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位理论下的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位理论下的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位理论下的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

摘要: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对于认识旅游经济单元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的基础上,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两项旅游经济发展核心指标,研究分析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状态和趋势。

关键词:生态位;旅游业;发展态势;安徽省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安徽作为全国旅游大省,提出建设“旅游强省”发展战略,计划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推动安徽省旅游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而过去的旅游研究和管理实践表明,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政策、措施需要充分了解旅游业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因此,本文引入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从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两项旅游业发展核心指标,研究分析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态势,以期为区域旅游管理机构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二、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原用来表示某一生物种群在生态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1]。由于旅游经济单元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于生物种群的竞合行为,所以生态位理论也适用于旅游研究领域。由此形成了“旅游生态位”的概念,即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各旅游经济单元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地位、状况和功能作用。旅游生态位包含态、势两个部分,所谓“态”是指旅游经济单元的生存发展状态和发展情况,如旅游收入、旅游接待人数等;“势”是指旅游经济单元在整个区域旅游中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支配力,如旅游收入增长量、旅游接待人数增长量等。两者结合体现了一个旅游经济单元在区域旅游业的地位与作用,及对其它旅游经济单元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式中:i,j=1,2,3…n;Ni为旅游经济单元i的生态位;Si、Pi是旅游经济单元i的态和势;Sj、Pj是旅游经济单元j的态和势;Ai和Aj为量纲转化系数。据此公式测算出的旅游生态位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并且数值越大,越接近1,说明研究对象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地位越高、作用越大,具有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也越强。同时,在内在潜力和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一定时间内旅游经济单元的态、势会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如果旅游经济单元实现良性发展,则其生态位的态、势会相应增加,表现出旅游生态位的扩充;反之,则表现出旅游生态位的收缩。因此,旅游生态位扩充理论反映了旅游经济单元的发展趋势,旅游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旅游生态位变化情况适度调整发展策略,努力保持旅游生态位的扩充,实现旅游经济单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2]。旅游生态位扩充程度的计算公式为:式中:T为旅游经济单元生态位扩充的程度大小,P表示旅游经济单元的势;S为旅游经济单元的态。当T>0,表示旅游经济单元的发展趋势越好,且其数值越大,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力越强;相反,当T<0,表示旅游经济单元的发展受挫,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正在萎缩。

三、安徽省地市旅游生态位态势定量分析

为研究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本文选取安徽省各地市2014-2018年“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两项关键旅游业发展指标,相关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依据生态位计算公式,将2018年的现状数据作为“态”的度量指标,将年平均增长量为“势”的度量指标,以1年为时间周期。使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到安徽省各地市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生态位数值和生态位扩充程度(表1)。通过分析表1中的国内旅游收入生态位、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生态位数值大小,发现安徽省地市旅游业发展状态水平呈现出明显的等级特征。综合来看,排在第一等级是合肥,第二等级是芜湖、安庆、池州、黄山;第三等级为宣城、蚌埠、马鞍山、六安;第四等级为滁州、亳州、阜阳、淮南、铜陵、宿州;排在最后的是淮北。其中合肥发展态势最好,作为安徽省经济、政治和交通商贸中心,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工商业企业众多,庞大的内需旅游市场和外地商务游客共同推动了合肥旅游业的发展;排名第二的芜湖拥有众多旅游主题公园,每年吸引大量青年与亲子家庭游客前往体验;黄山、安庆、池州则以其数量众多,高品味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见长,每年吸引大量的观光休闲游客前往游览体验。按地域来看,皖北各地市的旅游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分析原因在于其旅游资源相对匮乏,旅游产品项目少、吸引力弱,市场营销不足,未来需要在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加大投入。此外,笔者将两项生态位数值对比时发现,淮南、蚌埠、安庆、池州的旅游收入生态位排名低于国内旅游接待人数生态位排名,说明这四市在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方面存在不足,旅游供给侧亟需转型升级,尤其要加大中高端度假型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尽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想方设法提升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通过分析表1中的两项指标生态位扩充程度,可以看出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业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T值均大于0),其中铜陵、淮南、芜湖、亳州、宣城、蚌埠两项指标的生态位扩充程度最高,表明上述地市在2014-2018年这五年的旅游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而黄山、淮北、安庆和池州四地市的生态位扩充程度较低,说明它们相较省内其他地市,其旅游业增长幅度偏小。令人颇感意外的是除了淮北以外,其他三市均为安徽省旅游发展的重点地市,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在于它们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基数较大,发展后劲相对其他城市来说偏弱,旅游业实现快速扩张增长的难度较大。

四、结语

本文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旅游生态位态势理论,客观分析了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本研究表明生态位理论适用于区域旅游业发展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区域旅游管理机构的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彭莹,严力蛟.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浙江省旅游城市竞争关系研究[J].生态学报,2015,35(7).

[2]陈娟.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的丽江地区旅游竞争态势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4).

作者:魏军 单位: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