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税务风险研究论文(9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我国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主要是为了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为营业税与增值税相比,其具备多环节征税、全额征税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因此“营改增”改革成为了必然趋势。但是,“营改增”的推行对于部分企业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税收风险,需要企业做好防范措施,有效地规避由于新税制给企业带来的运营风险。鉴于此,对“营改增”税制改革下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及具体的规避措施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营改增”;税制改革;税务风险
营业税改增值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有效地避免重复税收等问题,新税制改革实行试点推行方式,首先在上海开始实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部分试点的企业还未真正接触过增值税,因此对于增值税下的一些税收风险,了解得还不够透彻,在具体操作方面还不够熟练,极易埋下税务风险。因此,需要企业根据新税法相关内容,合理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营改增”税制改革下的财务税收风险
(一)“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新的税制改革中,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由最初的试点推行,已经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营改增”主要是在交通运输业,以及部分现代服务行业中推行,实行的是“1+6”模式,其中“1”代表的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囊括了陆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服务;“6”主要代表的是现代服务行业,主要囊括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创意服务业、有形动产租赁服务、物流辅助行业、签证咨询负责等,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将在大面积范围内实行“营改增”税制,因此会有更多的企业将开始实行这一税制[1]。
(二)营改增后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1.新旧税制发生冲突,易造成税务风险。由于部分地区才开始实行新税制,使得一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新旧税制冲突的情况,使得涉税项目不全,最终造成应缴税行为不够完整,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经过试点实行发现,新税制改革中规定的增值税用发票,不能用来抵扣与其不相关的进项税经营活动,纳税者要想使用增值税用发票时,要根据商品的实际价格来计税,但是在实际纳税过程中,由于增值税制中有关这一项目的内容还不够完善,加之纳税人疏于管理发票,没有保存并核实发票的习惯,因此可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税务风险压力。譬如,通信行业也面临着发票管理难的问题,由于发票是增值税抵扣的主要凭证,是通信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营改增税制实行后,发票管理工作更加重要,若出现发票管理方面的失误,极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麻烦,严重时需要纳税人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以判处纳税人无期徒刑,因此是企业高度重视的工作内容。需要加强增值税发票管理,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发票管理工作,尤其是滞留票和失控票风险,防止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税务风险,企业应该尽量不要获取该类发票。2.利用进项税额抵扣行为,易触发税务风险。在“营改增”推行的过程中,在部分试点地区发现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进项税额抵扣行为,利用进项税抵扣是常用的避税方式,但是随着“营改增”税制的推行,其中有些形式的抵扣行为,将会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轻则是企业需要采取后期补税,或者缴滞纳金等方式补救,重则会遭到行政处理或者刑事处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因此在推行“营改增”税制时,企业在选择合法的避税方法,切不可采取以下的抵扣行为:譬如,在经营的过程中,切不可为了不涉及进项税额,开具增值税收发票,获得工商部门税收抵扣凭证;切不可随意更改进项税额中涉税商品的属性,并且不可以将本应该需要纳税的商品,在商品交易活动中,将其以福利形式或者其他形式转出去;在应税商品交易活动中,以及应税劳务活动中,未将进项税额所抵扣的项目税金,在进项总数税额中剔除。3.对新的税制法掌握得不全面,易造成多缴税额风险。我国“营改增”税制改革属于新税制改革主要措施,该处于过渡时期,各地区税务部门为了帮助企业和个人,尽快适应新的税制,进而减轻企业税务的压力,已经在多个地区是开放实行部分涉税项目税务优惠,其中主要包括着免征增值税与退税量等,其中主要涉及到的人群包括个体学术创作作品转让,以及针对残障人士所开展的是税务项目、新能源开发和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纳税业务,企业在利用新税制中的相关优惠时,需要根据优惠税务政策中所规定的,做好对比工作,防止个体纳税项目和具体优惠项目出现重合,在履行纳税业务时,要根据具体的税务流程以及缴税方法,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缴税完成纳税行为,同时明确需要缴纳的费用,根据新税制使用发票,防止反复出现进项税额抵扣。同时,企业在举办一些优惠活动时,其中无偿赠送和对外投资等业务,将会被视作为销售,需要根据新税制中规定的标准征收增值税,譬如:对于移动通信运营商而言,将无偿赠送视作为销售业务,是常见的内容之一,但是其辨识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中在销售SIM卡时,如果是通过赠送终端或者SIM卡的方式,完成销售任务的,首次入网免SIM卡费,则不属于销售;若没有捆绑增值业务,无偿赠送移动SIM卡,则属于销售。因此,需要企业要熟悉“营改增”政策,防止出现漏缴纳现象[2]。
(三)增值税申报时间极易引发税务风险
1.提前缴纳税收的风险。以往的税收制度实行过程中,交通运输业需要缴纳3%的营业税,在营改增政策推行后,其需要缴纳11%的增值税,其中部分现代服务行业,原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现需要缴纳6%的增值税,若达到纳税标准的企业,想要在营改增实行前,利用时间差或者税率差,达到节税的目的,提前申报纳税。根据新税制规定,国税机关可以依法追缴纳税人实际应该缴纳的增值税以及罚款,若由于纳税人筹划不当,最终造成的提前缴纳营业税,则可以向地税机构递交申请退还的税额,将会增加企业资金的调剂压力。2.推迟纳税所造成的纳税风险。部分地区实行营改增后,中小企业负税普遍减少,企业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不断地扩大,加之在实行初期,差额征税代扣部分是不可以抵减的,有些纳税人则会采取推迟纳税等手段,进一步筹划节税,有些企业的纳税人为了推迟纳税,为客户开具增值税发票,这一行为则会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而且开出的增值发票,被客户抵扣了相应的进项税额,因此其申报的增值税款,将不予退还。
二、“营改增”税制改革下防范财务税收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调整
实行“营改增”的企业,需要根据“营改增”的具体要求,及时调整企业可抵扣进项税支出比例,将其保持在均衡的状态下,防止出现进项税支出内容中,存在过多的不可以抵扣项目,最终造成在实行营改增后,增加了企业负税压力,需要企业明确可抵扣的进项税。同时,企业要尽量在商品供货商处,获得合法的抵扣凭证,这需要企业在选择商品供货商时,尽量不选择不可以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供应商。企业需要做好业务梳理工作,并调整好供应商,以便可以增加抵扣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负税的压力。同时,企业管理者还需要重视发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营改增”宣传与管理工作,并且要长期地做好宣传工作,并要强化企业财务部门培训工作,提高财务人员发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实行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保障考核机制,采取时间限制方法,利用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发票管理工作,以免由于疏忽造成发票不能抵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财务部门要尽量获得专用发票,为企业赢取更多的业务活动空间,达到节税的目的,为企业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3]。
(二)建立企业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税务风险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长期积累所埋下的安全隐患,是不断发展的,在营改增税制改革推行后,一些行业的部分企业将会出现税负增加情况。因此,为了降低企业负税压力,企业自身需要做好预防工作,建立企业税务风险的预警机制,将税收负担率作为纳税评估的基本指标,同时利用企业申报数据等,计算出企业当下税收的负担率,再根据每个月税负变化表,加强实时监控与管理,建立税务预警平台,若税务风险达到制定的预警状态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与处理措施,启动税务风险决策系统,有效地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最低,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损失。
(三)完善企业会计核算与增值税管理
