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摘要: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根基和条件,也是促进海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通过对新形势下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从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四大路径:一是扩大海洋有效供给,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方式;二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化解低效无效产能问题;三是激发海洋乘法效应,促进海洋生态经济几何式增长;四是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生态环境

引言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凸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秉承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海洋经济发展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稳步向前发展海洋事业,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海洋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的战略要求。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组成,其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拥有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广海湾、镇海湾等海湾,以及内伶仃岛、高栏列岛等岛屿[1],具有天然的海洋属性。《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已经超过2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近五分之一;香港贸易及物流业、金融服务业、旅游业、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占全港GDP比重达56.6%,而澳门滨海旅游业和海洋运输业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海洋经济俨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2]。同时,粤港澳大湾区也是我国开展海洋经济开放合作的前沿阵地[3],《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等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在区位和资源禀赋上具有先天优势,应牢牢把握住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历史契机,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以“深、精、细”为手段提升综合开发能力,实现海洋资源的持续有效供给,推进海洋生态+发展。

1粤港澳大湾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1.1有利于推进大湾区生态环境治理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诸多流域和陆源污染物最终汇于海洋,陆源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导致大湾区水质多年来难以改善[4]。此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接连不断的开发,尤其是石化、钢铁、造纸等重点产业形成的沿海产业聚集区,导致沿海滩涂湿地面积损失和退化严重,海岸侵蚀日益加剧,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017年广东省自然岸线比例为36.12%,已经逼近35%的保有率底线[5]。2010-2018年,珠江口水质为劣四类水质,2015-2017年港澳在珠江口一侧的海域水质也处于较差水平,且超标因子主要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4]。面对不容乐观的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亟需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制度管理体系,保障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2有利于推动大湾区海洋产业结构转型

粤港澳大湾区的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不断增强,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产业结构的优化速度较低,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依旧粗放,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海洋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6]。虽然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增长速度明显,但规模普遍较小,新兴产业发展乏力。目前大湾区内海洋科研机构较少,且分布不均衡,取得的国际重大科技成果也较少,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力不足。海洋产业结构转型是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而大湾区低质错位的海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严重抑制了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大湾区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特色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1.3有利于实现海洋经济生态化和海洋生态经济化

海洋经济生态化,要求任何海洋经济活动既要遵循海洋经济规律,又要遵循海洋生态规律,从而使海洋经济活动的展开不伤害海洋生态环境,其路径一般是从“黑色经济”到“白色经济”再到“绿色经济”的转变。而生态经济化,是指所有海洋生态产品除了要考察其生态价值,还要考虑其经济价值[7]。海洋经济生态化能够用更少的投入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8]。而海洋生态经济化则是通过海洋生态的改善带来更好的海洋生态产品,从而促进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经济新常态、新趋势下,大湾区应以生态项目为抓手,不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海洋经济生态化和海洋生态经济化,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必然选择。

2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2.1扩大海洋有效供给,探索蓝色经济发展模式

“绿水青山就是是金山银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大湾区要以干净海水、洁净海滩等优质海洋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为目标,建立并实施现代化海洋环境治理体系,保护性开发利用海湾、岸线、海岛、水域等海洋重要资源,通过生态修复等措施延长海岸线、扩大滩涂湿地面积,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从而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海洋生态产品。积极探索蓝色经济绿色发展模式,加强海洋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和保障,为海洋经济注入绿色能量,把大湾区强大的海洋生态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优势,实现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利益最大化。

2.2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化解低效无效产能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加快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向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新生产要素转变,科学引导海洋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合理流动。完善海洋第一产业,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潜力,推动海洋渔业由数量渔业向质量渔业转变,推进水产养殖集约化发展,化解低效无效产能问题。着重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培育壮大绿色、循环、低碳、高附加值的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价值链升级。推进海洋第三产业,培养发展现代化、竞争力强的海洋服务企业,加快建设具有国内前沿水平、大规模的顶级沿海旅游度假休闲区,加紧培育海洋金融保险服务、航运等海洋当代服务业。同时,粤港澳三地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等平台开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跨地合作创新,为现行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导入高质量、高效率产业基因,以创新促进中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3激发海洋乘法效应,促进海洋生态经济几何式增长

建设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要将海洋生态环境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要转变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供给结构和方式,要发挥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善于利用海洋经济增长的乘数因子,促进生产力成倍增长。第一,大湾区各地区将具有引导性的海洋主导产业有机结合成为产业群,利用产业群的迅速增长引发的乘数效应,带动促进相关产业增长。第二,大湾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如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天然气合成物和海洋公共服务等,充分利用政策乘数效应,为在发展起步阶段的海洋新兴产业提供政策扶持,引导和帮助海洋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实现短时间内为海洋产业创造出新兴市场。

2.4落实生态红线制度,建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

目前,全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已全面建立,大湾区中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占全省管辖海域面积占比为28.07%,明确了大湾区海域海岛、湿地海滩开发利用的底线所在和上限所在。大湾区应借助生态红线的划定充分发挥制度供给保障优势,逐渐建立起以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为基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新模式。实施最严格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系统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海洋工程区域限批制度、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补偿制度、海上污染排放许可制和海洋突发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响应制度等,要完善珠江东西两岸污染防治体系,加强入海(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岸线、滩涂等资源跨境联合管理,建立海洋环境实时共享的在线监控系统。用制度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空间的整体功效和系统安全。

结语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高标准地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既能优化升级大湾区海洋产业布局和净化恢复生存空间,也能提升大湾区海洋经济竞争实力。要借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契机,促进海洋生态供给与需求平衡[9],优化产业结构,增加有效高效供给,切实把握海洋经济和海洋资源环境的均衡,扭转大湾区海洋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增速放缓的颓势。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一带一路”和“海洋强国”的关键保障,更是可持续建设美丽大湾区的应有之意。大湾区各界区民应共同努力,切实推进大湾区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享受高质且丰富的海洋生态产品。

参考文献

[1]赖梅东.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资源与环境一体化建设[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9.

[2]原峰,李杏筠,鲁亚运.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5):4-6.

[3]谢素美,田海涛,徐敏.基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06):82-88.

[4]郑淑娴,杨黎静,吴霓,章柳立,陈绵润.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环境协同共治策略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06):48-54.

[5]胡平.海岸线生态产品价值怎样实现?[N].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03-23(005).

[6]兰圣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海洋经济光有底气还不够[N].2019-02-28.

[7]沈满洪.生态经济学的定义、范畴与规律[J].生态经济,2009,(01):42-47+182.

[8]孙秋鹏.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11):9-14.

[9]严勇,周建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湖州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8,34(11):59-63.

作者:田翠翠 吴贻创 褚艳玲 单位:深圳市源清环境技术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