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网络课程教育生态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网络课程教育生态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网络课程教育生态学论文

1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网络课程的设计

1.1内容设计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包括内容分块、内容编排、内容链接和资源扩展。教育生态学的限定因子定律中最主要的是限制因子的能量流与信息流,限制因子的种类样式会限制教育的规模数量和质量。网络课程中的内容设计输入的就是教育信息,也就是限定因子中的信息流,要保证它的种类样式繁多,就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挖掘,如对内容分块时,要按照所选主题层级性的分块,类似于梯田的梯级,每级都是独立的个体,每级又都是下一级的延伸和上一级的基础,可以保证不同能力水平的学习者都能在内容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者的数量。内容编排时要紧紧围绕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新一代的网络课程学习者有着不同于以往学习者的显著特征,他们的想法更独特、思维更活跃,并保有一贯性的网络思维,网络已经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因为他们完全习惯了网络式的学习,习惯于学习的多任务,可以边听音乐边做作业,更可以边聊天边学习;他们习惯于浅阅读,刷微博、看微信只看标题,不细究内容,所以我们一定要斟酌课程的主题,要让他们从主题开始就深深地被吸引住,否则再丰富的内容也无济于事;他们习惯于碎片化学习,感兴趣的知识点也各不相同,内容上不相关联、七零八落的知识不经意间就会被牢牢记住,并在需要时随时可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联接,因此作为课程设计者不能忽视内容上的任何一个分支,这些都可能成为学习者热衷的知识点。内容的编排也要遵循课程内容本身的逻辑关系,保证从任一角度都能顺利地进入课程学习,即随机进入式学习,即满足了学习者的好奇心和不同的知识基础,又确保了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要。内容链接实际上是多角度呈现问题的最好方法,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方式选择合适的链接内容学习,确保每个学习者学习的内容都是个性化的、多样性的,无疑会提高学习的质量,也势必会增加学习者的数量,因为每个来此网络课程学习的学习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定位。链接内容的形式也要丰富多样,文本、视频、音频、动画、数据库、论坛、电子书等用于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增加学习者的动力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学习者。资源扩展保证了信息量扩大的同时能够挖掘出了更多的相关知识,丰富学习者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类型。当然,对限制因子研究要看到它的客观限制性,重视它。分析它,不断排除其限制作用和影响,教育发展才会更快、更好,课程设计开发才会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1.2教学设计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者控制、交流与协作、媒体选用、练习与反馈、追踪5方面。其中对于学习者控制和媒体选用环节,我们应该结合教育生态学中的耐度定律与最适度原则。学习者可以依据自身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学习能力独立控制自身的学习进程,保证学习进度不会被拖着走,自定学习步调也是体现网络课程个别化学习的主要特点,这与耐度定律中提到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恰好吻合。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在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都有自己能够适应范围最大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生态主体才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否则会适得其反,这是网络课程学习者控制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媒体选用亦是如此,要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力水平,最适合的媒体就是录音机媒体或广播媒体,如要学习者掌握一定的网球击球技巧,最适合的媒体就是视频媒体或实际操作训练,每种媒体都有独特的适应领域和区别于其它媒体的鲜明特性,不存在适用于各种教学内容的超级媒体,也就是说网络课程中要依据所要呈现的内容恰如其分地选择媒体,量力而行,适度选择,考虑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要衡量经济上的开销。超出媒体的适用范围或者没达到媒体的适用范围都会使网络课程。交流与协作环节对应的则是教育生态学中的花盆效应,教育生态位原理及群体动力关系原理。一旦离开学习者赖以生存的环境,个体、群体就会失去生存能力,即花盆效应。因此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尤其要还原学习者的交流与协作本能,让他们能够自由地与学习伙伴或教师随时随地的任意交流,想问问题的时候就问,有疑问了就找人回答,丝毫不会因为是网络环境就阻挡交流的热情和冲动,提供的网络环境就和平时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网络充当的角色只是工具,学习者个体或群体就永远不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生存的能力,也永远不会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感觉。学习者通过交流与协作能够了解到学习伙伴或竞争对手的学习近况,鼓舞斗志努力向上,这就是同一生态位中的竞争体现,因此网络课程中良好的交流与正确的协作是良性竞争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群体成员或学习伙伴的学习成果得到奖励或受到好评,无形中也会激励整个群体的学习者,催生出群体领袖或带头人,这就是群体动力关系,因此在网络课程中适时地与优秀学习者交流沟通或定时观看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讲座视频无疑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推动力量。练习与反馈则反映的是一种教育节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是一种教育节律,单元考、期中考、期末考也是教育节律。教育节律客观存在,按照教育节律正确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课程内容学习完之后的练习、测试、反馈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节律,它必须做的像课程测试一样,单元末有单元考,课程末有期末考,这样才符合学习者的网络教育节律。如果违反了网络教育节律,也收不到预期效果。追踪记录学习过程,定期观看学习曲线,同时也能够追踪到其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图像,这保证了学习者不仅能依赖学习经验、学习轨迹来完成学习,也可以在其它学习者的学习动态中得到启示,合理的学习计划交流,正确的学习经验交流才能促进知识更新,形成边缘动态,即边缘效应。因此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学习者追踪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途径。

1.3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网络课程中的界面设计实际上就是教育生态视角下的生态环境设计,良好的环境才能造就英才,它反映的是网络教育生态环境在网络学习者与学习内容间的重要作用。界面风格、语言是否一致,布局是否合理,视觉元素搭配是否协调得当,视频播放是否流畅,动画设计是否新颖,背景音乐是否利于学习,导航是否方便易用,链接是否明显易辨,这些都是考查网络课程界面设计是否人性化的重要指标,这与教育生态系统主张的将人作为信息环境系统的中心环节,突出人在环境中能动的、积极的作用完全吻合。但要恰如其分地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对于学习者的环境需求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新一代的网络学习者早已习惯了虚拟的情境、3D的场景和天马行空的设计,因此网络课程界面形式的不断创新势在必行,一直停留在传统的界面设计上只能让网络课程离学习者越来越远,打开课程主页的同时也就是他们放弃学习的时间,因为这样的界面设计不能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界面模式单一,框架结构雷同,不同的只有页面上方的课程标识,可能连课程设计者本身都会觉得味同嚼蜡,因此不创新实在是难以服众,这也将成为网络课程界面设计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1.4技术设计

网络课程的技术设计,包括系统能否兼容,安装与卸载是否容易,能否可靠运行,是否符合媒体格式的技术标准等几个方面,这些其实都是便于学习者的设计,也充分反映了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中心地位。试想让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数字移民去开发出适合于数字原住民思维习惯的设计是何其难啊!高深的技术不是问题,教育理念、思想的发展已经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合理设计的前提是想法、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才行。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只有通过人的行为的不段变化才能使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逐渐地趋于平衡态,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2结语

教育生态学理论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理解其中的各种原理势必会为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上是对教育生态管理论对网络课程设计方面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希望只是研究的一个开始,更多的深入研究期待着大家的共同努力。

作者:杨光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