企业实行营改增制度时,将会改变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由于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并且“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人员的财务核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行“营改增”,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除了增加会计人员外,企业还需要及时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技能水平与业务水平,并调整企业以往的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做好新增值税有可能带来的税务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企业在实行增值税时,要采取精细化管理方法,推行制度化管理,不仅要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处理增值税的能力,还需要其具备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特点,做好合同签订、增值税发票开具与获取、纳税申报等工作,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在极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税务风险[4]。
三、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制度的推行,极大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负税的压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是在推行新税制的过程中,企业还面临着一定的税务风险,需要企业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总结其他试点在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并借鉴其具体的解决方案,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制定具体的防范方案。
参考文献:
[1]刘益彤.“营改增”对物流企业SG港务集团的经济影响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2]吕聪聪.“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3]陈艳华.试论“营改增”税制改革下自来水企业税务风险[C]//2016年第二届今日财富论坛论文集,2016.
[4]张玉洁.“营改增”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分析[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作者:蒋莉 单位:湛江财贸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的税务风险防范及会计处理措施
摘要:中小企业认为上新三板比不上新三板要好,但是上新三板企业必将会遇到税务风险和会计处理问题。本文就中小企业在挂牌新三板中遇到的税务和会计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新三板;税务风险防范;会计处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股市成为企业发展和融资的重要平台,大批企业纷纷谋求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同时大批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希望能挂牌于新三板。特别是2015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异常火爆,引来了不少资本的驻足。新三板股权转让系统从2013年面向全国接受挂牌以来,中小企业挂牌已达7652家。由于上新三板的条件相对主板比较容易,刚性指标比较少,使已经上新三板的企业条件参差不齐。2016年6月27日国家对新三板进行分层。分为创新层和基础层。可见国家对中小企业上新三板要求会越来越严。那么如果不处理好税务风险和会计处理问题必将对中小企业上新三板造成阻碍。
一、企业上新三板的税务风险防范
1.企业股改时应注意的税务问题。一般企业都是有限责任公司,一旦企业想上新三板必须进行股份制改造。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时候应注意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一般企业对个人接收的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按照个人所得税税法规定,个人所接收转增的股本需要按百分之二十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2.税务问题的解决。我国的税务机关是权力机关,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税法制度相对比较简单,特别是地方性的法规比较多,在执法过程中税务机关权力比较大,特别是东北地区官僚作风比较严重,有些企业缺乏于税务等机关部门沟通经验,这必将导致和税务执法部门发生争议,所以中小企业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例如专业的税务律师等。3.特殊处理方法的备案。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有的中小企业会进行重组,而重组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处理方法。按照我国税法规定,采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需要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如果企业忘记备案或其他原因没有备案,这将影响企业能否上新三板,所以企业应到相关部门进行特殊的税务处理备案。4.税务注销的问题。为了避免产生同行业竞争有些中小企业都会采取措施对存在同业竞争的项目进行注销,一般企业注销相关业务一般只注销工商营业执照的营业范围的项目,而忽略了税务相关项目的注销。所以企业在进行注销的时候,一定同时对工商和税务进行注销相关项目,以免影响企业挂牌上市。5.税收优惠的问题。由于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区域性,有些中小企业为享受区域性的税收优惠,特意把企业搬到税收优惠的地方,但企业实际的业务活动发生地与营业执照注册地不一致,中小企业应该于业务发生地的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来解决税务迁移问题。6.中小企业拖欠税款的问题。中小企上新三板要求企业提供无纳税处罚证明。税法要求企业按照税收法律缴纳税款,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有些企业由于企业会计人员或者企业经营状况导致没有缴纳税,如果企业真存在特殊问题不能按时缴纳税款,我们可以向税务局提出申请,如果不提申请不交税将会影响企业上新三板。7.人为补税问题。企业利润越高越会吸引大量资本涌进企业,出于这个目的企业就会人为做出更高的利润账面,而利润的提高,必将影响各项税金,会导致补交多向税金,但这样做行不通的,在企业上新三板前大量补交税金是要说明理由,如果没有合理理由,相关部门有可能会做出不予挂牌的决定。8.股权代持的相关税务处理问题。正常情况下,企业股权是要求实名制的,但有些股东由于多种原因不愿意实名,那么有可能采取股权代持,被代持的股东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被代持的股东也要依法纳税。
二、中小企业上新三板所遇到的会计处理问题
中小企业上新三板,在给企业带来资金扶持、便利融资、财富增值、股份转让、转板上市、公司发展、宣传效应等好处的同时,也将带来许多会计风险。将企业的会计处理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也将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的会计处理压力。在新三板新政下,如何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会计风险,是中小企业上新三板的并经之路。1.会计处理与实际业务不相符。中小企业准备上新三板,企业将面临的巨大的会计风险。其核心是会计准则的规定与实际业务的操作存在差别。造成差别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会计制度在新三板企业的应用和设计本身就存在缺陷,不能照顾到企业的各个业务的不同,提供的会计处理方式比较单一。这种单一的、笼统的会计制度不能满足企业的多种业务的要求。这样会导致有些业务的会计处理没有标准的、统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并给后期的财务分析造成很大的影响。二是由于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变化,目前准备上市的中小企业无法及时调整会计制度跟上国家政策的变化,而落后的会计制度必将会给公司带来上市风险。使得企业在对外提供报表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漏洞,这将引起投资者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怀疑。这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情况,也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影响到企业上新三板。2.会计处理的内部控制薄弱。企业上新三板内部控制健全也是其中一项,会计实务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虽然内部控制不易察觉,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通过制度控制和监督的方式来管理,已实现发现并规避风险的目的。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内部控制实现的。而中小企业作为新三板的主力军,其会计处理的内部控制多少存在不足和缺陷。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由于中小企业内控制度比较简单,有些隐藏的风险并没有考虑到设计中。使内部控制不能发挥作用。二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比较小,会计工作比较少,配备的人员也相对较少。会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会计人员的专业性不强,这样就无法达到内控要求。特别是国有企业,其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更加薄弱,这造成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3.企业会计指标不符合上市要求。中小企业建立初期为降低成本,在处理税务的时候经常会采取违法和违规方式。而企业进入新三板并上市其中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纳税等级的审核。第一,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少交税或不交税,通常会把一些实际发生的收入不入帐或少入账。这样在准备上新三板的时候达不到指标。例如,屠宰畜牧企业由于它主要经济业务是和农民买进卖出,营业收入一般都不入账,导致在上新三板的时候营业收入不够。第二,还有些企业为了多从银行贷款,需做会计报表需增收入,这样会增加银行贷款额度。而在企业准备上新三板的时候查出营业收入造假,这也将影响企业上新三板。第三,有些企业在采购大型机器设备时,一般会有两种报价,一个是含税价,另一个是不含税价。企业通过核算不含税价格比较低,那就采用不含税价购买,这样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入不到账里。这样会导致企业资产原本应该计入到企业账内而没有计入,使企业账面资本较少,而达不到上新三板的要求。4.其他企业会计处理问题。要想满足在新三板挂牌中小企业必须满足持续经营满两个会计年度,特别是有些股东占用企业资产没有归还,企业存在超额的红利,且企业持续经营困难等,特别是有些企业把股东和企业财产混在一起,甚至有些企业出资不实。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会计处理,所以企业在上新三板之前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
