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路径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路径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路径分析

摘要:能源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根本,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型经济体之一,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出于能源安全和页岩气等掀起的新能源之战考虑,面对我国现有的能源分布和能源消费现状,迫使我们必须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本着以人为本原则、综合性与终身性原则、整体与局部结合原则,探索在生态文明理念下实行有效的能源教育,从注重学校的基础性教育到走进社区宣传推广教育,再到大力发展能源的社会教育,试图将能源教育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引领,通过教育来改变大众的消费理念和行为习惯,以此达到建设美丽家园人人有责。

关键词:能源教育;能源消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能源安全

引言

能源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问题不仅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也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粗放型、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给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转变不合理的能源产业结构,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初见成效,能源教育的全民普及和支撑体系的建立就更加紧迫了。让普通老百姓主动关注与能源密切相关的问题,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节能观念,以此形成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建设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的社会,提出在当前实行民众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影响深远。

1中国能源分布和能源消费的现状迫

切需要开展能源教育能源作为人们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根本,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优质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代,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需求量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能源发展中凸显的问题不容乐观。一方面,从总量上来看,我国是能源生产的大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煤炭和水能,但是人均占有能源量却较少,处于世界各国的较低水平[1]。另一方面,能源分布和能源消费结构非常不合理,特别是以煤炭为主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所占能源消耗总量较大;石油资源虽然比较短缺,但国内需求量却在持续增加,所以原油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在2016年已升至65%,创历史最高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汽车已经逐渐普及成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与此同时,化石燃料的消费量短时间急剧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2016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我国的能源消耗连续15年位居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第一,已占全球消费量的23%和全球净增长的34%[2]。石油作为全球重要的化石类燃料,在近年所占能源消耗总量比值是比较大的。“2015年全球生产和生活所消耗的一次能源增长率为1.0%,较大程度上远低于10年平均值1.9%,但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5%,成为全球最大的增长量”[2]。所有的化石燃料价格在2015年均呈下跌趋势,反映了全球供需关系的失衡日渐严重。面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利用率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人们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等诸多要素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我国迫切地需要在国民教育的整个体系中融入能源教育,并在教育体系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方式和策略以及切实有效的途径。通过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能源教育方式树立人们节约能源、合理消费能源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和用能的行为习惯,加强能源教育势在必行。能源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科学的能源专业性教育,提高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手段;二是通过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全民生态文明的能源教育,自觉养成节能意识,践行节能生活方式。目前,我国的能源教育仅限于一些高校的专业领域和科研机构,民众对能源的开发、利用、节能等基础常识相对缺乏,在能源的消费上更是缺失主动的责任感,只有油价上升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能源消费的问题。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建立起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有效途径,把它从专业领域扩展到社会的普通民众,通过教育活动引导人们节约能源,改变人们以往的能源消费意识和行为习惯,以正确合理地消费能源资源,培养民众的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念,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民能源教育水平和素质。这将是解决我国当前能源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生态文明能源教育的人文理念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建设美丽中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能源教育的内涵、目标和意义

2.1能源教育的内涵

通常人们所说的能源教育是指通过开展关于能源和人类活动相关联的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和关心能源、环境以及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之间的问题[3]。开展能源教育活动,一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增强人们对能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认识到能源的有限性与节能的必要性,以此提升人们的能源绿色消费和节约意识,培养人们科学用能与节约用能的观念;二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培育人们科学地处理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实践态度以及对能源问题的自我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与能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3]。开展能源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能源现状、能源开发与利用、能源安全、节能与环保等等。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则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能源与人和环境的关系。即人类在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懂得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理解能源的有限性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认识能源消费和人们生产生活、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不协调发展的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学会均衡能源与人和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减轻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二是人们的节能行为。当前,伴随我国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以及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的住房建设,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提高和转变。例如汽车出行的普及、一次性塑料碗筷和购物袋的便捷使用,引起生态环境和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污染气体和污染颗粒是造成雾霾、温室效应等的主要原因。这些变化人们都深有体会和感受。随着能源消费量稳增不减的形势,人们必须要重新审视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消费行为是否科学合理。生态文明的理念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人们合理处理与能源的关系基础上,向节能的生活、出行方式转变,在处理能源消费的日常问题方面养成具有自我决定意识和先进文化价值观的独立社会人。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正确引导人们自觉形成良好的绿色消费行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既为自己的眼前利益,也为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做出贡献。

