志,服从地方政府的利益,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的大趋势下,地方政府对环保干预较多,执法工作开展困难。污染企业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在欠发达地区,政府本身资金困难,因此对纳税污染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想办法保护企业,地方环保执法机构处于地方政府领导下,执法工作开展举步维艰。
二、提升基层环保执法力度的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基层实际,环保工作必须从思想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强化人民当家做主的监督职责,畅通环保督查监督渠道,同时加强环保队伍自身执法能力建设,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一)增加政府和群众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是要人人提高思想认识,将环境保护提高到一定的生存高度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增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群众自主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参与到环境保护全民动员中去。环境保护不是某一个政府和部门的责任,整个社会和群众都应该负起责来,监管部门更多的事后处理,要及时的发现并减少污染带来的危害,需要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真正让环保根植于人心。
(二)加强基层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基层环保执法能力建设是基层环保执法的基础,主要包括基层环保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心系群众,为人民谋福祉,是执法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要求。术业有专攻,环保执法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落实到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的监测上,只有专业知识过硬,才能及时处理污染现场,做好相应的及时处理,避免污染发生后造成不可控的扩散。其次,环保执法的另外一个业务是预防污染的爆发,及时发现污染苗头,有效控制,做到事前早发现、早处理,减轻人民财产的损失。这些都要求环保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过硬,经得住检验。要用心培养出一批真正能干事,能为人民环境保护站好岗的环保队伍。二是确保基层环保执法工作人员的经费和基础装备,调动执法的积极性和执法取证的科学性。在经费上要对于基层有一定的倾斜,困难地区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产品,实行无人机侦察监控、卫星成像系统定位监督等新型监督手段,确保无死角的监控环境污染情况。
(三)探索基层环保执法新体制。一是探索实行垂直管理模式的环保执法模式。通过独立管理,让环境执法独立出来,从人事权和财权上独立管理,撇清与基层政府的利益交叉,更好的执行环境执法监督的职能。二是联合开展执法。在环境执法人员和装备跟不上的情况下,调动公安、城管等部门人员参与共同执法,同时调动村、居委工作人员,形成联合监督,减轻执法压力,提高执法效率。总之,环保执法问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要打破现有局面,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共同建设拥有绿水青山的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白洋.依法治国方略下的环境法治困境与出路[J].兰州学刊,2015(10):117-124+147.
[2]齐晔,蔡琴.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J].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2010(04):110-116.
[3]李平.论我国环境执法的困难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1(07):190-191.
[4]常纪文,焦一多.新《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突破、缺陷与实效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14(18):50-53.
作者:吴永红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