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园林景观价值与设计要素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园林景观价值与设计要素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园林景观价值与设计要素浅析

摘要:生态园林需要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园林的经验上遵循生态学原理,使其景观价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含义,包括建立良性循环生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培育生态文化和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等。围绕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四要素,分析研究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要素,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园林;景观价值;生态文明;生态平衡;设计要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注重对当地资源环境的保护和对原始文化的传承,并重视旅游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园林景观设计面对环境追求新的机遇和挑战,亟需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脚下这片赖以生存土地的分析、规划、设计、改造、保护和管理,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园林已成为园林景观行业追求的必然趋势,研究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和设计要素,有利于推动生态园林景观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培育当代生态文明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1生态园林的景观价值

园林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当代人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因此,生态园林以生态学理念为基础、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景观价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含义。

1.1建立良性循环生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伊恩·麦克哈格曾指出:“城市中重要的系统有2个,一个是自然的系统,一个是人工的系统,一个好的城市这两个系统是相互平衡的。”所谓自然的系统,就是没有人类的参与、干扰与计划,完全真正按照自己的演变进程发展的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和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在雨林里最有前途的生命形式,总是以一种不可预测的方式出现在非常富饶的环境中,并能够在环境中适应、生存、繁衍,共建着生态平衡。同样,当代人的生活环境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生态园林就是以自然规律为基础的人工系统,它的设计需要回归自然的全部,回归原始的地表肌理,积极寻找和建立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通过建立人工植物群落,打造合理的时间、空间和营养结构,让植物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等环境因子完美结合。充分利用能量转化、调节小气候、吸收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消减噪声等方式,实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们打造一个良性循环生活环境,以维护生态平衡。不管是原始的热带雨林,还是繁华的现代都市,都有属于人类敬畏的生命系统。这就是生态园林景观价值的自然属性,它驾驭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

生态园林景观价值的社会属性体现在它的责任性和学习性。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一种思想意识,当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正是生态园林要努力营造并体现设计思想的出发点。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园林必须担当起此重任,它肩负着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的十八大报告里提出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园林的建设正是引导并培育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因此,生态园林景观是当代城市园林的最迫切需求和核心价值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园林作为人工系统下自然生态景观的再现,承载着人类和历史的印记,也代表着城市的素质与形象。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类生态旅游景区以独特的生态资源,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想共生的理念培育并发展生态文化,促进游览者对自然、生态的感悟、理解、学习与应用。生态园林景观发展得越好,接受生态文明的人就越多,环境保护教育就越全面,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越强,美丽中国的生态优势就越明显。生态园林是孕育生态文化的摇篮,生态文化是打造生态旅游的基础,生态旅游是驾驭生态文明的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实践。因此,培育生态文明价值观,需要生态园林环境的引导和支撑,让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尊重生态就是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格局,也就是尊重人类自己。

2生态园林的设计要素

2.1地形

地形是生态园林设计呈现的最基本的载体。《园冶》中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林美学需要土地结构的支撑,土地结构需要园林美学的灵秀点化。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我们强调对土地原始状态的保护,这是对自然生态最好的尊重,也是应有的生态设计态度。世界著名建筑流水别墅在建筑师莱特手里,建筑景观与地形的完美融合被推向了极致,别墅背靠陡崖,穿插在小瀑布之上的巨石之间,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流水别墅的美像它所配合的自然那么生态,住宅和地形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人与自然环境对等、融合的空间,体现了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浙江衢州体育公园项目地形本身就是自然的坡度起伏,植被茂盛,设计师对地形、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做了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思考。建筑师马岩松梦想营造的不仅是关于体育和生态的城市空间,更想把它变成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地艺术公园,与城市的山水历史建立一种文化传承关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创造和谐的人地关系,是人类与自然系统共生的基础,我们必须意识到,土地应该被爱护和尊重。

2.2水体

水作为生命之源,水的魔力在于遍及园林景观的各个角落,它承接过去,联系将来。从生态园林的角度来看,湿地是水系蓝带与生态绿网里最重要的角色,它承载着水陆交接的敏感生态区域。武汉市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加快湿地修复保护,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有效恢复湖面和湿地自然景观。随着生态园林的建设发展,生态水环境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多地陆续推进河道的生态修护治理,使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不断优化水生态环境。2021年9月,山东开工193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统筹黄河河道、岸线和滩区生态发展,建设黄河绿色生态走廊,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韩国清溪川河道景观复原工程,首先聚焦在“水”本身的角度,采用生态修复的手段,尽可能恢复其自然状态,营造良好的水生态系统。由此可见,生态园林建设对生态环境教育的意义深远而重大。

2.3植物

在生态学原理里,植物种类越多样,植物群落越丰富,生态系统就越稳定。植物是园林构成中唯一有生命周期的设计要素,承担着改善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完美的植物景观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体现一种生态与文化的沉淀。植物的生态建造功能是多样的,湿地植物可以涵养水源,不同的植物栽植形式可以改善地形环境,垂直绿化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农作物城市化可以提高景观生态效应等等。例如:地中海花园,设计师根据地形、坡向、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设计了11个主题园区和9个引种园区,反应出将植物景观营造与自然地理特征相结合的生态思想;位于“花园城市”新加披的滨海南花园,是世界上最独特的植物园,人工建设35m高的巨大植物塔群,利用立体绿化丰富植物多样性,和高科技技术融合,打造时尚自然的新地标;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景观由全国著名景观大师俞孔坚团队进行改造设计,把生产性农业引入校园景观,注重校园的生态、弹性和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学校尊重自然、爱护生态的思想,旨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推动了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培育。

2.4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缩影。它体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完美统一,随着人们生态文明建设日趋成熟,对生态环境的生存需求也越来越高,生态建筑应运而生。它与人类的居住环境息息相关,追求将建筑功能、人本需求、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建筑在追求高科技效果和生态环境协调中寻找平衡,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当代大力发展的可持续建筑,追求生态自然的生存模式。例如:荷兰住宅综合体拥有倾斜的大屋顶,增大自然采光、太阳能光伏板、温室花园、雨水采集系统等,绿色设计遍布整个建筑群中;新加坡生态大厦所有外墙都装有太阳能装置,其间拥有垂直绿地和巨大的空中花园,对整个建筑的绿化可以使环境保持适宜温度,同时支持雨水收集系统、地热供暖系统、制冷蓄冰系统等;意大利的“垂直森林”是一处高端住宅项目,两座大楼上共种植了780棵乔木、5000棵灌木和11000株草本植物。大楼把钢筋水泥和绿色植物完美融合到一起,创造出一个垂直森林,在不同的季节,还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形成了一座会呼吸的生态建筑。生态建筑的实现与每一个地域的独特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建筑正在逐步引导人们拥有绿色的生活方式、节能的生活理念和环保的生活意识,对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

3结语

在生态园林发展的今天,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桃花源的种子,那是人类对大自然与生俱来的亏欠、依赖和憧憬。生态园林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规律的认识,它的景观价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双重含义,能够打造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旅游景观发展,培育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生态园林设计要素中的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都必须围绕着保护生态环境展开,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把绿水青山完好地、甚至更好地传给下一代。生态优势就是发展优势,绿水青山是一笔隐形的财富,自然会回馈给我们所需要的金山银山。

参考文献:

[1]计成.园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7.

[2]威廉·S·桑德斯.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沈士华.生态水景与湿地景观营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6

[4]余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盛丽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