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探索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成效;经验;盐城市

2014年5月,水利部确定江苏省盐城市为第二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之一,试点期为2015—2017年。2018年,盐城市试点建设高分通过技术评估和行政验收,2019年获水利部命名公布。通过试点建设,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各项规章制度基本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安全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试点建设期间,按照“东方湿地之都、水绿生态盐城”的城市发展定位,盐城市构建了水安全保障、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水生态维护、水文化传承、水管理服务“六大体系”,完成了供水保障与饮水安全、水环境综合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八项建设任务,实施了70余项重点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5亿元,实现了23项预期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建设试点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河海安澜、碧水畅流、岸绿景美、水韵盐阜、湿地之都”的良好愿景,成为沿海平原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城市。

一、主要经验做法

1.高位推动,系统规划试点建设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盐城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参与”,为高效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依托江苏省首个地级市层面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落实责任分工。多次召开试点建设工作动员会及推进会,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建立市、县、镇三级项目控制节点,全面部署试点建设工作,将试点建设成效作为各地、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鲜明的考核导向。三是健全规划引领。围绕打造“东方湿地之都、水绿生态盐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美好愿景,依托盐城独特的沿海、湿地、河网、湖荡资源,将生态立市理念融入《盐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先后编制了系列规划,拓展延伸水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2.综合施策,试点建设成效显著盐城市自启动试点工作以来,累计投入165亿元,完成70余项重点项目建设,占计划投资的122%。一是提升沿海水资源保障能力。实施三仓河东延、泰东河拓浚等水源工程,完成泰东河、老川东港整治等11项海堤达标重点堤段完善工程,推广“新能源+”综合开发模式,推进海水工业冷却和海水淡化,为沿海开发提供可靠的水资源和防洪保安保障。二是提升河道水环境质量。组织实施以河道疏浚、生态驳岸、截污控源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万河生态整治”行动,开展“清水雷霆”行动,推进工业企业污染源和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黑臭水体整治等一系列水环境保护专项行动,积极构建安全水道,打造清水通道,恢复生态廊道。三是提升湖荡水生态状况。在全市11个湖泊湖荡开展以退田退圩、退渔还湖等为主要内容的湖荡湿地保护与修复体系建设,建成大纵湖、九龙口、金沙湖、马家荡等湖荡湿地,初步形成平原水乡独特风貌。

3.健全机制,推动试点建设落地落实坚持以建章立制为主、宣传教育为辅,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和教育的内化作用,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一是建立制度刚性约束。开展水环境区域补偿工作,将通榆河、蟒蛇河、射阳河等主要供水河道以及灌河等7条入海河流纳入区域水环境质量补偿考核范围,实行达标奖励、超标补偿。积极探索排污权交易试点,制定了《盐城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推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法制化,出台《盐城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二是强化河湖长制履职尽责。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创设“河长+警长”管理模式,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河湖长8038名、警长1154名,推动河湖管理全覆盖。编制“一河一策”行动计划,推进河湖“两违三乱”整治。三是强化水生态特色文化建设。依托海盐历史文化风景区、射阳河闸、黄河故道云梯关遗址公园等平台载体,大力开展水文化遗迹保护、海盐历史文化挖掘、水文化教育基地建设等工作,弘扬治水、节水、护水文化。加强宣传发动,开展以“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同时,加强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全市建成13个节水教育基地、440家节水型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节水护水活动397次,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内驱力。

