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与对策

[摘要]  空缺理论对于认识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空缺理论”,从“文化空缺”角度出发,分析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寻找补偿文化空缺的方式,提出运用现有的空缺消除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优化文化知识结构,利用互联网推进文化空缺的自动消除,是消除商务日语教学文化空缺现象融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商务日语教学;空缺理论;文化空缺;现象与对策

一、空缺理论的定义

空缺一词源于拉丁语,是指文本中的“空白”“遗漏”,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霍凯特首次提出“空缺”这一概念,霍凯特在对比不同语言的语法模式时发现,不同语法模式中存在“偶然的缺口”。到了20世纪70年代,有关空缺现象的研究引起了学者的关注。空缺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俄罗斯心理语言学派空缺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尤里•索罗金和艾莉娜•马可夫纳在前任研究基础上提出的理论学说。两位学者认为,人们在解读异文化文本时,总会遇到不理解和异常陌生的地方,这就是空缺现象。因此,他们将空缺分为语言、文化和语篇三种空缺类型(刘宏,2005)。其中文化空缺包括民族心理空缺、交际活动空缺、文化空间空缺,包括不同文化主体在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价值观、交际行为、文化背景和活动方面的认知差异或是不对等,是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非语言手段的差异而形成的。何秋和还将空缺分为全空缺、半空缺和冲突空缺三种类型,全空缺是指某个民族的语言、文化现象在另外一个民族完全不存在;半空缺是指两个民族虽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现象,但内涵意义不同或者使用频率与使用场合不同;冲突空缺是两个民族虽然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现象,但内涵意义截然相反(何秋和,1997)。本文重点从“文化空缺”角度出发,探讨商务日语教学中消除空缺的可能性和方法。

二、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

中国和日本虽一衣带水,但是文化空缺现象客观存在。在商务日语教学中,教师容易偏向语言空缺的消除,而忽略文化空缺现象,这也是商务日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日本企业工作原则”“目光视线”“人际距离”等方面涉及的中日两国在商务交往中存在的文化空缺现象进行探讨。

(一)日本企业工作原则

日本企业强调“菠菜原则”和“5S原则”。“菠菜原则”由「報告」「連絡」「相談」组成,三个单词的的第一个日文汉字「ほう•れん•そう」的发音和“菠菜”谐音,因此得名。日本企业要求员工在工作中贯彻“报告、联络、沟通”三个原则,以促进工作有效进行。“报告”是指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联络”是指与同事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并强调说话前需在脑海中整理出5W3H,包括What、When、Where、Why、Who、Howto、Howmuch、Howmany,准确清晰地说明情况;“沟通”是指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找同事及上司商量;“菠菜原则”广泛应用于日本企业当中。总而言之,“菠菜原则”是日本个人和集体的协调性原则。日本企业一切以团队、集体为重,遇到问题都会寻求集体的帮助。依托于集体、以沟通为桥梁的“菠菜原则”是日本企业的基本原则。“5S原则”是日本人首创的企业管理方法,是取「整理」「整頓」「清掃」「清潔」「躾」五个单词的第一个罗马音的第一个英文字母S组合而成的。日本企业认为,为了高效率完成工作,应该彻底贯彻“5S原则”,做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素养指的是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5S原则”环环相扣、紧密相连,素养是将“5S原则”贯彻到底的基础(高原昭男,2002)。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企业的行为准则和文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也强调团队协助,引入了日本的“5S原则”。在商务日语教学中,学生虽较容易理解“菠菜原则”的定义,但是容易忽视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对于“5S原则”,容易误解为大扫除,忽略“5S”提升人的品质的最终目的。文化空间的空缺使学生对日本企业文化的认知片面化,使用空缺理论,消除文化空间空缺,有助于学生从跨文化角度来理解日本企业文化并形成系统的认知。

(二)目光视线

中国的商务礼仪强调眼神交流,在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得体的表现,而飘忽的眼神则被认定为是不自信、不礼貌的表现。日本的商务礼仪强调眼神交流,但是日本人比中国人的目光接触更少。日本人虽认为眼神的交流能传达内心,但又认为长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失礼的表现,给人傲慢无礼的感觉(张一娟,2001)。日本人寒暄时先是对视,然后鞠躬,最后再来一次对视;递物品时先对视,然后将视线转移到物品上,最后再对视。对于日本人而言,对视后移开视线是一种自然亲切的交流方式。在商务日语教学当中,教师应注意到由于行为方式的差异带来的文化空间空缺,文化空间空缺容易使不同民族的人对其他文化产生误解,进而产生误读。如果主观地根据自己的民族文化做出一些行为,则容易产生误解,这源于两国之间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对空缺进行相应补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三)人际距离

