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建构的必然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文明是融入一切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的。最后,从自然观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既有别于传统概念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某些西方理论家所推崇“生态中心主义”,而是两者统一调和后形成的“生态整体主义”,或者说是一种“生态人文主义”。我们既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种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完全可以在世界生态文化学科领域独树一帜并处于领先地位。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
面对当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各类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的困境,尤其眼下的“雾霾”天气更像一个警钟,在提醒着我们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迫切性与必然性。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党的十七大上,同志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科学发展观不赞成单纯为了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的容量和能力,也不赞成单纯为了保持环境而不敢能动地开发自然资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调节和控制,达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时,也能相应地将环境能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为此,国家积极提倡并鼓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生态补偿制度”等,其根本目的都在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生态文明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目前,人类社会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关键阶段。自从18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以其无比优越的生产力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规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高,人类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了牺牲自然的代价。“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这足以造成人类文明的衰落。”[2]资源枯竭和环境的不断恶化正蚕食着人类正常的生存条件,制约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三)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解决当前我国生态问题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由于我国只注重经济建设,为了发展而发展,没有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尤其近年来PM2.5监测在社会关注下出台,到PX项目在一些地方引起的民意波动,“雾霾”天气不断恶化,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关心。另一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以占世界9%的国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其他资源也相对紧缺,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和矛盾,只有走生态文明道路,才能慢慢得到缓解和解决。
(四)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体系的需要在2002年便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3]党的十六大报告重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这时社会建设已经纳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之中,总体布局也就成了“四位一体”。最终,党的十八大正式把生态文明建设归纳到“五位一体”之中。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内容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选择正确的路径是解决我国生态问题的关键,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保证。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我国在发展中的成败得失,根据我国国情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而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既要实现经济的健康稳步增长,也要让人们生活在青山绿水的世界之中。
(二)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恩格斯曾警告我们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5]现实也验证了恩格斯的预言。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逐渐重视对生态的保护。在今后,我们要通过多种渠道,有组织、有计划、有层次地展开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教育,尤其要利用好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和学校这个平台,从孩子做起,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观念外化到实践中去。
(三)完善环境立法与监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同样离不开法律的保证。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情,借鉴外国在生态立法中的经验,加快制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到生态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执法必严,要加大对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同时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此外,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引导广大群众积极监督执法人员,对执法人员玩忽职守等行为要及时上报。通过完善立法与监督,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利保障。
(四)以绿色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长久以来,过度追求GDP的增长在我国成为主流,政府自然就只把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也不是一个文明国家该有的发展模式。一切为了GDP,只会给社会的整体进步带来危害。因此,我们需要从思想上转变,把绿色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即主动扣除因GDP增长过程中,各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带来的损失。用绿色GDP作为社会发展的指标,不仅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破除传统消费观念,积极倡导绿色消费人们过去的消费模式往往忽略了自己消费行为可能会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影响,这样便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应积极提倡绿色消费观。“绿色消费观要求消费者在作出消费行为时,不能只考虑个人感受,更要考虑到社会后果和生态后果。”[6]因此,国家首先应积极宣传绿色消费观念,让广大人民认识绿色消费的好处。同时,要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的手段与技术,实现产品的绿色化。
综上,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显示了我们党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也是落实十八中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目标和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需要。(本文作者:王伟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