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建设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建设下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改善环境的重大战略,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而生态园林植物造景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此,通过总结农村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对策,探索农村景观规划,以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加快新农村结构转型。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园林设计;植物造景

新时代背景下,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前,尽管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乡村景观规划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新农村建设内涵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一直是推进城乡经济发展,加大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积极改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包括加强新农村建设、推进新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等,其中,新农村建设指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合理规划农村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包括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农业观光园、农业生态科技园、科普教育等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生态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2.1以往农村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农村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景观规划,农村景观发展缓慢。乡村花园和乡村风景是我国古代农业和乡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耕作和农村生活习惯赋予了农村园林景观粗放的特征。现在的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改造成千上万年形成的传统村庄。“人性化”理念得到了重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因此,景观规划核心问题是扩大绿色居住空间,使农村景观逐步形成景观范式,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2.2现有农村园林植物造景中存在的问题

2.2.1园林景观无序、劣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部分农村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园林景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园林景观建设中也暴露出无序、低品位、劣质、审美退化等问题。在新农村背景下,新建的村庄、花园由于缺乏治理,失去了自然感和独特性。树木、灌木、藤本植物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田野和山区森林被忽视,加上对乡村园林景观资源,如旅游园林景观、有机绿色园林等开发不当或过度开发,导致农业园林景观效果整体不佳。通过调研发现,在新农村建设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植物造景没有进行具体的规划,多为自生成形,有的地区存在人为破坏植被的情况;实施新农村建设后,在政策的引导下,植物景观建设更趋于科学合理,逐渐向生态型发展(见表1)。2.2.2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景观设计整体水平不高,表现为:一是景观形式单一,盲目照搬城市景观风格设计,乡村自然特征未能凸显出来;建筑布局多采用整体布置方式,植物绿化层次不明显;居住区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2.2.3无法满足生产活动需求。农村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有所不同,乡村景观具有双重功能,然而在实际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模仿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痕迹严重,忽略了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实际需求,导致农村园林景观与实际生产之间契合度小,甚至脱节,因而无法发挥乡村园林景观的作用。2.2.4景观持续性效果较差。近年来,农村在园林景观设计和调控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了一批村容整洁、时代特色较为明显的乡村景观。由于园林景观后续养护管理不足,景观效果持续性较差。

3新农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对策

3.1农村的实际需求与自然特色相结合

农村景观设计与城市景观设计不同(见表2),农村景观建筑布局形式没有固有模式,主要依据地形布局,以满足生活和生产实际需求。因此,农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结合农村生产情况,从饮食、住房、交通等方面考虑农民实际需求,考量景观设计的实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环境为农村景观提供了自然材料,如河流、山体、丘陵等,可用来表现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

3.2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农村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应符合未来农村发展趋势,以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农业生态园林建设中。

4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

4.1生态园林景观营造的意义

4.1.1改善农村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善农村环境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业生态园林景观侧重环境生态性建设,可极大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环境质量。4.1.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环境和城市环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丰富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通过改善农村环境,可缩小城乡之间的环境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同时,农村园林建设是加快改善新农村环境景观质量,促进城乡景观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对于实现社会全面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4.2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途径

4.2.1合理配置植物。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要合理选择植物种类,避免植物品种、景观效果单一,同时,控制植物种类,以免造成视觉效果杂乱。植物的选择按照乔木、灌木、草本花卉、地被植物等进行合理选择与配置。生态园林景观营造,注意自然生长植物与人工栽植植物的融合,使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实现良好的融合。4.2.2体现植物地域性。生态园林既要起到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又要凸显地域文化特色。因此,植物景观营造应多运用乡土植物,美化环境的同时,提升居民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可以选择一定数量的本土植物,这样可以通过植物群落整体的固碳能力,增强植物群落的生态适应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能为生态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提高生态园林景观中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在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使用本地基调树种、草本植物、花卉等,使景观更具生命力,更为生动。4.2.3体现植物的层次性。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层次性能够使园林景观更富有立体的效果。植物的错落有致营造出景观的立体空间效果,也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整体协调性。在生态园林景观营造中,注意植物景观层次的构建,避免因植物景观层次不明而导致视景呆板。园林景观层次性表现在植物的错落布置及整体植物景观色彩的搭配,植物多样性能够体现园林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因此,在植物种植过程中,应根据植物生物学特性的不同进行合理配置,使园林景观呈现出层次变化的艺术美感。4.2.4保证物种多样性。生态园林植物景观营造要注意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适当引进外来树种,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使园林景观生态系统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5结语

在新农村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改善环境的重要内容。因此,不断探索创新生态园林景观应用形式,不仅对改善新农村景观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改善村容村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与人们生产实际需求相结合,创新景观营造方式,可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文敏.植物景观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温汉平.浅述乡村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128.

[3]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4]翟昱凯.现代城市广场人性化景观设计体现[J].设计,2019(19):150-151.

[5]胡艳艳.浅谈园林景观设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2011(5):28.

作者:李国瑞 冯珍 徐姣 刘卫东 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