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典型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文章在区域、流域、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基础上,归纳出了五种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主导类型:一是制度引领型,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配套制度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绿色驱动型,重在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是生态友好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打造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四是生态惠益型,主要依托特色生态资源,推动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开发生态产品,推动多样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五是文化延伸型,重点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培育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重大决策部署。部分地区根据自身区域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探索和“两山”实践创新,这些地区在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转型、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等方面走在区域和全国的前列,有力支撑了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推动了区域高质量发展,树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标杆样板。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基础上,归纳出五种可复制、可借鉴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典型模式:分别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制度引领型模式,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绿色驱动型模式,以守护“绿水青山”为核心的生态友好型模式;以提升生态资产为核心的生态惠益型模式,以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延伸型模式。
1制度引领型模式
注重发挥体制机制的引领作用,通过构建完善生态文明综合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建设体系,创新环境经济政策手段等,统筹引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例如,浙江省丽水市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形成多条示范引领全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湖州市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等制度,近五年来全市财政累计安排生态引导资金近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20多亿;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国首创“生态银行”模式,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光泽县主动融入南平市生态资源保护开发运营,探索“山水生态银行”试点,推动绿色产品和生态服务资产化,不断提升生态资源价值,为生态资源富集、相对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点绿成金”创新之路;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盘活林农资产,率先探索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机制,让原本待砍伐商品林变身“绿色不动产”,率先探索兴“林”扶贫机制,其“三率先”“青山变金山”成功经验为全国林改探路子树典型作示范;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依托生态本底着力生态环境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完善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等多项制度,探索形成了统筹、科学、精准、系统、全民创建的建设模式;安徽省旌德县率先推进林权收储担保融资试点,创新实施“林农增收五法”,实现“不砍树能致富”;江西省崇义县打造“崇义绿色生态板块”,建立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服务平台。
2绿色驱动型模式
重在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产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例如,浙江省安吉县从牺牲生态到保护生态,从“吃山靠开矿”到“发展靠生态”,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过去“卖石头”到现在“卖风景”“卖文化”“卖品牌”的转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大力推行环太湖绿色发展“加减法”模式,以建设“减法”换生态“加法”、效益“加法”,有效推动了紧缺土地资源在区域内的统筹集约高效配置,科学推动生态优势向农文体旅融合、生态工业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转化;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大力发展环保型工业、特色农牧业和现代服务业,以白浪镇为典型探索了“生态工业+特色农业+旅游”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围绕生态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大生态与大健康产业、大数据产业、大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康养运动、健康养生融合发展;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湖南省资兴市坚持环境综合治理和转型发展,实现了过去“挖煤卖资源”到现在“发展生态旅游卖风景”的转变。
3生态友好型模式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重点打造以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例如,福建省永春县改变过去局部生态治理的理念,坚持树立全域系统思维,探索创建“全域生态综合体”建设模式,全力打好“流域综合治理、最美县城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城植绿”四套组合拳,“全域生态综合体”建设模式被纳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并复制推广;浙江省德清县探索出了“九法治水”举措和河湖“精细化”管护模式,启动“河湖健康体检”和公众护水平台,连续5年获“五水共治”优秀县大禹鼎;安徽省绩溪县以治水为突破口,全面实施“河长制”,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河长制,搭建“行政河长”,在全省率先推行“民间河长制”“河道警长制”,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实现了“水清、河畅、鱼跃、岸绿、景美”;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把良好的生态作为全区旅游发展的第一名片,紧紧围绕“碧水守护、蓝天保卫、净土攻坚、大地增绿、城乡洁净”五大城市目标,倡导节能减排,促进绿色生产,探索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武陵源道路”;云南省洱源县全面贯彻落实“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全力推进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打响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转型发展“八大攻坚战”,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具有洱源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之路。
4生态惠益型模式
主要依托特色生态资源,推动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开发生态产品,推动多样化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例如,山东省烟台市长岛县(2020年6月行政区划调整为烟台市蓬莱区)围绕海洋特色养殖和海洋牧场,形成了企业大网箱带动群众小网箱、接力养殖、共同致富的产业链条,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海岛模式;浙江省玉环市同样依托海岛优势,鼓励发展“碳汇渔业”和生态渔业,加快构建以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重点,兼顾海洋食品加工、海洋废弃物利用等内容的海洋生物产业链;吉林省集安市大力发展以人参精深加工为主的大健康产业,探索了一条与生态资源相匹配、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符合的“生态产业化”道路;四川省稻城县实行旅游门票分红,用门票收入分红给乡镇农牧民,累计发放资金5000多万元,受益群众接近1万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山西省右玉县、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亿利生态示范区、甘肃省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把荒漠变绿洲,厚植生态本底,生态资产不断累积。
5文化延伸型模式
重点植根于传统文化土壤,培育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打造特色生态文化产业等。例如,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通过举办“瑷珲上元节”“古伦木沓节”“库木勒节”“颁金节”等,再现历史民俗盛况的区域特色文化节庆活动,依托瑷珲镇非遗传承基地、新生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为契机,启动实施古城文化整体性保护利用提升工程,推动文脉延续与生态理念融合,古城人文生态价值持续提升;西藏自治区当雄县以保护和传承“当吉仁”赛马节这一历经300余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当地的文化旅游“标签”;云南省元阳哈尼梯田遗产保护区依托农耕梯田文化,发展“稻鱼鸭”综合生态种养模式、哈尼梯田红米品牌、哈尼梯田文旅品牌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推进其历史性发展涉及的范围广、层次深、要素多,需要进一步展开更深入、更全面、更精细的研究和实践。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科学总结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和“两山”实践的新思路、新成效、新经验,广泛宣传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模式和“两山”转化路径,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期新阶段蓬勃发展贡献智慧。
作者:刘青松 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