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教育生态学下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教育生态学下英语写作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教育生态学下英语写作教学设计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该文将通过对教育生态学内涵进行介绍,从花盆效应、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和平衡与失调四方面对一次高三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个案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在教育生态学视觉下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反思。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花盆效应;平衡与失调

1引言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学科,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最早出现于西方,现在研究最多的也是西方,诸如克雷明教育生态学思想、阿什比的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等理论成果深刻影响了西方教育生态学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是在国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将通过对教育生态学内涵进行介绍,从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花盆效应和平衡与失调四方面对一次高三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个案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在教育生态学视觉下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反思。

2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生态教育学是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教育学中渗透与应用的产物,它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把教育与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其研究的对象,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1]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最早提出“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20世纪70年代教育生态学在西方得以兴起。我国的教育生态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60年代,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方炳林率先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而大陆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2]

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个案分析

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教育节律、花盆效应和平衡与失调四方面对一次高三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个案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在教育生态学视觉下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反思。在G市中心城区高中英语教研活动中,H学校高三英语W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英语写作课,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其教学设计有很多借鉴之处。

3.1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

耐度定律即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教学内容的输出要根据学情而定,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学生在自身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对教育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限度,在适应限度内能够良好地发展,超出限度则走向反面,这就是教育生态学中的最适度原则。此次课是针对英语一模考试的写作复习课。首先,在导入部分,W老师以视频导入,呈现了学生在英语一模考试中的作文情况,视频结束后W老师提出问题--“What’sthevideoabout?”从学生的回应中引出作文内容空洞(contentcomplete⁃ness)这一教学目标。W老师的课堂导入从实际出发,收集了大量的学生一模考试作文,以视频导入呈现学生的写作情况,学生在这种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对考试作文进行复习,教学内容也在其接受范围内,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这体现了“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其次,在内容输出阶段,W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一篇学生不久前结束的一模考试作文,学生对自身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印象深刻,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以激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教学内容在学生的适应范围内,体现了“最适度原则”。在学生明确作文内容空洞、词汇不足等问题后,W老师向学生展示了一段关于共享商品的视频采访,并针对视频内容要求学生讨论共享经济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该视频是学生亲自参与的一项采访共享经济的课外活动,并得到了学校和家庭的支持。W老师的教学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其教学活动设计在学生已有的课外实践基础上,体现了教育生态学的“耐度定律”。而后W老师结合采访视频向学生展示了共享商品产生的相关问题及表达如恶意破坏、缺乏监管、不诚信商家等,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群众爱护公务意识、三方协作等以完善作文内容,接着让小组对这些中文表达进行英文翻译并造句,在小组展示成果后给予反馈并展示不同的英文表达,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前面展示的作文进行完善,并让学生进行点评。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已有的课外实践(视频采访)基础上进行知识的输入,教学内容也在学生的适应限度内,充分体现了“最适度原则”。特别注意的是W老师在翻译中文表达时,建议学生用简单词汇替代高级词汇。W老师授课的班级学生大多是音体美艺术生,英语水平较低,对英语的兴趣也不高,而她采用的过程教学法能结合学情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并给予相关写作方法的指导,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点评作文阶段,刺激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完善作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以培养写作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写作能力,课堂也得以顺利进行,“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尽显其中。

3.2教育节律

教育节律可以是预习或复习,也可以是听课或实验,还可以是各种考试,如周考,月考,期中考等。教育节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符合教育节律情况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此次课是针对英语一模考试的写作复习课。根据教育生态学的教育节律原理,考试和复习是一种节律。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为了测试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学校组织了英语一模考试,符合了教育节律。同样,写作复习也是一种节律。此次写作课主题是共享经济(sharingeconomy),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共享商品进入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共享商品,并体验了其带来的便捷,也了解了共享商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此生活环境下对学生进行共享经济写作的复习,能够唤起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作文写作时遇到的问题,刺激其问题解决的意识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给出相应的建议,既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体现了教育生态学“教育节律”原理。W老师的这堂写作复习课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其教学设计有很多借鉴之处。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关于教育生态学的写作教学反思。

3.3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又称局部生境效应。花盆是一种人为的空间较小生态环境,植物在这种人为提供良好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环境里生长的得很好,可一旦离开了这种生态环境,植物将难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甚至失去生存能力。在教育生态中,花盆效应表现得尤为明显。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书本到书本也会产生局部生态环境效应。[3]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环境中脱离了现实生活,再加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固定乏味的教学内容,其个性得不到发展,经不起挫折,也容易使学生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这就是教育生态中的花盆效应。此次写作复习课在某些教学活动中没有摆脱“花盆效应”。在课堂练习阶段,虽然学生在一模考试前进行了关于共享经济的视频采访,但该视频是在学校录制,采访对象是校内人员,在学校提供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社会共享经济写作复习,可能难以改变学生作文的固定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在完善作文内容阶段,W老师先给学生呈现大量中文词组,然后叫学生进行词组翻译、造句。但这从根本上是提高不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学生在此次课上学到的也只是共享经济相关词汇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先搭好支架,在其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明确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写作教学中内容完整性的生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要通过不断地积累并加以灵活运用才能得到完善。此次写作课可以从作文的结构入手,例如先描述现象,再表达看法最后提出意见并呼吁,在这种支架里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进行内容的完善。

3.4平衡与失调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教育生态平衡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环境。[4]把握教育生态平衡的规律,能从根本上揭示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实质,推进教育发展。从教育生态学出发,W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违背了“平衡与失调”原则。首先,W老师教学内容的输出量远远大于学生的输入量,就其学情出发,学生在短短一节课的时间里无法消化所教授的内容。写作教学中教师的输出与学生的输入要相互平衡,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平衡与失调规律,把握教学的平衡规律能从根本上推进教学的发展。W老师主要以小组活动进行练习巩固。而在学生评价作文时,其生成与教师的预测不一致,W老师没有充分处理好学生的预设与生成,对学生的生成没有给予相应的反馈,出现了教学失调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当学生的生成与预设不一致时,要对其生成给予反馈,并对其进行引导,使教学顺利进行。其次,此次写作复习课上W老师更侧重学生“说”的技能,如词汇、句子的表达等,而忽视了“写”的技能,导致了学生“说”“写”不平衡。学生在“说”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输入,其写作能力提升的会更快,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写”的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语

生态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有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在教育生态学视觉下,对一次高三英语写作教学设计个案分析得出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反思还不足以体现教育生态学的价值,要从长远出发,把教育生态学与高中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相结合,扬长避短,吸取经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研究,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3]姚庆春,易申君.教育生态学视野下课堂生态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教育基础版),2008(3).

[4]于忠辉.论教育生态平衡与素质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院报,2003(3).

作者:郭晨艳 姚桂招 单位:赣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