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文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文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文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主观思想意识不仅对其个人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从宏观角度看也会对社会生态文明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所形成的社会文明形态,其主要针对既往社会文明形态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即实现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然而,在相关矛盾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教育创新与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邓纯东,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版)通过对大量理论文章的整理,结合不同的专题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政治的意义、价值、实践路径等加以全面性、系统性的论述,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然而,为能够落实生态文明核心价值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认知为核心。现阶段,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依然存在大量矛盾,这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思想并不冲突,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需要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渗透加以解决,从而弱化这种矛盾带来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导大学生对当前生态、环境、人口等相关问题形成科学认识,同时将现代生态文明观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与长期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正确的生态观、文明观。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中《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生态文明》一篇可以看出,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力量,早期矛盾的存在是一种必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生态文明终将实现,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生态文明理念在社会范围内的渗透,可弱化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加速生态文明的到来。例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播放视频纪录片等形式,展示人类发展对生态文明的破坏,以及因此受到的惩罚,如酸雨、土地沙漠化等,使其意识到构建生态文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其次,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应走出教室。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社会群体思想认知的高度统一为最终目标,因此,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创新传统模式,尝试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情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中《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一篇明确了生态环境的社会经济价值属性,高校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实践教学的方式,游览区域范围内的不同景点,并由学生为所有景点进行打分,其中,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旅游景点分数必然最低,这也就意味着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性,并真正促动大学生生态文明视域下的道德感、正义感,进而对其正确思想政治认知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最后,强化高校范围内的生态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其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因此,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工作应当以大学校园为主,通过规范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可促进学生养成履行生态道德义务的良好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中《以“四个全面”为指引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一篇中所提到“底线思维”,即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恪守底线,由此,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应同样强调“底线思维”理念,对违反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不仅要进行制止,同时对行为主体采取多种处罚方式,以形成思想意识层面的警示效果。

如故意破坏校园植被、虐杀校园动物等行为,都应当纳入大学校园管理规范。以最近爆出的“山东某大学学生虐猫事件”为例,其行为已经触及到了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底线”,同时也暴露了该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层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学校方面其给该学生退学处分,这是对全体大学生的一次警示教育,是落实生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底线思维”重要举措。生态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理论创新与教学实践,不断推动生态文明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与思想道德观的正确养成。

作者:王嘉雨 单位:西安航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