三、结语
总之,在我国除了上海股权交易所、深圳股权交易所以外新三板(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平台)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股权支付中心,中小企业要挂牌新三板,就要符合新三板的挂牌要求。特别是企业在挂盘申请前要加强企业税务相关问题的处理以及会计问题的处理。企业要重视税务和会计方面问题,把税务问题放在公司治理层面。只有处理好上面两个方面的问题,才能使企业在申请上新三板的时候少遇到问题。由于中小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从人员配置上都存在缺陷,为规避缺陷企业可以委托专业的财务咨询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处理涉税和会计处理的问题,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方法,降低中小企业的会计和税务风险。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2.
[2]孙艳玲.新三板挂盘涉及的财务问题[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0).
作者:陈晨 单位:沈阳仁诚商贸有限公司
第三篇: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思考
摘要: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都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发展机遇,也随之增加了很多挑战,同时,我国的税收制度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给企业带来了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加剧了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存在,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是与企业的风险程度几乎成同比变化的,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完备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进行实时的防范,是对企业流程的一个监督,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税务风险;防范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环境不良
(一)税务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在企业之中,大部分的企业管理者和相关人员都没有认识到税务风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简单地把其理解为其他财部门才负责或者有关联的事情,而对于税务风险控制来说,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完成的流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与企业财务密切相关,还与企业流程的开始到结束都不能分割,比如企业的采购环节、销售环节等,同时,忽视了预先进行税务筹划的重要性,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有必要的税务筹划是企业预防税务风险的主要手段,但企业决策者大部分都将税务风险作为了一种事后才进行控制管理的事物,而却没有意识到风险应当进行的是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进行总结和进一步的规划,而事前控制时最重要而必不可少的一步,应当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对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主动进行规划,保证企业的利益。
(二)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一个独立和专职的关于税务的部门十分关键和必要,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并没有独立的税务部门,也没有专门负责税务管理的人员来进行负责,相对来说,企业的税务筹划部门大部都是由企业的财务直接负责的,只是做一些与税务相关的税务处理,而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与重要性,没有一个独立的岗位对其进行控制,那么对于企业来说,税务风险的防范就更加薄弱,也更加的不易识别,这样的机构设置不利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筹划。
(三)没有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
对于大部门企业来说,不仅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而且也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进行税务筹划和管理,一般都是单位的会计直接进行管理和控制,但由于现在的财务人员大部门都会由会计专业的人员进行担任的,而这些人员大部分并没有十分完备而专业的税务知识,税务风险筹划的意识也并不十分充足,同时,由于是市场的变化,国家税务政策会进行调整,使得政策调整更新都很快,而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培训安排,对于政策就不能及时理解,也就不能对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同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要求。
(四)涉税绩效考核制度的缺失
企业对于绩效考核这部分内容来说,相对重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企业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企业进行一个阶段性的考核,从而对这段时间企业的发展进行一个评价,对每位参与的员工的业绩进行一个检查监督,并实施相应的奖惩制度,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给出相应的工资、待遇、福利方面的安排与调整,目前大部分企业这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但问题就在于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税务风险方面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将这部分与企业的发展水平相联系起来,也就导致了财务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对税务风险更缺乏了应有的重视,使得企业这方面的考核非常少,不能合理降低风险。
(五)税务学习和培训欠缺
虽然企业缺乏相应的税务筹划人员,但由于企业并没有将其放到一个重点的方向上,虽然企业可能会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但还是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方面的计划,税收政策变化非常快,会随着当前经济市场的变化而发生不断的改变,而很多企业本身税务管理水平就不高,所以本身税务风险意识就比较淡薄,就对学习更新意识不是很强,财务人员只关心内单位内部的财务情况,对风险的评估欠缺的比较多,所以对于培训这一方面忠实的程度还是比较少,这也不利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也为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方面的可持续进行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二、没有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尤其是在风险评估方面,企业应更加对未来方向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把握,不能只看到目前市场中隐藏的机会,还要对存在的风险,尤其是税务方面的而风险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联系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同外部市场环境相结合,把企业的税务风险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识别出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并明确其风险的大小,给出相应的评价和解决办法,对公司面临的风险进行一个具体分析和规划,不断加强企业的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解决措施,在企业内部就把能预估的风险进行控制和预防,从而规避发生问题后,被企业外部如税务部门的核查,这也是对企业不仅是在经济上的,也是在形象上的一种保护。
三、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活动不规范
(一)税务工作流程存在的缺陷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一般采用的都是沿袭以前的工作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都是在向税务部门报税之后在进行企业内部核查,而并不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就进行一个预先的控制,也很少在纳税申报之后再进行一个复查的过程,因此,这次环节上的疏漏并没有降低企业的成本,相反,它在某些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可能会在税务部门进行核查的时候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以及形象上的代价。
(二)税务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形成
