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生态文明下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

一、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随着我国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推进,人水和谐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融入城市规划和水利建设的各个方面,而对于流域的开发利用也随之从一味注重流域的水利功能转变为兼顾流域的景观功能。好的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够提升生态环境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周边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历史演变的必然选择。

二、规划设计方法

1.小流域的特征小流域,是指二、三级支流以下以分水岭和下游河道出口断面为界,集水面积在50km2以下的,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封闭性的自然汇水水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地理因素,小流域周围的农业和旅游业较为发达,聚集人口密度较小,自然景观保存较好。一般情况下,在小流域周围的人类活动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这是因为人们对其小流域自然的认识和改造了解差异而造成的。从全局来看,这种存在时空差异的人类活动会对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在设计小流域景观规划时,既要看到小流域丰富自然景观带来的价值,也要遵循自然规律,并按照小流域的景观格局和分布规律来开展规划设计工作。2.规划设计思路伴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推进,“人水合一”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已经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水利工程的建设等方面得到了实践应用,这对流域的开发利用的认识也更上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单纯追求流域的水利功能,而是发展为追求流域的水利兼景观功能。在此背景下,在进行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以水生态文明为视角,全面考虑流域的地理因素、生态环境及流域经济发展情况,编制设计出一个最佳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详细规划设计思路如下:以水生态系统为框架和基础,打造“和谐人水”生态文明新格局。重视水生态系统的开发和保护,从丰富的流域景观中寻找价值点,形成具有流域风格的自然生态风貌,打造“和谐人水”生态文明新格局。以水文化为核心,挖掘流域文化魅力点。水文化是流域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中还要全面考虑到当地的历史文化,建设出以水文化为载体,融合当地历史文脉的小流域景观,使得景观及其建筑物兼具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开发水空间,建设生态舒适的人居环境。小流域水域、滨水空间及其丰富的自然环境,不仅仅为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并且还能够为现代水景观的建设和相关水活动的打造提供良好基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引进投资,带动流域内城镇化和房地产业的进步。以水旅游为发展基点,发展现代水生态经济。一般情况下,旅游业(尤其是水旅游)是小流域中最早发展且发展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以水旅游为发展基点,规划设计出一整套科学的、符合小流域文化特色的水旅游路线和项目,不仅仅使得水旅游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还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善的现代水生态经济体系。3.规划设计内容和流程按照小流域的流域分布情况确定上中下游的范围,调研不同流域范围的经济发展情况,掌握真实有效的土地利用、景观表现等相关数据。除了流域景观的现状分析与评价外,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定位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调研流域内现有的资源,掌握资源大概分布情况,确定城市发展和规划的方向,结合流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寻找并确定最具有典型性的流域景观形象标识。(2)功能分段功能分段就是综合考虑流域自然、人文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对流域进行分段,确定分段后再开展规划设计工作,保证每一流域段的景观规划设计的主题和方案都是符合本流域段的实际情况。按照调查报告发现:小流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是按照上游至下游的方向递减的,即上游自然生态系统保持最为完整,人口密度小,而经济发展程度刚好与之相仿,下游经济发展程度最高。因而,在对小流域进行分段时,也参考其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段,确定分为3段,即按照上游、中游、下游来开展景观设计。

三、实例分析

1.研究区概况某江河注入东海,流域总面积为65.2km2,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丰富,四季界限明显,冬季平均气温<10℃,夏季平均气温>22℃,年平均气温为16.5℃,台风、大雪及冰雹等灾害天气出现的频率不高。该江河主河较大,支流众多,主支河流相互映衬形成了水系发达的、具有江南风格的河网水系。2.区域水景观分析经过对流域水景观研究后发现:(1)该流域水系发达,生态系统结构保持完整。(2)具有丰富的水景观资源,类型多样,有自然式、园林式水景观,且具有多种人文景观。(3)历史底蕴雄厚,古镇、古宅数量多,还具有一些特色村落,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低,且未展开系统性的保护工作。(4)改造了原来自然河道,但改造水平较低,这造成河道景观形式呆板单一。(5)该流域自古为商业贸易港口,古桥梁数量大,街市文化浓厚。(6)立足整个流域,流域上游东支的景观风貌为乡村风貌,上游西支游的景观风貌为山水田园景观风貌;流域中游为集古镇、古宅和古桥梁等特色景观的江南水乡;而流域下游的滨水空间开发力度较小,建设水平较低。

四、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该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的总体定位为“保护恢复流域自然景观,挖掘古镇、古宅、古桥梁及街市港口文化,建设集经济、生态和文化于一身的流域景观”。结合实际调查报告,将江河流域进行功能分段,其中将自然环境良好,生态系统完整的上游流域确定为生态修复区段,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较为密集的中下游入海流域确定为开发利用区段,以江河滨河绿化景观为轴线,按照流域功能分段,将流域分为田园游憩带、文化复兴带,打造“一轴两带”的流域整体规划设计结构。1.一轴-江河滨河绿化景观轴打造江河滨河绿化景观轴的最根本目的是建设一条绿色生态环境走廊。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的过程中要做到:(1)保证河道的原风貌,充分发挥防汛通道、旧河道及自然驳岸等资源的作用,计算确定最佳的廊道宽度,并顺着河道建立湿地公园。(2)采取生态化护坡的方式来对河岸边坡进行处理,为需要承担防洪功能的河段建造重力式挡土墙。(3)滨河绿化应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气候的植物,打造台地式种植台,并建造临水散步行道,为人们休闲漫步提供空间。(4)保持桥梁、行道及座椅等公共设备风格的一致性,提升景观审美价值。2.两带-田园游憩带、文化复兴带(1)田园休憩带。按照功能分段的划分,江河流域的上游为田园休憩带,田园休憩带保持其东西支游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貌,以“清水绕百村”为建设中心,盘活村庄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水资源,激活村庄河、井、溏等元素,坚持以原生自然景观为干,人工景观为次的原则,优化传统的泵房、渠首的外观,使得整个区域的建筑风格和谐统一,使得游客感受到水乡居民质朴恬淡的生活,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式情趣。(2)文化复兴带。该江河流域中下游设计为文化复兴带,在规划设计文化复兴带的流域景观时要尽可能保留街市特色传统建筑,在改造老城时要保证民居建筑风格的一致性,修复古宅、柴桥,突出曹莘耕故居滨水沿线特色景观的地位,建设有传承历史文脉和江南风格的魅力景观;鼓励引导临水古街老字号的发展,激发街市经济新热点,重现古镇、古宅、柴桥的风华。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时,要以水生态文明为视角,盘活流域内文化资源,不断完善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才能够打造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推动流域内经济的发展,实现人和水的和谐统一。

作者:刘兆文 单位: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