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女性作者的叙事特色和文化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女性作者的叙事特色和文化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女性作者的叙事特色和文化分析

摘要:视频博客Vlog从去年开始异军突起,成为新风口。国内各媒体平台上涌现出一大批个性鲜明的视频博客,其中女性作者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她们的视频博客Vlog作品来看,不仅有鲜明的空间表征、缓慢的时间延展,以及从前台到后台的角色转换这些叙事特色;更有多元性与差异性、主体性与自主性、突破性与叛逆性、慢叙事与伴随性等鲜明的文化特点。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梳理,并致力于思考Vlog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能更好的集结女性公众议题、建构新型女性话语同时避免过度娱乐和污名化等倾向。

关键词:Vlog;女性作者;叙事特色;文化分析

一、视频博客Vlog简介与发展态势

维基百科2008年关于词语Vlog的定义,就已经界定其为“视频博客”(以下简称Vlog),一种主要的媒介是视频,同时包括与视频相关的视频与相关文本的一个链接,加上图片以及其他的一些信息构成的一种媒体形式。同时,它具有需要规律性的属性。在国外以Youtube为代表的一些视频网站上,Vlog这种视频博客的形式经历了近五年的发展,模式已趋完善与成熟。2018年下半年,国内部分短视频平台如B站、微博等开始发力推广Vlog,这种新的媒介形式一出现在中国的媒介平台上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影响力,不仅加入赛道的平台逐渐增多、注册的用户成倍增长,各社交平台上更是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的个性标签和独特的创作特色的意见领袖。可以预期,中国的Vlog在2019年会迎来新的风口。这其中,女性作者在知名度、内容数量、质量方面均表现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本文在熟悉了解了当前社交媒体上活跃的女性Vlogger(指拍摄Vlog的人,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内容后,选取了部分较有影响的意见领袖,试图以内容分析的视角探析女性Vlogger的叙事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特征。

二、女性作者内容书写的叙事特色

(一)空间表征:各种空间领域中的景观展现

从空间角度看,视频博客的女性作者(以下简称女性Vlogger)的文本中包括各种空间的生活记录,不仅限于私人空间,也包括公共空间;不仅包括本土文化空间,还包括各种异域文化空间。从微博等平台上选取几位口碑和人气最旺的女性Vlogger发现,现代女性已经是强大的空间穿行者,她们之所以能吸引粉丝的长期关注和期待,与其内容中的多角度、多空间、跨地域、跨文化内容带来的趣味性与新奇性密切相关。名博主子时当归(微博@子时当归)是定居澳洲的华人,她的Vlog内容中每天有大量澳洲生活的记录;知名博主@ondo居于韩国,她的Vlog内容中包括最简单的韩式房间装扮、家常便饭、日常穿搭等,满足了网友对于韩国流行时尚的视觉需求;博主@欧阳娜娜的Vlog记录了她在伯克利留学以及各处工作、活动、度假迪士尼游玩的片段,作为学生和艺人的双重身份,欧阳娜娜的Vlog里既有殿堂级学院空间的记录、也有工作空间各种摄影棚的拍摄录制;既有维密秀这样的时尚空间的展示、又能平移至休闲空间例如迪士尼、或者与朋友聚会的生活空间;从地理空间上来讲,她的Vlog内容也在欧美、台湾、大陆频繁迁移。这种空间的转换和跨越增加了Vlog本身的可看性。知名Vogger(微博@你好竹子)的足迹更是遍布世界。伦敦北京的双城生活展现了空间上的重大跨越,同时她在两地均有比较长的定居时间和深入的文化体验,这让关注者在她的Vlog内容中更能够读出跨空间的文化意味。在这些女性Vlogger的叙事中,Vlog的文本消弭了地理空间,更拉近了博主与网友的空间距离。这也是Vlog这种媒介形式让人追捧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文本内容还包括公共空间至私人空间的跨越。在Vlogger的视角里,私人空间也成为内容生产的重要领域,很多的内容记录于家庭内部,这本是不向外人开放的私人空间,但是这种展示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心理甚至是窥私欲。至少有很多女性已经以记录私人日常生活成功具备了个性化标签。列斐伏尔明确提出:“(社会)空间是一种(社会的)产物”。因为空间体现的是社会关系,故社会空间既不同于精神空间,也不同于物理空间。列斐伏尔的理论从社会的角度,解释各种空间生产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含义。戴维•哈维则在詹明信和列斐伏尔等人观点基础上,更鲜明地强调了空间的社会性意义[1]139。Vlog本身也是一种空间,这个空间中生产出了个体尤其是女性当下的时代感悟和生存状态,生产出女性日渐鲜明的话语权力,让女性群体的意识形态在代表空间中日渐凸显。