即使,对于风险来说,都存在着不能准确估计大小的状况,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它是完全可以凭借上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来预计企业下一阶段的风险可能性,并及时做出企业将发生风险的一些预防以及安排,加以解决,但由于很多企业并没有足够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导致企业没有预警的安排,也就是很多时候都是等待问题发生了之后才想到应有的解决办法。所以,形成一个必要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
(三)税务资料管理相对滞后
企业的税务资料应该来说是十分繁杂的,这不仅包括了企业的财务所进行的各种会计凭证、纳税相关资料的保存,更还有相关渉税业务所相关的业务记录以及合同材料等,这些不但是企业财务部门所应该进行的整理部署,它与税务筹划也是息息相关的,不能只重视本部门内部的内容,对其相关的业务也要进行适当的了解和整理,以便于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使得对外界的信息披露能够真实合法。
(四)缺乏税务风险自查
一般企业内部,缺乏很多自我监督与管理,也就是对企业内部的存在的税务问题在税务部门核查之前进行改正以及自我完善,这也就是风险自查的意义,自查一定是要按照规定阶段不同时期持续进行的,找到存在的问题以及判别其发展状况,为下一阶段的风险防范做好准备,自觉、主动是风险防范的关键点。
四、税务信息与沟通不畅
这主要指的就是信息在企业内部沟通进行的并不十分通畅,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渉税的信息不仅存在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还有更普遍的存在于企业相互关联之间的业务部门,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和与财务部门之间都缺乏一定的交流,使得企业在一定层面上并不能完全了解渉税业务的具体风险情况,也不利于企业预先对企业的风险进行相应的筹划管理,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五、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与反馈机制不到位
企业在税务风险的监督方面进行的并不按时和定期,而且也没有设立单独的机构对这一方面进行统筹的管理,这样就使监督失去了延续性与稳定性,经常使得监督任务下达后却没有执行效力。这也就相应对税务问题的反馈并不及时,使得无法将税务风险进行预先控制并给出事后建议。
作者:郭亚男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第四篇:企业税务风险及管理制度设计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升,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不断的加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我国社会经济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大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内部的风险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中最应受到重视的应当是企业中税务风险了。由于一些企业忽视了这个风险问题,在税收方面陷入了尴尬的地步,使企业本身也受到了一些伤害。所以,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企业中一个重大问题。
关键词:企业税务;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企业中对于税务风险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设计,这也成为了我国不少企业中的最薄弱的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企业中的税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对于我国企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并且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也会有所影响,所以对于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制度的合理设计,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一、浅析税务风险
对于税务风险,早在1995年英国学家Sanford就做出了定义,所有的纳税人在遵守纳税规定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资金问题就被称为税务风险,税务风险是一种不确定的风险,造成企业税务风险的原因有许多,包括法律本身所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日常成产中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等,都会造成税务风险。其中一些人把这些税务风险分为了五类,包括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税务风险、在企业操作中产生的税务风险、财务在操作中产生的税务风险、税务在申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及企业声誉方面的风险。企业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税务行为不符合我国的税收规定及企业经营行为的税务不确定性这两方面。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产生税务风险,所以税务风险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危害性,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防止企业在经济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分析企业税务风险造成的原因
(一)内在原因
1、企业内部税务制度不健全
企业内部税务制度是确保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制定一系列遵纪守法的制度和规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企业对于这方面并不重视,对于税务风险意识不够强烈,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及设备,没有建立完善的税务制度,从而导致了税务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在企业税务岗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能力也在一定基础上影响着企业税务风险。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责任心,玩忽职守,在办税的过程中造成一些本不应该有的错误,从而导致风险;另一方面自身素养不高从而导致风险。
2、企业税务审核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有大部分的企业都并没有建立完善的的内部税务审核制度,对于税务的检查和审核都无法定期进行。所以一旦相关人员对企业税务进行审查的话,对于企业内部严重的税务问题就会慢慢浮出水面,而企业也会面临查处和倒闭及名誉上受损等损失。
(二)外部原因
1、税务法律制度不健全
对于各企业来说,完善的税务法律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在税务法律制度问题方面太过于模糊,所以就造成在税法理解方面存在一些偏差,对于一些法律意识薄弱的企业人来说,这些纳税人的处境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也增大了企业税务风险。
2、税务机关执法过程不规范
据了解,我国有一部分的企业申报缴税的金额被滥用,尤其是在一些素质文化不高的税务管理人员方面。他们只为了完成任务,不乏会采用一些特殊手段来进行,对于减免税收问题方面无法得到落实,使企业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税务风险和损失。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计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完善企业内部的税务管理制度是减少企业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其一,对于税务的内部环境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各自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提高整体素质;其二,要合理的对于税务风险进行评估,能够识别税务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损害,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其三,加强内部税务管理制度的控制及监督,减少企业税务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税务制度
建立合理完善的企业内部税务制度,是作为企业内部税务可以得到保障的一个重要途径,规范企业税务的审计范围,对于税务申报的工作质量进一步的提高,并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来对于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岗位专业进行教育提升,使其能够胜任工作的需求。
(三)建立税收风险预警制度
了解企业自身的税收风险机制,对于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并且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税收风险预警制度,运用科学的手段,提早知道税务风险,并且采用合理科学的方面和手段来对此进行防范及转移风险,这就大大降低了企业税收风险。在此基础上,还应对于税收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构造一个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制度设计。
四、结束语
对于税收风险我们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有效的对此进行预防,国家及企业都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的税务制度,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减少企业纳税人的税务风险,从而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云华.企业税务风险原因分析与制度设计[J].税务研究,2010,09:81-83