4.加强创新,探索试点建设“盐城模式”盐城市结合区位特征和资源禀赋,坚持城乡统筹、海陆共治,探索出生态净水、城乡沟河生态整治的创新模式。一是紧盯民生热点,切实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盐城市在2012年建成国内首家平地挖湖生态净化饮用水源工程盐龙湖的基础上,落实“双源并举,多点互补”理念,投资60多亿元,在京杭大运河宝应段新辟水源地,建成“一主三支”输水管道213km,受益面积约8936km2,总受益人口近500万人,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水安全保障问题。二是严守绿色“家底”,有效推进人与湿地和谐共生。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布局、控管结合、分级保护、相对稳定”的原则,科学划定湿地生态红线,实施大丰麋鹿保护区水系改造、珍禽自然保护区旱化湿地生态补水等工程,有效保护丹顶鹤、麋鹿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沿海百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试点期间,全市恢复湿地总面积超过1.5万亩(1亩=1/15hm2),有效保护了生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三是注重全系统统筹治理,协调推进“五水”共建。围绕净水、活水、原水、饮水、亲水,系统开展水生态治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公众满意度;开展市区骨干河道整治,实行农村河道轮浚制度,县乡河道管护率达100%;通过水系连通、城乡河道综合整治,结合上游调水引流、下游外排入海等措施,促进区域水体流动,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针对盐城河网水质状况,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河道+人工湖生态净化”新型水源地建设模式,实施长距离引水工程,破解单一流域下游河网地区备用水源地建设难题;改善提升原水水质。推进水厂深度处理,提高安全供水能力,自来水深度处理率达97%,实现从供“合格水”向供“优质水”的转变。建成水美乡村112个,打造东台安丰镇、盐都大纵湖镇等特色小镇。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1.生态效益(1)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试点期间,盐城市主要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其中,国家级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了84.6%。省级水功能区Ⅲ类水质以上河长比例达到69.9%,城区水体水质达到一般景观用水比例从60%提高到87.7%。试点期间,通过上游调水引流、下游开闸排水、促进水体流动等措施,有效增加了水环境容量,改善了水质水环境,基本消除了全市范围内水质严重超标问题,水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进一步改善了中心城区及主要河道水生态环境。(2)珍稀动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高度重视生态空间管控,强化生态红线保护,生态红线保护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达到23.5%。同时,围绕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栖息地保护与恢复项目,改善了麋鹿和丹顶鹤的栖息地环境,保证了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不低于32.5万hm2,麋鹿保护区成为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和麋鹿基因库,占世界麋鹿种群总数的25%;珍禽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地珍禽保护区,占全世界野生丹顶鹤总数的50%以上;2个自然保护区成为展示盐城绿色生态优势的亮丽名片。(3)东方湿地之都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以市内不同类型湿地为对象,实施了水系连通、骨干河道生态廊道建设、退圩还湖、滨海滩涂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等5大类工程,全市水域面积率维持在12.5%,骨干河道水系连通率达到99.7%,农村河道水系连通率达到90%,有效提高了区域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护岸率由48%提高到99.3%,河岸带景观格局有了显著改善和提升;建成了一批湿地景观,“金滩银荡”特色进一步升华。试点期间,盐城市入选国家“十三五”特色旅游目的地,东方湿地之都的城市特色进一步彰显。

2.社会效益(1)整体提升了防洪排涝能力试点期间,流域防洪建设使盐城市海堤整体上达到了50年一遇潮位加10级风浪的标准;区域治理整体提升了新洋港城区段等河流防洪标准和区域排涝标准;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使市区核心区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排涝标准由5年一遇基本达到10~20年一遇标准。通过3年试点建设,全市防洪排涝能力得到整体提升,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洪涝灾害和旱灾损失率显著下降。(2)显著提升了城乡饮水安全保障能力试点期间,盐城市盯紧饮水安全“软肋”,全市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已全部完成达标建设,并通过了省级验收,达标率由13.3%提高到100%;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区域供水通达141个乡镇,盐城在苏北五市中率先实现市域全覆盖;为从根本上解决饮水安全保障问题,启动了盐城新水源地及饮水工程建设,将京杭大运河宝应氾水段作为新水源地,向中心城区和大丰区、射阳县、建湖县输送优质原水,新增受益人口近500万人。(3)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试点期间,从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公众等多个层面开展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宣传周”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开展富有特色的节水、护水宣传活动,培育市民水生态文明理念,“大美湿地•水韵盐城”城市形象宣传片在央视多个频道播出。根据调查,盐城市民对水生态文明创建认知度达到85%以上。

3.经济效益(1)带动了全市绿色经济发展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坚持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严把“产业导向、项目准入、节能减排”三个关口,淘汰“三高一低”等工业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激活发展新动能,着力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装备等五大新兴产业。经核算,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试点期间,盐城获批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2)形成了一批滨水产业高地盐城市主城区、下辖区(县、市)建成区滨水景观品质显著提升,带动了滨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聚龙湖商圈、盐渎商圈等一批滨水产业高地,有效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3)有效促进了旅游业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湿地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生态度假四大主题为代表的产品体系。“生态休闲、湿地度假”的旅游特色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盐城中华麋鹿园成功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海森林公园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森林公园,盐都区成为全省首家乡村旅游创新示范区。2015年以来,全市年均接待游客数量超过25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近300亿元。

三、结语

盐城市将继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理念,以“开放沿海、接轨上海,绿色转型、绿色跨越”为路径,紧扣水环境改善目标,推进全域系统治理,更大力度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着力构建协调统一、健康和谐的水生态格局,推动盐城水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郑军田,等.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与路径探索[J].中国水利,2014(13).

[2]陈红卫.探索盐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J].水利发展研究,2014(7).

作者:周晋 臧冬伟 杨红尉 陈红卫 钱文君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水利规划办公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