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探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探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探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乡村生态建设有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土地污染、环境破坏等问题,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必须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增大政府投入,坚持乡村污染治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等生态系统整修治理,促进农业乡村绿色生态建设。要加大农业污染治理力度,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改进乡村人居生活环境,建设美丽、富饶、宜居的新农村。

[关键词]乡村环境;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乡村生态建设也有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乡村环境破坏问题、乡村土地污染问题、生态系统退化、工业污染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改善乡村生活环境,重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既要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的生态文明思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秉承。

1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乡村环境依然在遭到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一定威胁

人的各种社会行为都会对自然环境带来影响,相反,自然环境的各种变动也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许多活动都向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和人工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的破坏。一是在乡村农业生产中广大农民大量使用人工合成物质如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导致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生产能力不断降低,造成自然生态系统不平衡。二是乡村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洗涤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通过河水灌溉农田,污染的河水再次流入人类的生产生活。乡村长年累月堆放废弃无用的露天垃圾给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破坏生活生态环境,加剧环境负担。三是在乡村工业生产中肆意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各种废气、残渣等不同废物,不但污染乡村空气,还对农业生产建设造成极大的危害。乡村远离城市,地理位置偏僻,加上基础设施不足,建设规划差,污水不经处理随意排放等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与此同时,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很多乡村村民不顾生态循环和承载能力,粗暴地进行捕猎、盲目乱砍乱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对许多稀有植物和濒危动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一部分农民大规模地毁草造田、毁林开荒。鉴于此,这些不恰当的开荒、耕作方式,必然造成水土流失,引起荒漠化,导致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1.2农民思想意识淡薄,对生态建设认识不足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思想不积极,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就缺乏行动力。一是乡村农民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生态意识普遍淡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乡村虽然拥有广阔的地域,但环境偏僻,加上交通不便与外界的联系少,获取信息不及时。农民祖祖辈辈都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乡土意识强,求稳怕乱,由于受教育少文化水平低,一些农民对生态建设思想意识不足,认为治理环境是村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部分农民生态观念不强,为了自己的利益乱砍乱伐;少部分农民不重视环境问题,破坏环境,造成生态失衡。二是基层村干部环保意识不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推动者是村干部。生态文明需要他们宣传、带头。但有的基层村干部经济利益较强,没有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缺乏为农民服务意识,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个别村干部环境意识不强,脱离实际,不去抓环保;有的村干部维护小团体利益,不考虑群众利益,集体观念淡薄,甚至与民争利,没有治理环境之心;少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老旧,创新建设能力不足,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缺乏对环境认识和生态重要性的认知。

1.3生态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存在不足

制度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优先保护对现有制度体系的改进与建设。当前,中国生态法规制度实施力度不够强,有些地方生态遭到人为蓄意破坏。我们不但要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又要保护环境,有序推进生态建设。一是缺少对保护生态的政策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农民久居乡村,与外界接触少,对生态法规制度了解不多,导致对生态法规制度的意识不足,保护环境观念淡薄,缺乏遵守制度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主动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没有被调动起来。二是对于承担责任主体未落实到位。乡村少部分地区出现人为蓄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基层领导干部忽视这种不良行为,没有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重视,没有发挥基层干部带头作用,没有做到尽职尽责。甚至一些乡村出现了生态环境问题,某些基层干部推卸责任等现象。三是违法成本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法律法规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在某些程度上加剧了破坏环境的恶意行为。

1.4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优秀人才队伍匮乏

目前中国生态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够。一是政府专项用于生态建设的资金比例小。国家对生态环境投资几乎全部投于城市,农村占比少之又少,导致农村与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差距。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都是露天堆积,造成农村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二是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不足。农村农民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农村走出去的青年不愿意再回到乡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及妇女生态环境意识薄弱,起带头作用的村干部年龄偏大,学习知识能力弱化。农村生活居住环境比城市差,加上没有较强吸引力的政策措施,长期内难以引进优秀青年人才。

2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2.1实施保护与治理相结合,提高农民生态文明意识

乡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坚持保护与治理相结合,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调动农民积极参与。一是推动实施乡村生态文明治理。根据乡村生态问题的实际情况,考虑生态保护红线和乡村民情,制定生态资源、生态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等系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提高制度执行能力,依法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主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发家致富的思想。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通过网络、电视、媒体等大力宣传保护生态的思想,调动广大农民自觉参与农村生态文明保护,推进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让广大农民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生态脱贫、生态致富的新道路,如绿色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让广大农民看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的关系,让资源变成财富,让贫困地区变成美丽风景区,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第三加强生态文明保护就是造福人类思想意识。根据生态系统的内在发展规律,统筹兼顾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地上地下、山上山下、陆地海洋湖泊,进行整体治理、综合保护、不断修复,保护生态平衡。提高农民保护环境意识,促进爱护环境及改善环境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2.2创造绿色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村庄

创造绿色生态环境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共同理想,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最直接的体现。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广大农民以“绿色生态”为核心,坚持绿色发展的原则,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培育有机生猪、绿色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营养特色水产等品牌绿色产业基地,打造属于本地区名副其实的品牌产业。二是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各地区自主建立农业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服务站,对需要资金支持的农户进行一站式服务,打造一批农村特色的著名品牌。三是通过环保产业推进经济发展。积极引进新环保技术、新环保产业、新环保模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2.3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严格落实执法力度

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需要政策法规发挥主导作用,各地区要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落实执法力度对违反行为予以制裁。一是完善健全政策法规制度,加大宣传力度。严格完善和健全生态政策法规,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观念,自觉形成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村内部微信群建立、农村墙体彩绘以及广告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二是落实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对于出现人为蓄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引起重视,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制度予以惩罚。基层领导更要发挥基层干部带头作用,做到履尽职责,不徇私舞弊。

2.4加大政府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

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一是加大乡村生态建设资金的投入。政府应增加乡村生态建设资金,实行绿色生态奖励制度。调动农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对实行乡村生态建设项目给予补贴措施,确保投入的每一笔资金能够有效用于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二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乡村生态产业建设。乡村的生态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投入。充分利用各项补助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建立环保和投融资结合平台,吸引企业、私人等社会资金投入乡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调整资金投入结构,加大资金投放数额,引进资金投入生态环境建设。三是为乡村输送大量青年人才骨干。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解决乡村生态问题的关键。鼓励优秀青年大学生走向农村、走进农村并给予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调动人才走进乡村的积极性。培养一支懂乡村、爱乡村、知农民的智慧化建设乡村生态工作队伍,以提高他们领导农民、促进生态建设和保护环境的工作效率。在人才培养方面,需顺应现实需求,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农村人才素质,树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3结束语

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和生活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美丽、文明、和谐的新时代乡村。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统筹推进低碳、绿色生态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创造乡村舒适良好的生活生态环境,为全面建设美丽新中国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N].人民日报,2018-12-29.

[2]王季潇,吴宏洛.关于乡村生态文明重要论述的内生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向度[J].广西社会科学,2019(8):7-12.

[3]闻言.建设美丽新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7-09-30.

[4]张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J].农业经济,2019(8):35-37.

[5]孙敬良.新知新觉: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N].人民日报,2019-11-05.

作者:滕琳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