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建设下传播生态文明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生态发展需要传播生态文明理念
基层民众生态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升程度,决定着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发展的快慢、成效的好坏。一是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教养水平,并相应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知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素质;二是可以改善社会公众在现实生活中对待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三是可以产生熏陶、浸染生态文明行为的良好教育效果,形成有利于创建生态文明的环境。缺乏对基层的生态文明传播,会直接造成民众生态知识贫乏、生态意识淡薄,从而缺乏参与生态建设的意愿和热情。基层民众观念的偏差和行为的不当,也会逐级引发一系列具体问题,最终综合体现在生态环境恶化方面。可见,只有加强基层生态文明传播,才能真正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群众、绝大比例领域保持良性互动,才能避免国家政策在基层的虚化、异化,才能使生态文明传播在基层试点基础上不断突破、在难易结合中稳步推进,才能真正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科学发展。
二、要培养大批基层生态文明传播人才
任何一项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源于人才队伍。在生态文明传播的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是迫切的、大量的、经常的。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生态文明传播人才肩负着生态道德教化、生态知识传播、提高全民族生态文化素质,以及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社会进步的历史使命。大量基层生态工作者、生态教育者、生态理论研究者应该成为生态文明传播的职业传播者、生态文明的行为变革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传播和沟通,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到每一处城乡、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公民心中,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给农村、农民带来变化,实现变革。生态文明传播人才的培养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必须及时培养出一大批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对生态文化有着深厚感情、掌握丰富的生态知识、具有一定传播能力的人才,实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组织、实践和推动。
三、不断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过去一个极长的历史阶段,生态文明传播长期处于非专业化和非专门化状态,导致传播效果、传播理论研究等均未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生态文明传播绝不仅仅是生态文明建设报道,既包括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退耕还林还草、荒漠化防治、工业污染防治、城乡环境建设等现实的直观的角度,也包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和社会的发展、涉及后代的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既包括生态文明建设、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和改变生活方式,也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政策舆论、道德伦理、体制机制、模式方式、结构变化、成果收效;既需要重视领导人的言行、会议的讨论、各种形式的活动运动,也需要关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城市、物种保护、低碳节能减排等吸引人眼球的名词术语,但同样不能忽视生态文明“突出地位”、“融入能力”,不能弱化生态文明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联系,不能剥离其相互间的关系。根据调查,提倡建设一个衔接的完整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基层生态文明传播人才,通过传播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理解,使其转变思想观念、践行生态行为,不断强化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增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格局。
作者:康国文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林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