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学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学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学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路径

摘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意识的培育是必经之路,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尤为关键。基于此,文章从强化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分析生态危机的背后机理、注重生态行为的日常“落地”、加强生态意识的立体宣传、整合各方资源合力五方面对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培育路径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课程教学;生态意识;大学生

当前生态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急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方向。在党的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明确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重大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要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生态文明观直接影响了国家未来的生态文明,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进学生身边的案例,对案例逐一深度分析并予以情景再现,让学生成为危机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对生态危机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带入感,对生态危机意识有更强的生活感官。让学生通过生态学的课程学习,切实感受到生态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学老师可以巧妙地设置课程内容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二、分析生态危机的背后机理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在通过案例强化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科角度和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掌握生态危机发生与防治的背后机理。学生只有对生态危机有了科学认知,才能形成科学的生态意识,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生态危机的发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构建合理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思考生态危机防治的具体措施。生态学课程老师通过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机理,来让学生从理性上对生态危机有深层次的认知,进而通过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来帮助其形成生态意识。

三、注重生态行为的日常

“落地”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生态学课程老师应更加注重将学生所形成的生态学意识转为日常行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够将生态意识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态素质。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以践行生态文明的载体与路径,我们可以做的、可以结合的还有很多。在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予以“落地”,要更多地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升生态理念,把生态意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

四、加强生态意识的立体宣传

生态危机已经到了无法躲避的阶段,但是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普遍不深刻。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生态危机的立体宣传,将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答、辩论、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叠加效应,深化对生态意识的认知与落实。

五、整合各方资源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过程复杂而曲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课堂、学校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事,需要形成合力。一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结合,要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同时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与平台,要更多地利用教育载体承担社会责任,相互促进。二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路径尚未健全,高校应加强制定与有效引导,给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三是强化多媒体运用于社会监督,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优势与监督作用。四是及时抓取和把握社会主流思想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结合,如在慈善、植树等活动中开创具有鲜明特征的生态主题活动,协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借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六、结语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意识的培育是必经之路,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尤为关键。本文对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认知升级、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孙丹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崔晓芳.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及其哲学思考[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4]杨淑萍,马玉香,奚秀梅.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环保教育课堂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123,160.

[5]黄云峰.专业视域下教师课程领导力实践路径探寻[D].重庆:西南大学,2015.

作者:肖泽忱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