(二)时间延展:日常生活中的“慢”生活叙事

在学者戴维•哈维看来,时间与空间都是社会地建构起来的,“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在各种情况下都是由社会再生产的物质实践所赋予的,由于这些实践活动在地理上和历史上是变化的,因而我们发现,社会时间和社会空间是以不同方式被建构的。简言之,各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或社会构成方式,都将体现出一组独特的时间与空间的实践和概念。”[1]137在观看这些日常Vlog时,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完全变了,时间的延展在女性Vlog中体现出来。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感性和细腻的品质。女性Vlogger常有的内容是从起床开始记录生活,采购、烹饪、吃饭、外出、穿搭等这些生活中的极其朴素的日常,都可以成为她们Vlog中呈现出的视频内容。这种记录因其日常性,也是从容的,慢的,这种“慢”叙事延展了时间,这方面以“子时当归”最具有代表性。在她的Vlog中,一次从购买到料理再到食用的极其细致的全程被慢慢记录下来,拍摄者从容悠闲,观看者也是自得其乐。这种“乐”来自她的内容生产方式——能够将再普通不过的日常通过视听语言呈现出仪式感和审美性。在子时当归的内容表达里,时间是从容的,节奏是缓慢的,她不慌不忙地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早午餐;随意地晒出她的穿搭,以简约为其标志特色;大多时候都不自拍不露脸,让观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周边的环境和物件上;记录的生活也是节奏极慢,没有匆忙疾驰,没有当紧的通告任务,没有繁忙并让人焦虑的工作,只是出门逛街、撸猫、消费等(因为在她的Vlog中有开箱内容),传递出“向往的生活”的样子,让观看者完全忘记现实的沉重压力,从而成为潜移默化地希望去模仿和跟随的对象。另外,由于Vlog时长自由,没有硬性限制,如果要满足经常更新的要求,满足用户的期待,那么日常性的内容不可或缺。如知名Youtube博主、被誉为Vlog大神的CaseyNeistat,他虽然有大量的工作、丰富的社交活动、盛大的仪式参与等内容,但频繁更新的要求也让他的内容中也会有一部分是日常生活带娃的记录,同样具有时间延展的特性。

(三)角色转换:从前台到后台的多元面向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曾在他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中有一个经典的戏剧理论:“日常生活中的人们使用符号预先设计或在他人面前展示图像”。为了使这种性能良好,将增加一些理想化的性能。“表演者将掩盖或部分掩盖与他自己的理想形象不符的活动,事实和动机”[2],以便集中展示自己理想化的形象。大部分的媒介呈现出的都是主角的前台形象。然而在Vlog中,由于时长以及内容属性的关系,由于Vlogger为了强化特色的需要,她们将很多本应该留在后台的内容提至前台,比如@你好竹子,她在拍摄的Vlog中读出别人对她的负面评论,直面这些不客气的批评并表明态度,并不改她的浓重京腔和她爽朗的笑声。后台本是为前台补偿紧张、放松休息的地方,但是在当前的文化多元背景下,结合网友多元的消费需求,一些原来要隐匿的形象也不或缺地成为前台的补充。再如欧阳娜娜的Vlog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将原先人们对她的认知从前台转向后台的作用,让这个真实的、努力的娜娜形象代替了原来在《演员的诞生》上因演技生硬被诟病的娜娜。还有一种表演类似于戈夫曼所说的“误解表演”。包括Vlogger流露窘境、念出吐槽、展示自己的纠结和犹豫,其实都是在有预先设计的情况下故意呈现出的一种假象。再有一种就是“神秘化表演”,与用户保持一定距离,比如重要角色不露脸、文本中制造一些悬念等,让对方产生一种崇敬的表现。

