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生态文明教育在地理教学的渗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内容的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以新课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依据,对“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教学设计,探索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地理;人地协调
在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基于这一要求,对中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求学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生态环境现状、生态观念、生态道德等方面的教育。[1]本文以“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尝试。
一、教学内容分析(略)
二、学情分析(略)
三、教学设计思想(略)
四、教学目标
1.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基本原则。2.运用资料,举例说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的主要途径。3.结合生活实际,运用资料,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4.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规律,理解走向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相关内容,列举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难点:归纳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规律,从不同视角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出建议。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两分钟带你了解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活动探究一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自学教材p101、p102内容,分小组讨论问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系统中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讨论问题。归纳小结: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包含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生态持续发展)、条件——(经济持续发展)、目的——(社会持续发展)。人的(管理调控)在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p103、p104活动“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内容,思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并举例说明各个原则。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各抒己见。活动探究二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104、p105、p106内容,分小组讨论问题:从政府、企业、公众三个角度思考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哪些主要途径?并列举其具体措施。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小组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政府、企业、公众这三个角色,交流讨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这些途径是否具有可行性,具体措施包括什么?学生活动: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学习教师活动:学生自学p108自学窗“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思考问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地关系思想是如何演变的。学生活动:自学教材,思考问题。归纳小结: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过程,思考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交流看法。情感升华教师活动:播放视频《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自己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发表看法。
七、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后,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探究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立足不同的角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本节课以学习课本内容为主,为了更好地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方面的材料,一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之,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要求教师结合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以及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有针对性的展开。需要教师通过利用多方面的生态文明教育资源,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洁.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施[J/OL].现代教育科学,2017(8):8-12.
作者:崔静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