[2]焦娜.A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谢婧珊.G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
作者:穆盛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第五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及控制问题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所展现出的风险形式从以前小风险渐渐地向大风险转变。对税务所存在的风险来说,大部分的税务风险都是来自于企业管理上的缺陷、企业管理阶层关于纳税的意识欠缺、企业内部的机制不够健全等。一旦对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解决的不够适当,这个风险就会演变成一个比较致命的危险。所以企业的管理高层,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关注和研究。本文对企业所存在的税务风险做了研究,并对风险的表现形式或者种类做了分类,同时对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风险控制
现如今,每天都有企业破产或者濒临破产,同时也有企业在成立。由此,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生存要具备强硬的能力,还要具有对经济环境变化时的快速应变能力。企业应能准确的察觉是否处在风险之中,并衡量风险的大小,怎么样的去应对,这些就是所有企业都要面对的风险管理问题。
一、企业所存在的税务风险解析
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指在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下,企业的税务行为与纳税的相关规定不符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就会有可能过多或过少的纳税[1]。企业的税务风险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五个方面:首先,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其次,企业的税务风险都是无形的,只是在企业运营中体现;再次,企业的税务风险都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此风险在每个企业中都可能出现;另外,企业的税务风险都有客观性,不会以个人或企业的意志为转移;最后,企业的税务风险都具有变化性,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着时间变化。
二、企业税务风险的分类
(一)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1)企业的管理阶层往往会把关注点都放在关于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方面,对出现的风险和可能出现的风险认识不到位或者不及时处理,当企业在进行市场交易时,风险就会爆发开来,有可能会增加税务成本,使企业的利益遭受到损失。(2)企业内部关于税务风险的控制机制没有或者不健全,这就会造成执行员工在工作中出现纰漏和领导人员对其把关不够严格,致使当风险出现时,不能及时的控制风险或者所控制的风险不够明确。有一些企业建立起了有关税务风险的管理机制,但是由于这种体制是由财务部单独构建的,而其他的部门未参与其中,属于自我监督模式,此种模式极其容易触发税务风险。(3)一些企业的税务信息根本就不透明,这也是会产生税务风险的诱因。在目前来看,许多企业不会独立的进行税务工作,而是通过多种途径,让自身企业的税务系统不会在有关的税务单位备案,税务单位就无法把握真实的企业运营状况,从而使企业达到少纳税的目的[2]。在此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税务风险。
(二)企业外部的税务风险。(1)就我国目前的税务体制来说,其相对还是比较落后的,还是金字塔式的结构,大部分的人员和机构在底层工作,由少部分的人员和管理机构在塔尖进行管理。整个税收的体制,在运转过程中效率低下,管理层无法对执行层进行有效、直接的监管,同时也无法实现监管标准的规范化,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关于税务信息和会计信息的失真风险就会出现。(2)我国税务政策长期处于变化之中,稳定性很差。税务政策的变化,使企业的运营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同时也会使企业对政策反映出的问题处理不及时。即使税务政策会随着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还是会存在一些政策缺乏准确的规定,导致企业不确定政策所针对的目标,这就会给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增加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企业就算执行了某些政策也不会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任何帮助。一些企业的业务相对多元化,在税务这方面涉及到的问题会更加复杂,时常出现的新问题,按照税务政策并不能有效且快速的解决。(3)企业税务人员的素质,对税务风险来说也有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就目前的情况下来看,很多的税务人员工作中效率低下,还不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当风险出现时留给企业的反应时间就不会太多,使企业不能及时的处理出现的税务风险,给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些税务人员要加强专业的税收能力,并树立税务风险意识。
三、分析企业形成税务风险的原因
(一)企业内部存在的原因。(1)企业的管理层在进行决策时缺乏科学依据。目前来看,我国现有企业的管理层都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但是未能同时建立相应的风险意识,然而缺乏相关的税务风险意识就很容易会作出不正确的决定或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企业涉及到的税务人员对税务风险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认知。对税务的风险管理是税务人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责,然而在工作中,他们对专业的税务技能掌握不足,对税务风险的意识淡薄,有些税务人员还会在管理层的授意下,帮助企业偷税漏税。(3)对一些企业来说,许多部门之间仍然存在管理不到位、权利责任不明确的现象,这样一定会使资金在使用和管理上受到影响,还会影响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造成部门间对税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
(二)企业外部存在的原因。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是企业在外部产生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相关政策的规定不确定也是原因之一。当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产生变化时,这种变化会因企业的规模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会形成放大效应。对企业来说,这种变化是很难察觉到的,也是很难去迅速应对的。当税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产生变化时,就会影响企业的税务风险,在应对税务风险时会对应对的效率、效果产生影响。虽然我国对税务的认知在逐渐加强,但是在逐渐加强的过程中带有试验的性质,关于税务政策的准确性和企业对税务政策的适应性,都会在加强的过程中整改,这样的话就会对企业的税务方面造成一定影响,还可能导致企业的税务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加剧。
四、对企业税务的风险管理进行控制的重点
(一)企业内部的管理重点。(1)分层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税务风险出现的位置不尽相同,因此要准确的寻找到风险点,然后再按照所出现的位置进行分层管理。比如:企业的管理层主要任务是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而各个部门要按照流程来进行税务风险的集中管控;执行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管理措施来进行风险的处理。(2)增强整个企业税务人员的识别风险水平。关于对税务风险识别的这项工作主要是来用于预警,在风险出现前就开始控制。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构建一个预警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对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一旦识别的税务风险水平靠近临界值时,这个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对税务人员进行提醒。
(二)企业外部的管理重点。(1)企业要构建起一个对税务风险进行评定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还要确保能够长期的运行。这种机制主要功效为:当企业的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组织产生变化时,对税务风险进行及时的评估;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审计。(2)对我国税务有关部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行提升。主要体现在对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实用化和专业化的培训,使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一旦企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税务风险时,工作人员要为企业避免或者处理风险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五、结束语
如今的经济形势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可能遇到或者已经发生的的税务风险也空前的严峻,这些税务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以,企业对于税务风险的管控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有效的预防和管控企业的税务风险也显得十分有意义。本文主要对企业所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增加相关收益。
参考文献:
[1]张晓.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税务风险管理[J].商业会计,2010,20(1):41-43.