三、女性作者内容书写的文化分析

女性主义从20世纪蓬勃兴起以来,在影视、美学、传媒等不同领域都有大量研究成果。用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思考Vlog的内容,也是一种将女性主义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尝试,也可以从Vlog的书写中窥到女性在与男性文化下“沉默的他者”决裂的决心,以及女性在社会生活与公共领域中争取得到应有的认可与尊重的动机。

(一)多元性与差异性

法国作家邦达先生在他的作品《于里埃尔的关系》中曾断言:“男人的身体通过自身而具有意义,可以撇开女人的身体不谈,而如果不提男性,女人的身体看来就缺乏意义…..没有女人,男人能独立思想。没有男人,女人不能独立思想。”而法国哲学家埃•莱维纳斯在他的随笔《时间与他者》中也明确比喻是:“男人是主体,是绝对:女人是他者”[3]9。我们从女性Vlogger的内容中,看到了对这种男性奴役以及主宰的叛逃:女性在镜头中开辟出了更深入更丰富更多元的内容领域,与男性生产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区别并引发关注与话题性:如@子时当归的Vlog在视觉上感性、神秘而精致;@你好竹子张扬、时尚而精彩;@蕾拉小姐(许婧)美丽、开放而独立。她们均在自己的领域中拥有大量粉丝,不论是拍摄、更新、代言还是出书,这些女性Vlogger均体现出生活的丰富性与选择的多元性。过去,男人要求“真正的女性”变成客体,变成他者。妇女很难同时承担实现自主个体境况和女性命运。那些使她们有时被人看做“失落的性别”的愚蠢行为和苦恼,根源正在于此。在之前,也许盲目的忍受奴役,要比致力于解放自身更舒服[3]353。而今天,那种:“女人自主获得的成功,是与女性身份相矛盾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女性Vlogger为代表的这支话语力量表明,现代女性已经在致力于一种差异性的书写:她们在Vlog里,树立起了立体的新女性形象;运用女性视角关注到社会更多不同的领域,生产出更细腻、更感性的内容;基于女性的群体特性并提供了更多的行为选择与价值参考。

(二)主体性与自主性

女性Vlogger创作的内容中均透露出经济独立、自主性强的信息,仿佛同时拥有多彩的生活又不需要有工作谋生的压力,为很多职业女性创造了向往的状态。她们按照自我的意愿生活,具有强大的主体性;他们不向世俗低头,不走寻常之路。对于竹子、许婧们来说,Vlog里传达出了不仅有极具审美性的视觉内容,还包括强烈的主体性信息:她们的服饰、交友、生活细节、职业的自信与洒脱的婚恋观(竹子和许婧不约而同都有跨国恋爱关系)。而许婧的“明星前妻”的身份更让她带上了独立的标签:这种拒绝与男人合谋、放弃与传统观念中认为的“高等阶层”联合带给她们的一切好处,此时的女性可以自由参与规划自己的世界和历史了。这是一种对男性主宰地位的质疑和挑战。在男性将自我看为主体的时代,女性成为他者;而现在的这个情势,如同女性要从他者反过来成为主体,脱离“异邦人”的窠臼,远离以往的屈从并重新定义本质。虽然这种矛盾还没达到理想化的解决状态,但这毕竟已经是有效的尝试。

