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没有农村生态文明也就没有整体上的国家的生态文明。为此,厘清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剖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性建议,以切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农村;建设;对策

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和谐中国社会,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确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就是建设美丽中国。而建设“美丽中国”自然不能缺少“美丽乡村”。如何针对农村生态文明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到农村社会的各个方面,建设美丽乡村,这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前推进需要解决的重要之点。

1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

生态文明有两方面的内容: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物质成果是人们通过生态化的方式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完善,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可持续的资源环境;精神成果是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绿色意识、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化学科的崛起,以及生态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实质性的突破。只有界定好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着实有效,才会有目标可寻。农村生态文明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实践活动时,有意识地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内部和农村自身发展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农村生态文明的物质成果主要是指改善与优化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农村生态文明的精神成果主要指的是农村生态思想观念的增强、农村生态文化的发展、农村精神面貌的提高等方面的内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达到农村生态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双丰收。

2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生态意识的欠缺

人们的生态意识直接指导和制约着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行为活动,是操控人们对待生态环境行为的内在动因。农民生态意识的良好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并直接作用于农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生态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依然较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农民往往只看到了眼前经济利益的增长,忽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农村长期以来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教育水平有限,致使农民只看到眼前的发展,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村教育的不完善,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的力度不够,而农民了解生态文明相关知识的途径又少,没有形成对农民进行全面生态文明教育的思想体系。

2.2基础设施的薄弱

在我国的农村,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的局限,资金流动相对缓慢,政府部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相关的基础设施无法顺利实施,后勤保障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而现代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废弃物逐渐被塑料、电子产品、农药化肥等取代。这些新的废弃物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来处理。但是,我国农村地区并没有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后带来的生态问题,大多数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相应的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够适应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2.3环保体制的缺失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现阶段农村生态文明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农村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要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法律方面的保障措施必不可少。而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符合农村生态现状的生态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健全,基层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同时又受政绩利益的诱惑,促使政府官员滋生了超越法律效力之外的官本位思想,导致现行的环境法律法规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政府与农村居民之间权责不明确,对行政主体的问责持轻视的态度,而重视追究企业和个人的生态环境责任,这种双重标准,导致在解决农村文明建设问题上政府威信衰减,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法律规范不具体,法律责任不明确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障碍。

3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对策

3.1加强农村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

农民生态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生态道德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要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农民对于自然的道德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现代化传播媒介宣传普及生态知识,向农民进行多形式、多方位、多层面宣传生态文明知识,从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来帮助农民群众树立正确、全面的生态道德意识,合理有序地促进生态文明在农村的发展。要重视农村教育资源的作用,利用学校影响力,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农民。加强农村社区的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生态文明的思想传播到各个农村。学校教育和社区宣传教育相互影响,让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到每个农民家庭,使农民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培养自觉的生态意识,为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提供助力。

3.2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国家需要适度增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财政拨款中的比重,对农村财政拨款实行优先政策,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对于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的农村以及较偏远易忽视的农村多给与其经济上的扶持帮助。当地的政府应该重视起来,每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是不可割裂的存在。在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该优先解决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中人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在一些有独特资源的城市,可以大力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产业,政府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和风景区,拉动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资源和经济两者的双赢。

3.3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制度首先要制定以我国现阶段农村具体生态环境状况为基础的相关保护体系,正确处理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完善农村生态文明的政策法律法规,明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激励和约束关系,要解决好农村群众当下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生态环境问题,正确处理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资金投入机制、奖励惩罚机制、公共管理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为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永久的动力支持。

作者:张宏兴 单位: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