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需求层次理论下的高校宿舍文化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及人格培养起着重大作用。当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主要立足于学校管理方面,而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需求是最大的动力,立足于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需求,以需求层次视域来研究物质、行为、制度和精神四个层次的宿舍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
关键词:需求层次;视域;高校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是青年学生三观建设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认知和思想形成有着显著影响。宿舍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尤为明显。大学生的人格形成和素养提升,都离不开宿舍文化的建设和熏陶,因为宿舍文化是一种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客观存在,不论是否有意识地去构建,它都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1]。本文立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探讨大学生不同需求层次下的宿舍各层级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旨在按照“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这一重要指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宿舍是学生管理中最小的单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调查表明,近六成的大学生业余时间都“宅”在宿舍。宿舍文化是一种特定的场所文化,是高校学生在宿舍内以价值观为核心,是基于这一价值体系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氛围,是长期形成的有特色的宿舍规章、宿舍精神、文化活动与文化环境的总和[2]。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行为习惯管理及人格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宿舍文化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越的精神土壤,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安全、交往、尊重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在行为管理教育中助力于优良学风的建设,在人格塑造上有利于三观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也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影响着大学生社会化进程。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升,高校宿舍建设越来越舒适化、人性化,管理与服务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教育服务,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就需要立足于大学生的需求视角,真正做到以生为本。目前宿舍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的不足,在需求层次理论视阈下可以归纳为大学生生理需求上的物质文化建设不够齐备,安全、社交需求上的行为文化建设不够规范,尊重需求上的制度文化建设不够完善,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上的精神文化建设不够多元。许多高校存在“三重三轻”现象[3],即重宿舍数量,轻宿舍配套设施;重管理人员职数,轻人员素质建设;重宿舍外形建设,轻内部环境优化。(一)高校宿舍物资文化不够齐备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90后大学生思想开放,需求更多。宿舍文化所承担的需求超出了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一切物质对象,除了包括宿舍内部设施,也应该包括设立在宿舍生活区的活动室、自习室、文化休闲室等基础性设施等,物质文化的硬件设施建设不仅能够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基本的保证,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就是隐形文化教育的职能。目前,对于许多高校来讲,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与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相对滞后,网络设施、资讯建设不足,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住宿比较拥挤、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现象。(二)高校宿舍行为文化不够规范对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宿舍行为文化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加强。宿舍行为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是大学生在宿舍学习、交往、网络互动、集体活动等具体行为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表现为宿舍成员之间在各种制度规范下,相互适应、相互模仿所形成的比较统一的行为方式[4]。目前大多高校在宿舍行为文化建设上建树不多,主要倾向于硬性管理,缺乏必要的引导教育,安全隐患较多,推销、网贷现象严重。评先树优的典型模范作用彰显不得力,引领带动驱动不足,造成行为文化教育缺失较重,行为自觉不足,正确价值观念缺乏。大多学生不能达到“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要求,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强,但“兼容性”差,资源共享度低,导致宿舍安全需求感差,社交需求满意度不高,价值观趋同较难,容易造成非良性的宿舍行为文化。(三)高校宿舍制度文化不够完善为进一步满足学生尊重的需求,在宿舍行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条例和规范,用刚性的制度来保障学生行为的高度自觉,这就是宿舍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保障的制度文化给人们的行为提供了若干行为模式,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5]。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在行为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宿舍这一建设主体,制定相关的宿舍作息、宿舍卫生检查制度、优良学风宿舍评比制度、宿舍文明公约、宿舍电脑管理制度等规范性的制度文件,建章立制,以此来约束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实现制度文化刚性教育与行为文化的软性约束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宿舍小生态的和谐,在宿舍中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成员相互体谅的良好局面,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宿舍氛围,也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四)高校宿舍精神文化不够多元作为宿舍文化建设的精髓和核心,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内在的和最本质的东西,对宿舍成员的作用和影响也最为深远。宿舍精神文化建设本质上影响着每一位宿舍成员道德观、理想观和生活观的形成,它是宿舍成员在相互接触与磨合过程中形成的属于自己的文化传统,根植于自身思想建设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倡导积极健康的宿舍精神文化,补精神之钙,抵制灰色潜流[6],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前高校宿舍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建设活动单一,只停留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表面,“以查促管”现象严重,忽略了宿舍成员的主体性,学生参与度比较低,不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进步”的需求。
三、基于大学生需求的宿舍文化建设新途径
