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建设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建设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建设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环境的重大战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而生态园林植物造景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通过总结农村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对策,探索农村景观规划,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加快新农村结构转型。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园林设计;植物造景

新时代背景下,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前,尽管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乡村景观规划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加大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包括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新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等,其中,新农村建设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科技园、科普教育等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生态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2.1以往农村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农村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农村景观发展缓慢。乡村花园和乡村风景是我国古代农业和乡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耕作和农村生活习惯赋予了农村园林景观粗放的特征。现在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改造成千上万年形成的传统村庄。“人性化”理念得到了重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景观规划核心问题是扩大绿色居住空间,使农村景观逐步形成景观范式,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2.2现有农村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2.2.1园林景观无序、劣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农村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园林景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也暴露出无序、低品位、劣质、审美退化等问题。在新农村背景下,新建的村庄、花园由于缺乏治理,失去了自然感和独特性。树木、灌木、藤本植物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田野和山区森林被忽视,加上对乡村园林景观资源,如旅游园林景观、有机绿色园林等开发不当或过度开发,导致农业园林景观效果整体不佳。通过调研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植物造景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划,多为自生成形,有的地区存在人为破坏植被的情况;实施新农村建设后,在政策的引导下,植物景观建设更趋于科学合理,逐渐向生态型发展(见表1)。2.2.2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景观设计整体水平不高,表现为:一是景观形式单一,盲目照搬城市景观风格设计,乡村自然特征未能凸显出来;建筑布局多采用整体布置方式,植物绿化层次不明显;居住区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2.2.3无法满足生产活动需求。农村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所不同,乡村景观具有双重功能,然而在实际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模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痕迹严重,忽略了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实际需求,导致农村园林景观与实际生产之间契合度小,甚至脱节,因而无法发挥乡村园林景观的作用。2.2.4景观持续性效果较差。近年来,农村在园林景观设计和调控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了一批村容整洁、时代特色较为明显的乡村景观。由于园林景观后续养护管理不足,景观效果持续性较差。

3新农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3.1农村的实际需求与自然特色相结合

农村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不同(见表2),农村景观建筑布局形式没有固有模式,主要依据地形布局,以满足生活和生产实际需求。因此,农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结合农村生产情况,从饮食、住房、交通等方面考虑农民实际需求,考量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环境为农村景观提供了自然材料,如河流、山体、丘陵等,可用来表现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

3.2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农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符合未来农村发展趋势,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农业生态园林建设中。

4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4.1生态园林景观营造的意义

4.1.1改善农村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农村环境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生态园林景观侧重环境生态性建设,可极大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4.1.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可缩小城乡之间的环境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农村园林建设是加快改善新农村环境景观质量,促进城乡景观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对于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2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途径

4.2.1合理配置植物。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品种、景观效果单一,同时,控制植物种类,以免造成视觉效果杂乱。植物的选择按照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地被植物等进行合理选择与配置。生态园林景观营造,注意自然生长植物与人工栽植植物的融合,使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实现良好的融合。4.2.2体现植物地域性。生态园林既要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因此,植物景观营造应多运用乡土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提升居民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本土植物,这样可以通过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适应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能为生态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提高生态园林景观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使用本地基调树种、草本植物、花卉等,使景观更具生命力,更为生动。4.2.3体现植物的层次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层次性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富有立体的效果。植物的错落有致营造出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也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整体协调性。在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中,注意植物景观层次的构建,避免因植物景观层次不明而导致视景呆板。园林景观层次性表现在植物的错落布置及整体植物景观色彩的搭配,植物多样性能够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因此,在植物种植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景观呈现出层次变化的艺术美感。4.2.4保证物种多样性。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要注意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适当引进外来树种,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使园林景观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5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改善环境的重要内容。因此,不断探索创新生态园林景观应用形式,不仅对改善新农村景观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人们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创新景观营造方式,可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敏.植物景观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温汉平.浅述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28.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翟昱凯.现代城市广场人性化景观设计体现[J].设计,2019(19):150-151.

[5]胡艳艳.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2011(5):28.

作者:李国瑞 冯珍 徐姣 刘卫东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