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观;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许多场合多次提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在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最终公报中,又一次涉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相关方案。这次会议进一步在制度层面完善并深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以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深刻和丰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
经过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与实践,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的转变,再到工业文明时代长足的发展,反观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其中由工业生产带来的重污染高耗能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最为严重,近百余年来,各国工业发展也都遇到了类似的瓶颈。在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标准不仅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生活环境条件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促使人们探索寻求一种全新层次的、更具持续性的文明,那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大计。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有着属于中华民族独到的见解,在我国古代就发展孕育出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在中国古代,主张人民农耕作业、发展生产都要尊重自然规律、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传统自然观主张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起来,用生态的思维去从事生产活动以达到持久发展的目的,表达了古代中国对生态关系的重要认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之后,经过和中国国情适应与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发展进程也变得更加明确和科学。特别是恩格斯提到的:“人们重新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但是要实行这种调节,单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是需要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今天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1]对于中国发展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20世纪70年代,我国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的加强和发展,从环保法律的出台到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科学;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新时代新发展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中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2]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都提供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更加创新的思路,同时也更加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在对“两个一百年”、“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战略目标也都做出了非常明确的阐释。在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3]
2坚持“三维统合”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路
2.1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制度之维”
不以规矩,莫成方圆。古人早已知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在今天,制度建设也同样需要被置于要位,不断坚持完善,这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通过“制度之维”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一个完备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有制度作为坚强的后盾,才能切实地、稳步地、快速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四中全会上,再次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这次全会的公报中主要聚焦一个主题,就是制度建设,所以这次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也主要集中在制度的建设上。这次大会提出了更加完善的关于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理念。这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的完整提出,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度之维”有了更加严格和完善的保障。
2.2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观念之维”
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制度之维”建设中,生态文明的“观念之维”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行为之维”的主观条件,是连接“制度之维”和“行为之维”的黏合。虽然现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已经日趋完善,但是趋于完备的制度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所以生态文明精神的内在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需要不断去探索。进行生态文明“观念之维”的建设,前提是要在道德建设上下工夫。进入新时代,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观念滋养之源,让自身的“三观”都从其中吸收养分,来不断发展建设。要始终牢记“四个意识”和“两个维护”,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自己,由此推动个体自觉的道德建设。通过思想道德的教育,可以使生态文明思想更好地融入内心,使生态文明理念自觉引领行为。
2.3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行为之维”
在生态文明“制度之维”和“观念之维”建设的客观与主观前提下,最终要进行的便是“行为之维”的建设。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是循序渐进、不断加快的。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开辟了一条效果卓著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路。立足于今天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会发现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之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优化各项政策所脚踏实地得来的。这些艰难探索中所得出的宝贵经验为今后的行动提供了经验支持,最重要的是要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找到最好的平衡。在行动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增长经验,使生态文明“行为之维”的建设不断优化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发展新进步的有效途径。
3结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加凸显,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愈发尖锐。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所有生产活动都和自然界有着息息相关的紧密联系,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生态文明在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生态文明是一种集大情怀、大格局、大视野于一体,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强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实践活动。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种更具智慧和包容性的发展模式,符合当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体现了社会发展和自然和谐的双赢形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态,亦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高级文明的体现。在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指出:“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4]这些年我们通过不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这充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与推进需要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正确指引,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完善和发展。通过党和国家进行的一系列的环保政策改革,推行了一系列环保程序措施,以及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法律法规,这些强有力的推动,既使生态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也使整体的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和优化,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序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9.
[2].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207-211.
[3].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9:212.
[4].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89-397.
[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J].求是,2019(3).
[8]刘海霞,王宗礼.生态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03):30.
[9].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9.
作者:张宸睿 单位:河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