2.2能源教育的目标

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社会层面的目标是着重培养人们科学的能源意识和价值观念,以实际的行动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以促进与能源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进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专门从事能源教育研究的机构来讲,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目标是使受教育者了解全球能源的结构、特征,能源发展的概况和趋势,通过掌握能源基础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提高科学的能源消费意识和节约用能意识,自觉养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总之,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目标意在通过转变现代人们不合理的能源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以科学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为构建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目标,加强受教育者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能源教育活动,形成人们积极参与能源教育活动的热情,让人们开始关注与能源和能源消费相关的问题,培养他们对能源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决断力。其次,通过能源技术和专业知识的系统化教育,让人们了解能源与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加强环境保护和培养节约用能行为的重要意义。最后,通过人们能源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全球和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能源安全等问题认识更加清楚,了解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用能源的忧患意识树立人们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协调持续发展的观念。

2.3能源教育的意义

我国公民能源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着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进程,关系着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着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当前我国公民大多存在着能源知识缺乏,能源节约意识淡薄,能源消费不科学等问题,提高人们对能源开发、利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重新反思和审视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行为以及能源与人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突出矛盾,树立科学的能源消费意识、能源节约意识以及正确处理能源与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对于培养国民内化于心的节约用能意识,外化于行的节能实践行为,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相较于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能源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成功经验,我国能源教育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尤其是把能源教育作为以社会引导全民价值观念的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十分的不足。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有能源危机感的国家,对能源的利用率相当的高,并且在节能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科学用能的基础上,日本各个阶层的人民更重要的是拥有较高的节能用能意识,懂得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全民共同的努力[4]。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开始把能源问题融入到国民的教育课程体系,由此能源教育越来越引起高度的重视。即使有着丰富资源的澳大利亚,依然积极主动地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由此可见,生态文明的能源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能源教育的人文社会价值层面来讲,其意义主要是通过在教育与实践中不断地认识和解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的关系问题,树立能够多方位、多层次看待问题的视角,养成合理的能源消费观和能源行为习惯,并落实于实践。首先,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有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过程,能源教育注重于通过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关注整个生态建设和人类生存环境。它以普通民众为主体和主要的参与者进行学习和实践,以发展和影响受教育者的思维训练为导向,培育人们用辩证的态度看待和正确处理能源问题与人和生态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促成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有利于让人们形成顺应时代的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是以人类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人们在追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引起一次性能源有限的储备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无穷需求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因此,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能源教育过程中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案例,引导受教育者学会用长远发展的目光看待和处理问题。

3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

3.1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能源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牢固树立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遵循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思想,顺应世界能源发展大势;同时,着力构建优化能源系统,着力补齐资源环境约束,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5]。以此为基础,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为:坚持以人为本,以生态文明为基础,以能源资源的和谐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保障,努力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文教育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三位一体”协调教育机制,实现能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协调推进、共同发展。

3.2能源教育的指导原则

3.2.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既是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培养人们能源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指导性原则。它注重于改变过去一味追求经济飞速增长而忽视甚至损害人民利益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念。首先,“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广大人民作为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和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应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而不是脱离人民的发展。其次,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根本动力,“以人为本”就是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国家在能源改革创新、结构优化以及能源的“双控”问题上注重以人为根本的发展观。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让广大人民自觉树立科学用能、节约用能、合理用能的消费观,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早为实现2020年能源的消费总量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的规划目标而尽一己之力。

3.2.2综合性与终身性原则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是一个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叉结合的综合性教育。生态文明理念的能源教育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们从人文社科类的视角观察和思考能源问题的能力,使能源教育渗透到家庭的萌芽教育、学校的专业化和系统化教育以及社区的大众化和普遍化教育的各层面各阶段。这就要求能源教育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等特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活动,以便有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能源教育的活动,不断推进能源教育稳步向前发展的进程。同时,能源教育与其他教育一样,对增长人们的能源知识、提高节能意识以及养成科学的能源消费行为习惯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能源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具有终身性的原则,不论是从婴幼儿到高龄者,还是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它始终是贯穿于人一生之中的社会活动。学校作为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教育者应在基础教育中给予能源教育足够的重视。以学校的基础性教育为前提实施与能源相关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

3.2.3整体与局部结合原则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血脉,能源问题不仅关乎个人、某个地区和地域,更是关乎全球的问题。因此,应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充分利用好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统筹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抓住机遇全方位地实施对外开放与合作战略目标。基于此,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必须坚持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大资源,统筹全球与国家内部的发展,即应坚持整体与局部结合的原则。从国际的视角来看,能源在世界各国的开发、储存以及分布情况极不均衡,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国家和地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依赖性越来越高,能源的全球性合作日趋频繁。故能源教育应立足于培养受教育者从全球视角出发,让人们学会用全局的、联系的观点看待能源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从国内的视角来看,能源不仅与当前老百姓的生活各个方面紧紧相联,也关系到子子孙孙的长远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应坚持以全球为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发展,即坚持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发展原则,树立全局的观念,立足于整体,并以此统筹国际国内,实现能源教育的最优化发展。

