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无休止的对大自然进行掠取,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各国发展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之星更应该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之需,当务之急。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立足初中生实际情况,正确理解并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更好地把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做贡献。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想品德课义不容辞的使命
21世纪的今天,生态危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中国公民义不容辞饿责任,而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之星,更应该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科学的生态观念,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的主要场所。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初中政治课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生态文明知识为加强初中政治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思想品德教材应当从生态自然,生态消费,生态法制等方面对生态文明教育进行补充,适应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及原因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学校目前为止还是处于应试阶段,因此思想品德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教师和学生处于两难的境地,教师的教学成果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充分的实现,学生学到的相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具体的应用,可以说只是“纸上谈兵”。那么究竟是上哪些原因导致上述困境的产生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下面几方面:
(一)教材内容设置脱离实际
首先是初中政治课本中的有关相关知识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尽管初中政治课本中涉及到的该方面的内容很多,然而却散落于各个不同的模块中,没有把它们集中在一个章节中来进行。其次是有关的生态文明知识过于宏观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展开,只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去讲,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个体的人身上,更不用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的问题了。第三是教材内容有些落后,与时代要求脱节联系不紧,有些内容与现实状况不符。
(二)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任课老师自身生态文明素养不高导致教学方法陈旧单一。思想品德教师是初中政治课中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力军,但往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这门课在占中考比例小被大家认为是副科,因此担任这门课的教师并非专业出生,有的甚至是其他任课教师来担任,还有的是年纪大的老教师来讲授,在实际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的上课方式过于单一,以灌输为主,不注重实践。同时,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有的教师就是让孩子们做练习册,没有让学生们进行实践,所以说初中政治老师的生态文明意识不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低下。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成长和接受教育、增长见识的最主要的基地,以前我们国家以应试教育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门的重视,素质教育应运而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它的具体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仍然是靠分数说话,大部分学校甚至重点中学也是把升学率作为学校最重要的教育教学目标,重视对初中生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们的在德育这一块的进步,不能对孩子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这也就制约了他们的知识、能力、审美健康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四)社会道德滑坡和父母榜样力量不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被看做是并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初中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反之恶劣混乱的社会环境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家庭,可见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行举止对青少年的性格品质,行为习惯,活动方式,理想情操,健康心理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因素也是造成上述困境的原因,比如初中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心智尚未成熟;学校中监督机制不到位;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孩子不能及时的掌握时事新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思想品德课中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之良策
在思想品德课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落实这一课题呢?
(一)教师要敢于尝试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在现阶段教育体制下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机械的接受和学习课本知识、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在实践中去探索新的学习方法,从而搜集新信息,获得新知识,然后运用所得到的新理念去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敢于创新,多种方法并行运用。
1.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就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机械的接受视觉感受不形象不直观,所达到的教学效果也就不理想。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自觉的规范自己的生态文明行为,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很大作用。思想品德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不能只依靠课堂来进行,只有在变化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才能使孩子们真正的把学到的东西加以运用。
(二)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生态文明素养
思想品德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是生态文明教育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能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尽快适应的有用人才。要丰富思想品德教师生态文明知识,可以通过交换学习、开展知识讲座、利用远程网络对思想品德课教师进行培训,以及让老师们在寒暑假能够去外地其它学校进行交流合作,参加教学观摩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构建新型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
针对应试教育机制下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基本上是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用分数来证明这种旧的、落后的教学评价机制,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素质教育的政策,构建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现如今我们必须采用更加合理的、具有创新性的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秉承多样化、创新化、实践性和高效率的原则,应运用各科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邀请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评价的方法来改进并完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评价机制。
(四)设置更加合理完善的教材内容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设置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合理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教材内容,正所谓“因材施教”。一方面要避免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分散化,把相关知识集中在一个章节中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生态文明教育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并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念。另一方面,教材中相关内容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将新内容新政策补充到教材中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时事信息,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四、结语
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初中生生态文明意识的主要途径,在课堂中不但仅能够获得科学知识,还会树立一定的人生价值观,生态文明教育增长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说在初中课堂中进行生态文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初中阶段的孩子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力量,未来之星,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良好的生态文明习惯行为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作者:刘庆林 单位:太原警官职业学院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