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调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女生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状况调查

摘要:相较错综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还是比较单纯的。而最能证明此种人际关系的群体则是女生。本次调查研究通过采取问卷发放方式,加之对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女生私下单独的访谈与心理辅导,试图了解和分析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提出改善宿舍人际关系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女生;宿舍;人际关系

引言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事件发生后,校方反映,凶犯平时就住在宿舍楼内,平时很少与人来往,非常不合群,人际关系不够和谐,心胸狭隘,导致了悲剧的发生。2005年,以池州师范专科学校为分析案例的大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的研究调查表明,主观性的表现趋于满意的占比约为55.3%,不太满意的在31.9%左右浮动,不满意的约占12.7%。这个数据表明,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虽然以“满意”为积极的主导倾向,但不和谐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同样,根据数据表明,衡阳师院南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近两年接待的因宿舍人际关系不好而引发的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案例就有400余人。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不良宿舍人际关系的产生呢?而发现此类问题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处理呢?鉴于此,对宿舍的人际关系研究不仅对学生本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益处,同时还对校园环境的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献回顾

1999年,广西大学庄国波和唐平秋共同提出,宿舍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大家一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结合而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以相互的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介质的在相互交往中结合而成的关系[1]。上海师范大学的杨荣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指出,宿舍人际关系是学生与室友在校园宿舍里感情的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心理关系[2]。根据以上观点可以得出:宿舍人际关系就是用思想、语言、知识、情感为媒介和舍友在校期间的交往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关系。目前在国内对于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大多是通过测量和测量表统计。孙西军利用莫雷诺的社会关系测量法研究了高校宿舍的人际关系,对当代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研究[3]。毛小玲根据人际关系的理论构想和宿舍的独特风格,编制了大学生宿舍关系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人际冲突性、人际和谐性、人际亲融性和人际扰他性[4]。杨荣在她的硕士论文中制作了宿舍人际关系相关调查问卷。同时,她还对郑日昌等人制作的有关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进行改编,制定出有她自己观点的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然而他们对于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却为数不多,因此此次研究是以其中一个小的方面为基础来撰写研究论文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六种:定性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目的性抽样、开放式访谈和非正式交谈、整群体分层抽样法。此次研究共制作了100份调查问卷,在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发放问卷共60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问卷回收之后,删除填写不全或者无效问卷,有效回收率达到了95%。在发放问卷的同时,结合研究者本人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个别案例,与当事人进行访谈交流得到有效信息。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1)问卷第一主题——有关于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人际关系本身包括了认知、评价、态度、行为这四个方面[5],从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应问题。(2)问卷第二主题———关于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基本和高校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可能产生的矛盾是交叉的。结合文献探讨和访谈中的内容,组成相应问卷。(3)高校女生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策略的问卷题目。冲突策略主要是针对高校女生在面对这些冲突时可能采用的处理方式的行为模式或者对各种处理方法的倾向性。根据托马斯的冲突处理策略二维模型和合作折衷、回避迁就,竞争三因素模型[6,7],提出了积极应对、回避、迁就、冷战和正面冲突这五种策略。

三、研究结果

(一)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量表的维度分析及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发展状况经过类属分析发现,现在的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并不乐观。现根据四个维度对高校女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状况进行调查,这四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如图1,其中任何两个系数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在动态的人际关系过程中,高校女生与宿舍的人际关系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就肄业班的女大学生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对宿舍人际关系的评价总体状况是逐渐下降的,大一的时候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最高,大二分数稍微有些下降,到了大三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有了大的下降。具体表现在:(1)室友之间出现沟通障碍和相互间的情绪态度;(2)由于不同教育成长环境造成有些学生出现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和欠妥的为人处世方式直接影响到宿舍人际关系的融洽度,主要是一些关于生活和学习中的日常琐事的处理;(3)主观方面在对学习与娱乐上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不均衡;(4)每个人自身的个性差异与张扬程度。