[2]邓亦文,姜明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5,31(20):66-68.
作者:马钱粮 单位:庆琼海科技有限公司
第六篇:企业税务风险分析及对策
摘要: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税务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风险之一,如何采用正确的手段进行风险的规避,为企业经营者和研究人员,长期关注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企业税务风险以及相关改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管理;分析;对策
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给税务部门缴纳一定比例的税务款项。根据政策的变化,以及经营项目的不同,企业所缴纳的税务款项各有差异[1]。企业在税务缴纳时会面临一定的风险,此类风险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也引起了较多人群的关注。笔者针对企业税务风险分析及对策分析,进行简要的剖析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税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一、企业税务
我国当前实行的政体为社会主义制度,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征税的项目较多,其中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个人税和企业税两类。一般情况下企业所需缴纳的税务包含: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城建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等。国家通过对企业征税,达到对社会资金的二次分配。当前我国征收税款主要用于公共事务建设、国防、政府支出、民生等方面的应用。
二、企业税务风险分析
企业在正常经营的过程中,根据政府政策进行相关税款的缴纳。当前我国整体税务缴纳以及税务政策的发展较为良好,能够适应当前我国政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经笔者分析案例发现,当前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主要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有:财务核算出现问题、政策性错误、企业管理出现问题。针对此类问题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研究。(一)财务核算出现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缴纳税款的数量,根据政策的规定按照企业的实际收入,进行一定比率的计算缴纳。当前在企业缴纳税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风险之一即为,财务核算中出现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多属于人为失误。财务核算中以人工核算为准,人工财务核算中出现问题,最终导致税务缴纳时出现错误,造成企业税务方面的风险。(二)政策性错误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政策性错误是当前较为常见的一类企业税务风险。此类现象多出现于新老政策交替时,由于税务部门下达文件的及时性,以及企业对政策的理解程度造成的企业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在此类问题中,多体现为税务缴纳数额出现错误。企业相关人员针对政策中企业税务划分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少报,错报等现象。(三)企业管理出现问题企业税务风险中较少一类的问题即为企业管理出现的问题,此类问题具体的体现为企业财务系统管理中出现问题。由于企业财务系统管理的混乱,造成企业针对各类税务申报等方面出现问题。最终导致出现企业税务风险,具体表现为税务项目漏报、错报等现象。此类现象导致企业在进行税务缴纳的过程中,出现滞纳金甚至处罚金,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三、企业税务风险改善对策分析
针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税务风险问题。笔者针对此类问题,进行分析案例之后,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2]。例如:加强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利用电算软件进行财务核算。针对改善对策,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一)加强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的学习和理解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税务的正常缴纳对于企业的发展影响意义重大。其中针对因政策性问题出现的税务风险,企业应加强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的学习和理解。以此改善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合理税务缴纳,并且降低因税务风险给企业发展中带来的问题。正确的理解各类税务政策,并针对自身企业的特性对比税务政策。以达到合理的税务缴纳,以及正确的税务申报工作,并且促进企业的发展[3]。
(二)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企业在税务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部门即为财务部门。企业财务部门的良好管理对于税务方面的发展影响意义重大。当前为了有效降低企业在税务方面的风险,首要的措施即为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应明确财务管理中会计与出纳的职责。明确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责任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条理性,以此降低企业在税务发展方面的风险性。
(三)利用电算软件进行财务核算
当前企业在税务发展的过程中,因人工核算失误出现的企业税务风险也较多。针对此类问题,企业应该加强对财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以此降低财务人员针对大数量数据之间的核算,并且降低因人工失误出现的税务风险。以此保证企业在税务发展方面的良性,达到合理的税务缴纳以及正确的税务缴纳[4]。
四、结束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税务风险是所有企业必须面临的风险之一。当前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引起税务风险的主要几类问题为:财务核算出现问题、政策性错误、企业管理出现问题。笔者针对此类问题,经过分析案例研究提出了以下的改善对策,例如:加强财务人员对税务政策的学习和理解、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利用电算软件进行财务核算。根据此类对策,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在税务方面的风险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合理准确缴纳税收的目的,并且有力的推动了企业财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纪和.企业财务集中核算模式下的税务风险及对策探讨[J].财会学习,2016(13):172-172.
[2]董继华,严莎,傅畅,等.大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中的会计控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4(4):64-66.
[3]任高飞,蔡报纯.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加扣税务风险与防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6(5):105-107.
[4]邓亦文,姜明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成因与对策[J].商业会计,2015(20):66-68.