4生态文明理念下能源教育的途径

4.1注重学校的基础性教育

学校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人们接受正规化、系统化教育的阶段,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课堂和主阵地。因此,学校的能源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开展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增强受教育者对能源知识以及能源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习和认识,培养人们有关能源的正确价值观和消费观,并在此过程中自觉形成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素质和能力[6]。具体而言,进行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首先,应注重学生过程化和综合化的学习。能源教育活动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连续不断长期努力的过程。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理解和获得多角度、多层次判断能源与日常行为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根据自身对能源及其相关知识的探讨和积累,有效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之中。其次,应培养学生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校能源教育是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复合型教育[7],它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等技术内容,还涉及地理、政治、历史等与社会科学相关的内容。通过学校综合性学习基础性的能源知识,并且将获得的成果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养成用联系的方式,多角度地探索能源的相关问题。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着眼全球、立足身边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学校开展基础性能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学生在能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是人们的什么行为方式引起了全球的能源问题,并用联系的、发展的、长远的目光来思考问题,寻求具体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策略。尤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科学用能、节约用能,为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身作则,用实际的行动践行伟大的使命。

4.2走进社区的宣传推广教育

社区教育是伴随社区的成长,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教育需求,培养和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8]。我国的社区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从其二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借鉴国外能源教育的优秀成果和案例的同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根据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以及国民素质等差异,从社区的实际状况出发,以社区为平台和依托,实现资源共享。因此,在生态文明理念下推进社区能源教育的宣传推广是能源教育重要的手段和策略。它以社区民众为单位,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有问题、有导向地展开教育活动。首先,社区的宣传推广教育可以根据所在地区人们不同的年龄阶段、受教育程度、身份地位等展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让人们多层次多渠道地了解和认识能源,意识到能源问题的严峻,参与能源社区教育的意识不断增强,渐渐形成人人关心能源问题,处处参与到节约能源的活动中。其次,随着当今社会大众传媒的发展,用新媒体搭建社区教育交流平台进行能源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的影响颇大。它以迅速的传播速度、广泛的覆盖面积以及个性化与互动性强等特征,为能源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比如,在开展能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社区内部的具体情况,通过传媒资源搭建大规模的开放性在线课程。人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学习有关能源的知识问题等,让人们从实际生活中感受能源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危机意识来增强民众科学用能、节约用能的意识。最后,统筹发展。社区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中的一部分,不论是针对社区内部能源教育的需要,还是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开展社区教育的过程中,对内对外都要统筹兼顾,着眼整体与局部协调发展。社区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组成中的一部分,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提升人们素质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有效地利用社区设施进行体验学习,把社区能源问题作为居民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将能源教育的分支融入社区教育,在社区大力推进能源及能源问题的宣传推广教育活动十分必要。

4.3大力发展能源的社会教育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知识总量不断增大,更新的速度也不断地加快,原有的知识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比较,社会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环境更为宽松,一般不受时间、地点、职位、年龄等因素的局限,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所以,在开展能源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和丰富,才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比如: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图书馆、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继续学习的环境,让人们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杂志以及宣传栏等平台自发地学习能源知识、了解能源问题、增强能源危机意识、主动养成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和习惯,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能源教育的目的。同时,社会教育与普通老百姓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大众化教育优势,最直接的表现是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意识地带着生活思考进行有目的性的学习,特别是关于物价、油价、资源等问题。能源问题既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也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的稳定有序。因此,在构建生态文明理念的能源教育过程中,大力发展能源的社会教育是提高公民的能源节约意识,树立良好的能源消费行为习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5结语

今天,人们生活在一个能源革命的时代。随着技术革新不断推进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特别是中国与美国一样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型经济体,从天然气革命中受益匪浅,现在又开始进入页岩气掀起的新能源之战,为防止出现石油革命时代的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理念下的能源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吴立功.能源教育: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7):15.

[2]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EB/OL](2016–07–08)[2016–11–08].

[3]刘继和,赵海涛.试论能源教育[J].教育探索,2006(5):42.

[4]欧庭宇.国外能源教育对中国生态教育的启示[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1):70.

[5]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R].2016.

[6]王伟,高莉.日本的能源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6–17.

[7]孙姝雅.中学化学教学中能源教育目标及内容体系的构建与策略的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厉以贤.终身学习视野中的社区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2007(5):8.

作者:蒋朝莉 蒲宇阳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