当前高校对于宿舍文化建设的教育意义认识还有待提高,宿舍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只是停留在满足学生住宿的需求层次上,认为宿舍只是学生生活起居的环境而忽视了其文化育人功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建设上去。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适度改善已有的基础设施,满足学生的生理、安全、交往等低层次的需求,同时注重宿舍文化建设的其他维度,满足学生尊重、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当前的90后大学生不仅对生活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宿舍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发挥设施的隐形教育功能当前高校宿舍物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作为宿舍管理部门,重管理,轻服务,人性化设计和服务职能弱化。宿管应当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来做文章,为他们营造方便、快捷的校园生活环境,对于陈旧设施,要及时加强配套服务,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服务理念,让设施说话,发挥宿舍隐形教育的职能。让宿舍无处不体现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大学生从中自我教育,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7]。90后大学生是需求更多的一代,是网络一族,应该给他们提供更便捷的网络资讯和技术服务,更好地提升宿舍的物资文化条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宿舍的基础安全设施建设,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需求应该及时解决或重点关切,为打造学习型、研究型宿舍提供物资保障。(二)榜样力量引领宿舍行为文化建设宿管人员应充分动员学生参与,树立“磐石宿舍”、优良学风宿舍、流动红旗宿舍的旗帜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大学生建设宿舍行为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尊重学生主体权利、个性、隐私和尊严,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8],激发大学生的原创精神,努力承担并打造属于自己宿舍的文化与风格,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践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管理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宽容、理解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党团组织及先进典型承担模范角色,引领大学生打造团结、奋进和朴实的生活态度,这也是《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精神要求。助人自助,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三)建章立制促进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行为的规范,秩序的保障。大学生宿舍制度文化是体现人本精神的重要方式,是衡量学校宿舍管理水平的标尺,是服务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体现。一是体现制度建设的科学化,制度科学化就要广泛地调研、座谈,充分论证,反复实践,既考虑制度制定的广度,又要考虑制度制定的深度,重要的是制定制度的效度。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要考虑方方面面,尽量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二是体现制度建设的人性化,更多地立足于教育学生的角度上,突出发挥制度的震慑作用,少用制度的惩戒作用,在教育管理范围内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三是实现制度建设的动态化,制度要与时俱进,考虑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体制机制,逐渐修正与完善,制度建设永远在路上。四是突出制度建设的联动化,健全宿舍管理制度联动机制,将家庭纳入宿舍管理队伍中来,学校在公寓设立家长体验间,形成学工部门一条线、宿管部门一条线、家庭组织一条线、学生组织一条线的四线联动机制,构建学生宿舍制度文化建设齐抓共管新格局。(四)精神文化建设是根本需求宿舍精神文化“主要指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受到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宿舍成员所认同的遵循的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生活观念、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等”[9]。宿舍精神文化是宿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具有引领作用,加强宿舍精神文化建设就应该利用好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知识创新的前沿阵地的作用,开发与利用地域文化、大学精神,进一步丰富宿舍精神文化的内容。例如山东某大学把爱国爱校、质朴厚德、求真创新、实干奋进的农大精神赋予到宿舍精神文化中,把泰山石敢当文化融入到宿舍文化中去,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设立宿舍自助管理委员会,将大学生吸纳其中,发挥大学生“三自作用”,挖掘学生的原创精神,让学生自导自演,给予学生一定范围内的纠错的机会。让同学们在自身设计的活动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实现自我进步。
四、结语
当前“互联网+”、自媒体时代,计多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宅”在网上,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微博、青年之声、QQ等网络搭建教育文化平台。教育文化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来源于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事业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对未来的憧憬[10]。高校应筛选积极向上的网络资源,努力做好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教育不仅要会“面对面”,还应该学会“键对键”。针对新情况、新发展,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宿舍网络阵地,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宿舍网络教育平台,在各级组织中坚持正确导向,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以精神方面的鼓励与支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魏会茹,单玉梅.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与影响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8-29.
[2]金鑫,徐波.浅析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6):174-176.
[3]祝玉芳,熊伟,杨志萍,等.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60-62.
[4]李丽娜,韩迪,李冉.高校宿舍文化的德育功能[J].河北企业,2013(7):106.
[5]罗兰.大学宿舍文化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7-11.
[6]毕丽娜,柳敏.对“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再认识和有效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2(26):179-180.
[7]杜红芳.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4):74-75.
[8]李玉军,陈晓浪.浅谈大学生宿舍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94-95.
[9]张希跃,万红.大学生宿舍文化养成教育功能及建设[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9(12):17-20.
[10]胡弼成,上官晴.教育文化软实力的构成及内部效应探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29-35.
作者:杜洪涛 傅臣家 李昂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