不同文化群体对空间具有不同的认知,其中包括人际距离,人际距离的相对位置变化传达出双方的关系和心理状态。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人际距离的标准值不同,中日两国人民对于人际距离的认知差异造成空间观念的空缺。美国人霍尔将人际距离分为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远距离(寸红彬,2004)。中国人和日本人虽同属于非接触文化,但是人际距离的标准值不同。鞠躬是日本人的交际礼仪,而中国人的交际礼仪是握手。鞠躬相对于握手而言需要更大的人际距离空间,与中国人比较,日本人对人际距离空间的标准值更大。日本人日常对话的标准距离是一米左右,中国人会更近一些,中日两国人民对待空间方法的不同容易造成误解。在商务日语教学中,有必要消除中日空间观念的空缺,教授学生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选择与对方适当的距离,促进商务沟通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商务日语教学中文化空缺的对策

在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空缺现象的大量存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语用失误、理解片面等诸多问题。文化空缺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非语言手段的差异而形成的空缺,因此有意识地分析、归纳商务日语教学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消除文化空缺,对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能力具有实践意义。

(一)运用现有的空缺消除方法

索罗金等学者消除空缺的方法主要有填空法和补偿法。该理论虽然针对外语篇章结构和翻译提出,也同样适用于商务日语教学。填空法要求我们认清日语语言现象的特点,然后通过翻译、解释和意义具体化来填补空缺。填空法主要用于消除全空缺现象,如汉语中的某些文化内涵词汇,如“一带一路”等,可采用音读与语义解释相结合的方式。再比如前文说到的“菠菜原则”,需要通过翻译和解释填补文化空缺,才能使学生更具象地了解日本企业文化。补偿法主要是利用母语及母语文化中相似的因素对空缺现象进行阐述(刘宏,2005)。由于中日两国都处于东亚文化,有着相同的本源,两国文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属于半空缺现象,在商务日语教学中更多应用到补偿法。如前文所说的“5S原则”,目前中国众多企业也已加入了“5S”活动的行列。中国的古语“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则与“5S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中国的古语补偿空缺,这正是空缺法中的补偿法。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商务日语课程是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能力和商务实践能力,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改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角色扮演之类的互动式教学形式,将商务日语课程分模块,选取如“机场接机”“座席安排”等环节进行演练。一般可分为选择情景和角色、事前准备、现场指导、后继评价等四个步骤(王琳,2011)。学生在确定情景和角色后进行事前的准备,而学生通过此步骤了解中日商务文化差异,发现空缺,对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理解和消化,这正是消除文化空缺的过程。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现场指导学生,发现是否有文化空缺未消除的现象,根据具体情况,在后继评价中完善、弥补文化空缺。让学生主动地寻找文化空缺,并对文化空缺进行消化和融合。除了角色扮演外,还可以采取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小视频预先学习商务日语中的文化空缺现象,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演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具有跨文化非语言能力的商务型人才。

(三)优化文化知识结构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带来的文化差异,消除文化空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优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结构,这里的文化知识结构不仅包括日本,也包括中国。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发现许多学生存在本国文化知识结构失衡问题,由于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理解的片段性、零散性,许多虽属于半空缺的文化现象,仍无法顺利进行文化空缺补偿。因此,可以通过开展相关专题讲座、日语角、推荐书目、读书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将空缺集中归纳后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四)利用互联网推进文化空缺的自动消除

互联网因其强大的交互性和存储性形成了强大的“数据库”,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文化间的空缺现象实现了自动消除,使得商务日语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互联网不仅拉近了世界的距离,也缩小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实现了文化间的融合。同时应注意ACG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ACG是英文动画、漫画、游戏三大产业的总称,包括传统动画、三维全体动画、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诸多动漫形式的新生文化力量(陈文敏,2012)。在商务日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互联网选取多样的反应中日传统文化的优秀动漫作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实现文化空缺的自动消除。空缺作为一种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产生于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空缺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普遍存在,可以随着深入的文化交流消除和融合,探寻多样化的解决各种空缺现象的对策和方法,将是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宏.跨文化交际中的空缺现象与文化观念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5(7):7-41.

[2]何秋和.论空缺与翻译理论[J].中国俄语教学,1997(2):47.

[3]高原昭男.5Sべからず集[M].日本プラントメンテナンス协会,2002.

作者:魏雅榕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