(三)突破性与叛逆性

戈夫曼认为,绩效是在框架下进行的。“我所面对的不是社会生活的结构,而是个人在社交生活中随时拥有的经验结构。”这种主观的经验结构是所谓的绩效框架,人们根据这种主观的经验结构来执行。框架被戈夫曼定义为“基于支配事件的情境定义——至少是社会事件的组织原则和我们的主观输入”[5]。在对前女性的认知中,人们坚持认为她一生都在准备饭菜和洗尿布。她从这里得不到崇高的感觉,她必须确保生命单调,在偶然和人性中重复,从未创造过,在她看来,时间在旋转,她无法在任何地方领先……她专注于生育,烹饪食物,衣服等,作为一种做事方式。与非必要手段密切相关,唯一的价值是实用的……就是生活在实用性的层面上[3]449。微博中的众多女性Vlogger则在行为和价值取向上突破了这种以实用性为明显特征的经验结构和绩效框架:她们职业多元,不再被关在厨房里、闺房内;她们突破了有限的视野,在实用性之外更追求真理,追求大胆热情、超脱崇高、自由开放的品质;她们的自由生活方式、独立的爱情主张和“非典型”的家庭互动模式,让她们创作的内容脱颖而出,让关注者趣味盎然。

(四)慢叙事与伴随性

当今社会,现代城市的大多数人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这种情绪也映射到媒体的消费需求中。我们在虚拟的世界中认识一个博主,见证她们的成长,感受她们的内心,它与“快餐”流行文化截然不同,不靠冲击感官层面赢得关注,而是通过细水长流的日常叙事、真实记录的个人经历来观照受众的内心感受,总体风格体现为从容、温情与和谐。在这方面,Vlog的审美性与去年流行起的“慢综艺”有异曲同工之妙。相对于快而言,这些Vlog慢下来的叙事给予主体一个宽松的环境,不设定故事情节时又恰能展现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Vlogger也因此具有了鲜明的人格化属性,每一次记录都展示着她的文化品位、知识内涵、家庭观念、社交理念等。更重要的是这些Vlog也充当了情感伴侣,这是对当下都市人的一种人文关怀[5]。同时,女性Vlogger提出的一些议题,从私人话语转向公共话语,让更多女性甚至整个社会参与其中,使女性主义话题从个人叙事走向集体叙事,变成全民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整合、聚集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当女性话语表达成为足够强大的集体叙事之时,也就是女性话语获得了重新定义权力的时机。通过不断的话语积累,有助于促进新的两性话语模式的形成,对于打破传统话语对女性的桎梏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Vlog由于新颖的形式,创新的表达,更前沿的技术,更低的门槛,给予了女性作者更多元、更自由的权力,这样表达的平台给予了性别权力结构重新调整融合的机会,也成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和习惯受到挑战与重新定义的契机。大量女性Vlogger对生活多角度的记录,对不同生活空间领域的涉足,呈现出崭新的女性形象,也引发了公众对女性性别形象的再度关注;建构新型的女性话语,利用自媒体的自由、易传播,将女性表达提升到了更加自由的时代;女性突破了家庭单一环境,在公共领域中尝试展现个人的魅力和价值,将女性潜在的渴望和诉求进行表达,而Vlog这种传播形式也突破了信息的垄断,让更多的女性受到这种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女性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得与男性相同或更甚于男性的机会去认识世界,全面获得机会与信息。女性作者在Vlog中暗含着对父权制话语霸权的挑战。然而,也依然有以男性为中心的对女性刻板印象的存在。比如女性Vlog中很重要的两个板块,做菜和穿搭,就是比较典型的女性生活范式。除了以上提到的正面建构以外,一些现象也确实提醒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比如对日常生活相关话题的讨论远高于对于政治话题以及公共议题的讨论,女性主义话题中最受关注且最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始终是与最基本、最低级的需求相关的话题,这让Vlog的公共性缺失呈现非常明显。如果一种媒体形式过于注重娱乐性和浅表性的日常记录,那么也很难在用户的生活中产生重要的作用;另外,负面的话题性也以新的形式卷入,比如:基于性别的暴力和性别歧视,两性之间的对抗局面仍然存在。同时,还要警惕污名化、过度娱乐化等倾向。

参考文献:

[1]林聚任.论空间的社会性——一个理论议题的探讨[J].开放时代,2015(6).

[2]芮必峰.人际传播:表演的艺术——欧文•戈夫曼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63.

[3]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I[M].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作者:贾雯霞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