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一直提倡发展绿色经济,不断淘汰落后、污染环境的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强调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文明,走一条由传统工业经济社会到低碳文明社会的转型之路。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大省,不仅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落后。目前,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有效结合,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对贵州省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生态文明;产业转型升级;贵州省

引言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以环境为依托。一直以来,人们不断追求物质文明发展,忽略了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意识到,单一的物质文明并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生态文明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消费观,尊重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有效节约资源,注重环境质量问题,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健康。截至今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经济发展的一个底线。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大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纽约时报》评为“一生中必去的旅行地之一”,是“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然而,相比其他省份,贵州省这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一旦被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付出的代价十分高昂。同时,贵州省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高,产业结构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排在末端。尽管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增速排在全国前列,其中,2017年和2018年经济发展速度均排在全国首位,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贵州农业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三产业不发达。再加上贵州很多产业都属于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不仅附加值低,还对环境破坏严重,需要相关单位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到实处。

1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尽管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但财政力量薄弱问题一直存在,导致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无法取得进一步发展。其次,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正如上文所述,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相关统计表明,贵州省沙漠化面积已经超过全省绿地面积的1/5,且这一现象还在不断加剧,导致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面临更多困难。再次,地质灾害较多。相关统计显示,贵州省每年都要增加200个以上的地质灾害点,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给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最后,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生态文明建设是以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全体人员的参与和支持。长期以来,贵州省经济发展落后,政府和人民将主要精力用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物质财富上,缺乏生态文明意识,导致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制度改革和配套工程比较滞后,缺乏长效运营机制,阻碍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1.2产业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产业发展不平衡。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自然资源的加工制药业和采矿业的第二产业十分发达,这些产业是贵州的支柱产业。但同时,贵州省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较薄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贵州省很多地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都超过了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总和。众所周知,采矿业等产业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其次,资源面临枯竭。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依赖自然资源开发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当前贵州矿产资源储备逐年减少,自然资源面临枯竭。最后,高新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贵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不断增长,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不断增加。相关统计显示,贵州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排名在全国第11位,上升速度非常快。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贵州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落后追赶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较低,产业分布不平衡,贵阳、遵义等城市高新技术发展较快,但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毕节市和铜仁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低,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的对策

2.1科学定位生态文明和产业转型方向

首先,为了有效推动全省生态产业发展进程,贵州省要对现有的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生态环境普查,评估全省的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划分生态建设的主体功能,并采取不同管制措施。其次,符合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央把贵州省定为全国三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在《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贵州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有利于发挥贵州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优势,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成果”。最后,依托贵州省的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发展生态产业。贵州省位于祖国的西南部,风景秀美、自然资源丰富,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2.2加大环保工作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首先,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产业转型升级不仅是产业制度的变革,更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巨大变革。对此,政府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将生态文明理念传入每个部门、厂矿企业、村寨等,让全省人民都树立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群众基础。其次,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生态环境的管理。长期以来,贵州省很多乡村存在不同程度的垃圾堆积、环境污染、道路堵塞等问题,城区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乱搭乱建、乱扔乱倒垃圾等不文明现象,需要当地政府严厉治理,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维持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树立贵州省的城市品牌形象。然后,加强制度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保驾护航,可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用制度来约束人和管理人,构建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常态化和制度化。此外,贵州省要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摒弃传统的以单一经济总量考核的做法,并将资源消耗、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损害等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中,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

2.3围绕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

贵州省要实施赶超战略,就要构建健康的生态产业体系,将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充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促进第二产业升级,发展第三产业,转型第一产业。首先,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贵州省要致力于改变传统农业的落后状态,积极发展信息农业、立体农业、生态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和生态效益。农业种植要侧重花卉、水果和中草药等经济效益大的品种,同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由于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农产品要限定在25℃以下种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畜牧业也要调整结构,突出优质品种,发展绿色养殖业,形成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农业循环经济系统。此外,还要避免过度养殖对草地和湿地带来的破坏,保持生态平衡。其次,调整和优化工业机构。第二产业是贵州省的主打产业,针对贵州重工业发达、轻农业薄弱的现状,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加快对重工业的技术升级,重点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今后应该重点发展水电,限制火电,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加强矿产资源管理,严格限制技术落后、资源浪费和破坏环境的中小矿井开采,鼓励大型矿井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建设高效、节能、安全的现代化矿井,提升矿产的开采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工业。绿色工业是贵州轻工业发展的未来,因此,贵州省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例如,茶叶、辣椒、猕猴桃、土豆、中药材、魔芋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形成资源、环境、经济和谐的工业体系。

3结语

实践证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未来各地区实现持续发展需要实施的经济发展战略。作为经济不发达地区,贵州省要清楚地意识到建设好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融合起来,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使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13(3):20-32.

[2]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20-26.

[3]张惠敏,李瑞军,刘蓉蓉,等.贵州省黔东南州木本油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林副特产,2016(1):86-88.

[4]彭艳玲.生态文明建设下玉溪市烟草产业转型升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4-26,32.

[5]王新城.价格杠杆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8):120-123.

[6]梁静波.生态文明视域下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经济论坛,2016(7):13-17.

[7]何秦.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升级转型对策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10):176-177.

[8]王雨.苏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轻工科技,2013(9):150-151.

作者:纪霞 陈洁 单位:中共六盘水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