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哲学下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生态哲学是反映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世界观,对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方法,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哲学思想
人类经历经了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生态哲学是与生态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哲学生态世界观。它是生态危机全面爆发背景下对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哲学思考,是当代哲学界在面对生态环境危机严峻现实时,从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在思考人类未来走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哲学新形态。它是指导人类认识自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理论。
(一)西方生态哲学思想人类中心主义经过不断的发展演进,从无条件的、不顾一切强调人类至上转变为从长远的、多方面的角度考虑人类的利益,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可以舍弃眼前的利益。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为了人类长远利益而舍弃人类暂时的利益,而并非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本质还是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至高无上性。人不能为了保护生态而降低人自身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为了人类未来的发展,从整个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应该保护生态环境。生命平等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强调不仅人与人之间要讲究伦理道德,人与其他所有物种之间也有着伦理道德,要尊重所有的生命体。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论认为,非人的动物也有着苦乐的感受,它们同人类一样,所有的动物包含人和非人之间都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即生命的平等。只有所有的生命体之间平等,才能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一致。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把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和平衡作为最终的目标,作为判断事物是否合理存在的标准。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的荒野哲学指出荒野往往是获得心灵启示的地方、诗意的地方。荒野作为荒野,保持着未被人开发利用的特点正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并且未被开发利用的价值更大。人们只有在自己生存的环境中才能获得自由,大自然本身的存在具有巨大的价值,并与人构成一个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处理自身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思想。自然界是先于人的存着,另外“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者相互依存并构成有机的统一体,自然界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不断地同自然进行交换,包含物质、能量和信息,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自己的破坏,就意味着对自我的毁灭。恩格斯也曾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人、社会和自然三者相互联系、和谐共处,是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从法律制定、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等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全局,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全面的战略规划和部署。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非常丰富,包含“两山”理论、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系统、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原则,指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无论是西方生态哲学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在我们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都对我们产生重要启示,指导着我们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
(一)经济上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生态消费模式首先,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就是要按照生态规律,反复地、重复地使用自然界的各种资源。需要利用新的技术体系,解决资源浪费和使用不充分的问题,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直至无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确保能源的清洁性使用和可持续利用,要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由于低碳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特点,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必将引领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环境的保护为前提,环境保护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其次,构建绿色的、环保的消费模式。过度地消费会引发生产的增加,合理的消费模式,既能满足消费者的正常需求,也不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倡导合理、健康、环保的消费方式。我们要绿色消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节制的消费。另外,倡导健康、生态的消费观必须反对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消费主义是一种把消费看成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必须坚决摒弃消费至上的观念。
(二)政治上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我们解决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满足人民对美好环境的追求,必须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以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经济激励制度,通过市场调节来分配资源,推动生态产品市场化,确保各种生态环境保护的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自由流动。公众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公众的行为习惯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极大的影响,制定制度约束公众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逐渐使公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自觉。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化建设,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长期化、规范化的保障。
(三)文化上加强生态科技建设和生态教育建设加强生态科技建设。生态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源于科技的进步。起初人们没有认识到科技的负面影响,只认识到了科技的巨大作用。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科技的消极影响,但仍然要发挥科技促进生产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必须从伦理道德和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规范它。生态科技是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运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要进行生态保护。绿色科技作为生态科技的一种重要形式,涉及到能源生产、能源节约、新能源的开发和有害环境治理等方面。新型绿色科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3]。加强生态教育建设。生态教育是对人进行的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主要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并正确处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从人类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另外还对人们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技能。确保人们能自觉主动地去做,并且有能力做好。生态教育最终落脚点在于提高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能力。生态教育是全民教育,每个人都应该受到不同程度的生态教育。
(四)社会上加强公民生态意识建设马克思早就揭示,生态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问题。生态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既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自上而下进行,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下而上地开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落到实处。公民意识对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要加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公民意识建设。培养公民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动性,公民能自觉地把生态环境问题视为与自身息息相关的问题。要对生态环境问题有正确的认知,能区分保护环境和破坏环境的不同行为,并积极去践行保护环境的行为,大力反对破坏环境的行为[4]。提高公民生态消费意识,自觉践行绿色消费。公民还应该广泛地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活动,并对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环境监督。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不单单是环境保护的问题,涉及到人的观念、具体措施的制定与实施等多个方面,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邬天启.生态文明的一般价值论基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7):114-119.
[4]丁卫华.中国生态文明的制度自信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2020.(5):9-15.
作者:刘少阳 姚向丹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