作者:陈美华 单位: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第七篇: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策略
摘要:企业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因此税务风险的防范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首先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进行探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以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关键词:税务风险;企业;风险防范
企业税务风险,一般是指纳税人未能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或者使用税收风险规避措施失败而承担相应代价的可能性。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复杂的经济环境、多样化的经济活动、滞后的纳税人知识及对税收政策的误解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误解税收法规政策,执行失误而导致税务等有关部门对其采取征收税收滞纳金、追加罚款、罚金等处罚性措施,从而增加额外支出的可能性;另一种是企业因多缴纳税款或者未能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失去可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可能性。从以上分析可知,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防范可以增加企业经济利益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是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要防范企业税务风险,必须对其成因进行分析,鉴于成因提出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企业利益的损失的针对性措施。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财务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具体表现为税后利润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每一个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始终,都存在尽可能少缴纳税金以及延迟缴纳税金的动机。但是,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征管工作有严格的保障措施,税收的强制性最能体现这一点。在社会舆论、公民观念和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等多重条件的限制与约束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企业主动调节财务的行为都很可能违反税法的相关规定,从而引发税务风险。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引发企业的税务风险,其形成原因既有内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一)内部因素
第一,经营者的管理理念。企业管理层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管理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纳税意识淡薄、税收等法律知识欠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无视潜在的经营风险;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必然尽可能降低成本,其中的一种途径就是降低税收负担;基于这一动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往往要求财务人员尽可能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有些企业管理者甚至授意乃至唆使财务人员利用非法手段达到目的。第二,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一般来说,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越高,企业税务风险越低,反之亦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企业的办税人员对财务、会计、税务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不够深入,掌握不够透彻,进而影响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这就导致出现办税人员虽然在主观意识上可能并未要偷税,但鉴于对税法知识掌握的不够透彻,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未能按照税收法规的要求去处理的情况,这样就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另外,由于企业办税人员沟通能力的限制,未能与企业有关部门及税务机关进行有效沟通,进而影响税务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无法使其符合企业自身特点,更不能做到既合法又合理有效。
(二)外部因素
第一,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动。企业的纳税事项主要受所处的经济环境及税收政策的影响。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国家的财税政策。一般情况下,积极的财税政策能够鼓励企业大力进行生产和投资,这类政策包括减免税、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反之,消极的财税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政府应针对各自不同的行业及产品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差别化处理,即政府的税收政策应具有针对性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鉴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税收政策会应时应地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及时应对,否则会增加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这就对企业的税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具备对税收政策的高度敏感性、及时有效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建议决策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的能力。第二,执法机关的执行偏差。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资源不同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处于不同区域的税务行政人员及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同一税收政策在各个地区执法不一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区域发展战略,更有可能带来税务风险。而在税务机关中,收入和任务是其日常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的主要重心。这就使得税务机关忽略了政策的重要性,盲目地对企业税收工作进行各种干预以完成指定目标,其结果就是税收管控过度甚至擅自变通国家税收政策,为个别企业提供特殊优惠,进一步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培养企业纳税诚信文化
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理念的核心体现,更是每个企业处事风格的集中体现,支撑着企业的发展。一个不诚信、不遵守社会公德甚至无视法律规定的企业文化,其违反国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可能性更大。而税务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对税务问题的处理必然也深受企业文化的影响,而这种文化导致税务风险的几率更大。反之,一个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的企业文化,其税务处理会更加规范,犯错几率大大降低,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因此,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为降低企业税务风险,需要培养和形成诚信纳税的文化,这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为实现该目标,企业管理层应积极发挥其作用。
(二)提高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
防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最基本的工作就是提高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实现这一目的:对相关人员进行税收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实时更新最新税务动态、锻炼税务风险规避能力等;充分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和防范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保证税务信息沟通及时有效
第一,建立和完善税收法规实时更新系统,最快更新并及时汇总适用于本企业的税收法规;同时,建立税收法规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同步更新机制,使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及时反映税法的变化。第二,建立动态税务日历,实现各司其职的目的,且能够监督相关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税务文档管理数据库,安全存储涉税信息;对重复性且有规律性的涉税事项由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同时,实现税务申报系统自动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前提下保证准确性;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提高信息收集效率,处理效果,实现及时有效沟通信息,积极预防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
(四)提高税管人员的业务素质
首先,专人专岗,且对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专业资质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些人员需要具备对国家税收政策及税收法律法规的敏感性,能针对其变化不断更新税务及相关知识,正确处理税务事项,避免利益流失,甚至产生税务风险。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警惕性,以防忽视相关涉税项目;目光要长远,在积极应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同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增加企业收益。当然,为了更好地避免企业税务风险,税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品质及税务筹划能力,能够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充分了解,提出相应建议。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论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J].财贸经济,2005,11:30-33.
[2]张平平.企业税务风险及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98-199.
[3]邢黎黎.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与化解[J].现代企业,2008,5:25-27.
[4]陈鹏.加强企业税务管理,防范和化解税务风险初探[J].税务筹划,426-427.
作者:徐梅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企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摘要:企业集团一般具有较大的组织架构、较广的经营区域,且涉及较多行业、内部关联交易等。企业集团税务风险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其税务风险远高于中小企业。企业集团税务管理的主要目标为:实行税务一体化管理、降低税务成本、控制税务风险,防范成员企业产生税务风险而殃及整个企业集团。基于此,本文就企业集团税务风险产生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企业集团税务风险概述
税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涉税过程中,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相关规定,致使企业未来利益受到损失,包括法律制裁、形象损害及财务损失等。企业集团税务风险指因成员企业的税务风险而导致企业集团整体产生的税务风险。