(二)影响高校女生宿舍的人际关系的因素根据图2,导致高校女生在宿舍中人际关系不和的问题来源主要是生活习惯的差别造成的摩擦,然后日积月累。同寝成员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不同而产生一些小冲突,虽然各宿舍成员在性格、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上也会有不少的冲突跟矛盾,但在物质利益方面的冲突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1.生活习惯不同和生活上的琐事,如卫生、作息时间等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同,在经过了10多年的成长与教育,现在每个人在生活作息上多多少少都会保留自己的一些个人习惯。例如,在一个宿舍中,可能有的舍员习惯晚上10点就上床休息,而有的则忙忙碌碌要弄到12点才罢休,这时候就容易产生矛盾与争吵。2.价值观不一样,兴趣爱好不同个人价值观的不同通常会在兴趣爱好上表现出来。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认为哪些事是值得付出努力的,他的需要与动机决定了心理动力大小。当他对这些事有了深刻认识时,投入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然后变得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3.缺乏有效沟通,日常交往中有障碍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双方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由于两方之前从未认识、了解、交流过,突然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集体环境中,在日常交流和表达方面很容易产生想法差异,从而导致日常生活交往里经常产生矛盾与障碍。4.宿舍额外开支,分摊存在差异现在是住在宿舍,吃饭在食堂,有时也是偶尔开开小灶,冬天用热得快加热水来洗澡,再来就是开开电脑上一下网。此前大家相处得不亦乐乎,真应了那句“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一到月末,缴超标水电费的通知来到寝室,对于分摊电费大家是唯恐避之不及。非等到被停电停水,才将问题重新提了出来,这时大家就会指责和抱怨其他人如何不节约用水电。5.忌妒同性(外貌、性格等)根据调查问卷反馈,绝大多数人认为,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的差异造成个人性格的不同,特别是女生。有些人会认为自己是这个学生集体中的主体,是大家的中心,每每发生和其他人有意见分歧的事情时,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甚至有些脾气暴躁的人在和同学产生矛盾后,大吵大闹,誓不罢休。6.搞“小团体主义”以南岳学院为例,学生宿舍的安排在入校时都是随机组合的,因为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存在差异,尤其是当差异变得很明显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比较突出了。比如,某些学生家庭较经济相对宽裕,长相不错,又是独生子女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同家庭经济困难,或是长相不太好的学生交流不畅,在生活中一旦产生一点摩擦便引起连锁矛盾。7.“各人自扫门前雪”在宿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和公共区域,相对于男学生,绝大多数女生都是比较爱干净的,对自己的个人内务和卫生要求高也乐于清理。可是对宿舍的公共区域,同宿舍成员都会有“每次都是我搞卫生,别人也不会爱惜”的想法,导致宿舍公共区域没人管,大家都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8.做足表面功夫传统的中国人讲究面子,有的为了迎接各种检查和文明评比,也有的为了集体和个人荣誉,在检查的时候把宿舍打扫的干干净净,内务做的完美无缺,有的甚至直接把东西全部塞到视线范围以外的柜子、床底下,等到检查、评比结束宿舍又打回原形,被子不叠、衣物不整、垃圾不倒……直到哪天遇到突击查寝就榜上有名,宿舍又被通报、被扣分了,便开始了互相埋怨之路。9.宿舍停留时间的因素宿舍停留时间是指除去睡眠时间后,大学生在宿舍停留的时间。通过访谈发现,宿舍停留时间与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是有很大关系的。随着宿舍停留时间的逐渐减少,宿舍四个人的关系也渐渐的疏远起来,最后也开始了形单影只的生活。10.家庭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孩子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据统计,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普遍存在“三高”(即家长对孩子的过高保护、过高期待、过高溺爱)现象[8]。尤其在南岳学院,几乎90%的学生为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某些独生子女的家庭条件比较宽裕,于是产生了极度的优越感和极端的交友态度,甚至看不起非独生子女的同学;另一方面,许多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和迷茫,此外还往往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古怪,造成宿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从而影响大学的集体生活。11.学校因素学校是促进学生社会化最重要同时也是接触最多最久的场所。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全面发展自己。12.互联网的影响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学生在中国的网络用户中占28%,是网络用户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其中高校学生比例达这一群体的90%[9]。宿舍电脑的使用减少了往日的宿舍卧谈会,宿舍的欢声笑语、你争我辩也很少听到了,在宿舍中面对的不是自己的舍友而是一台电脑。长此以往,同宿舍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少,人情冷淡、漠不关心,相互间筑起感情的“壁垒”。研究者发现,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人不愿意对身边的人推心置腹,却愿意把心事告诉给素不相识的网友。于是,很多人就开始远离了现实中的室友,而纠缠于虚拟世界中。

(三)高校女生处理宿舍人际冲突的策略根据调查显示,如图3,高校女生在面对人际冲突时,更多的是本着鸵鸟心态,不愿意面对和解决冲突,得过且过。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矛盾的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如表1,虽然大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都表示沉默或者采取回避的态度,但是通过大家所选答案可以看出,大家从内心深处希望学校、班集体能给出的有效的调节,并且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能够高质高速解决或者缓解此类冲突与矛盾,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影响同学之间的情谊,阻碍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改善宿舍人际关系的意见和建议

根据受访者在访谈最后提出的改善宿舍人际关系的意见和建议,本文研究者列举出以下几点。1.要学会相互尊重、互相理解。人生活在世上,难免有摩擦、有误会,每个人都希望在交往过程把摩擦和误会减少到最低。这就要人们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尊重和理解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使情感得到升华,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可以使冰封的心融化。所以,在我们对他人抱有希望的同时,也应该对他人抱有一颗真诚的心,这样才能化解许多生活中的小摩擦,才能与大家更好相处。2.在宿舍安排上,可以考虑让同一个学院同一个专业的人或者是性格、价值观比较类似的人住在一起,这样就给大多数的大学生提供了交流的可能性。3.关注那些性格有缺陷的同学,主动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纯粹的温情去温暖他们,用真诚的情感去感动他们,鼓励并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问题,让他们正视自己的缺失,勇敢面对困难;并且帮助他们慢慢解决困难,提升自信心,改变不了环境但是能主动改变他们自己,带领他们主动积极面对大学生活,热情融入学校这个大集体中。4.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和生活方式较中学时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向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求。提高自身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特别是对正处于学习生活适应期和心理转型期的大学新生尤为重要。大学生在学习了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经验后,在面对冲突时就能够知道如何迅速化解冲突,变危机为转机,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大学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开始集体学习和生活。5.以学校为主体,开展多方面的活动。呼吁大家以寝室为单位的形式参与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大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出团队意识,增加凝聚力,更能让大家活动中体会到互相帮助的温情,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加强合作观念。这样还能够更好地帮助新生度过磨合期,缓解刚入学时的紧张不安情绪,减少矛盾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庄国波,等.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1999,(6):78-82.

[2]杨荣.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及干预[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5.

[3]孙西军.大学生同宿舍学生人际关系结构及形成原因[J].青年研究,1985,(4):30-38.

[4]毛小玲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7):473-475.

[5]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第1版:2-4.

[6]张翔,樊富珉.大学生人际冲突来源及其处理策略[J].青年研究,2003,(9):45-48.

[7]樊富珉,张翔.人际冲突与冲突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3):82-91.

[8]杨雄,陈建军.关于中国儿童安全现状的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9]庄兴忠,陈乃年.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新倾向及调试[J].求索,2003,(5).

作者:赵锴 王晶晶 蒋映涛 谭俊 谢海军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