(一)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企业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而未缴、少缴税款,导致企业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纳税信用等级降低等;(2)企业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错误适用税收法律法规,而多缴税款,导致企业不必要的经济利益流出等;(3)企业经营活动中涉税事项没有用足现有税收法律法规,而导致企业多缴税款或未享受税收优惠,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损失等。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母公司对成员企业管理不到位,成员企业产生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集团产生税务风险;(2)成员企业没有按企业集团要求进行税务管理,成员企业产生税务风险,导致企业集团产生税务风险。
(三)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在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情况下,用足、用好现有税收政策,降企业集团税务成本、防范税务风险;在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前进行合理筹划;事中实时监控;事后会计处理符合准则及相关法规;准确核算、申报、解缴税款;涉税事项及资料登记、备案、保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二、企业集团税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未建立税务管理组织机构、岗位不健全、执行工作不到位
企业没有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及风险管理目标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岗位。企业集团组织由于架构复杂、管理流程长、成员企业多,若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管理,难以发现成员企业存在的税务问题,容易产生税务风险。即便母公司设立了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岗位等,但成员企业税务管理岗位还兼职其他工作,涉税工作仅为核算、申报税款,没有发挥税务管理岗位应有的政策研究、税收筹划等职能,没有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业务中。部分成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甄别涉税事项、选择适用政策、计算并解缴税款等,无其他岗位对其工作结果进行审核,不能及时发现税务风险。
(二)税收政策学习不及时、理解执行存在偏差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税收法律法规随之不断完善更新。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繁杂,部分法律法规表述模棱两可,且税务机关存在自由裁量,各地税务机关对政策把握不尽相同。母公司及成员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到税务机关或其他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也未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相关政策条款如何理解执行。新税收政策已久,企业仍按原政策进行税务处理;或企业对政策的理解与税务机关理解存在出入;或母公司已将新政策结合本企业具体经营情况进行解读并下发到成员企业,成员企业理解执行偏差;或母公司解读的政策与成员企业当地税务机关把握存在出入。上述因素致使企业未缴、少缴税款,导致企业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降低纳信用等级等风险。
(三)税务管理制度、流程不健全
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各环节均可能涉税。企业内部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及流程,或未随生产经营业务及税收政策变化及时更新制度及流程。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涉税关键点未在税务管理制度及流程中具体明确。例如,企业采购环节,合同签定时税务人员未参与,对供货单位资质、发票取得时间、发票形式等未在合同中约定,导致不能取得或不能及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款,并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取得不合法的发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或取得开具不规范的发票,增加了沟通成本等。企业生产期间,税务人员没有亲临生产一线,对于产生的材料损失原因不加区分进行处理,导致该专项申报的资产损失列入了正常损耗等,致使企业产生税务风险。销售环节促销支出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却进行了税前扣除,给消费者的奖励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而未代扣代缴等。
(四)企业关联交易、税收筹划、重大交易税务安排不当
企业集团存在较多的内部关联交易、重大交易,在追求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时,可能会牺牲个别成员企业利益。在此过程中,税务人员对于法律、税收政策、会计处理、各地方税收环境等方面情况掌握不全,将导致税务检查、稽查,致使企业集团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企业集团若存在境外成员企业,对于国际间税收协议不掌握,致使做出了不当的税收筹划或重大交易安排,将导致企业集团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
(五)税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企业集团成员企业众多,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有效的税务信息管理系统,母公司无法实时有效获取各成员企业涉税信息,母公司收集成员企业涉税相关信息,通过电子表格形式下发收集,工作量大,把原本用来分析问题、识别风险的精力耗费在收集汇总数据,却无法及时分析识别税务风险。成员企业也无法借助信息系统识别税务风险,仅依靠人工分析、经验判断,难以实现高效税务管理。
三、企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措施
(一)建立、完善企业集团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及风险识别评估机制和方法
母公司设立税务管理部门或财务部下设专门税务管理模块,成员企业设立专门税务管理岗位。通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对本企业采购业务、生产业务、投融资业务、销售业务等税务风险进行识别。上述过程中,可以参照税务机关评估体系,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形成适用于本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例如,设定增值税税负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增值税收入变动率等关键指标,定期对成员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对于指标异常企业要求出具税务风险自查报告、邀请中介机构进行现场税务风险评估并出具税务风险评估报告,同时提出税务风险改进建议。
(二)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应对机制和措施
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结果,考虑风险管理的成本和效益,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区分可以承担的风险、必须规避的风险、可以转嫁到外部的风险等。针对必须规避的税务风险制定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对其他税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合理设置关键控制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建立、完善税务信息系统及沟通机制
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税务信息管理系统,使母公司能及时收集到各成员企业涉税相关信息。各成员企业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税务风险识别管理。同时,要加强与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同行业、上下游企业的交流沟通,收集相关信息,总结形成案例、经验。加强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掌握税务机关税收政策执行尺度。定期主动邀请税务稽查进驻企业进行指导。
(四)建立、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后续监督整改措施
税务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审核,不断改进和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生产经营业务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更新税务风险评估指标。针对风险评估指标异常的成员企业要督促整改。针对邀请中介机构现场进行税务风险评估的企业,要及时跟踪整改结果。
四、结束语
企业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是保证企业集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审计指引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形成一套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云婵.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J].改革与开放,2010(16):67-69
[2]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
作者:张志凯 单位: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篇:营改增后税务风险分析与税务筹划思考
【摘要】随着营改增的实行,新税制也根据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与劳务反复征税的问题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处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经济生产活动中的经济效益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过渡与转型,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起。营改增后的新税制首先被应用至交通以及后期兴起的服务行业之中,并在未来覆盖了多种行业。但此过程中也难免会存在一些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细化相关税制,以确保企业可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营改增;税务风险;税务筹划;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也开始适时调整相关的税收策略,以期建立一个制度完善的社会,而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提出的营改增计划便是积极响应了新的国家政策。为了满足我国人民的快速进步,营改增计划被广泛应用至各个行业。但是推行期间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当前纳税主体并未充分理解营改增的纳税原则与纳税政策,相关涉税业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为此实际实行过程中,应尽力解决所有出现的矛盾与问题,以便促进企业的快速转型。
一、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分析
(一)企业的纳税方式和营改增后的税收政策不适应
改革后的税制要求增值税的抵扣只可以与相关的商品进行连接,为此在统一经济活动中国可以进行相互抵扣,但对于不相干的产品则不可以随意进行抵扣,且增值税发票还应按照产品的实际价格进行计算。但纳税者在实际经济交易过程中往往会忽视此项规定,很多企业都会存在随意使用发票的情况。而相关的税收部门对发票的管理也并不严格,纳税人在进行有效认证之前便可以采取发放政策。首先经营过程中,很多税务的管理人员为纳税人开具一些凭空捏造的抵扣凭证,经营者并未产生此项产品的进项盈利,只是想据此来抵扣一些税收费用。其次经营者经常通过发放福利等方式来抵扣税收,比如通过给客户优惠政策,使客户不要收据等。最后是部分经营者通过商品转出形式逃避税收等。
(二)经营者不能准确把握营改增后的税收政策
自营改增实行之后,我国很多地点都进行了试用,并未具备一定的规模性。比如很多经营者都是依靠电脑输入等方法来进行税务扣除,他们往往会因扫描故障等原因来逃避税收。也有部分营业者故意报错产品,来骗取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甚至还有些经营者通过伪造残疾证等来逃税漏税,非法享受国家的补贴政策。
(三)增值税专用发票存在的风险
目前,很多发票犯罪行为都与增值税挂钩,为了实现偷税漏税,很多经营者故意进行发票造假行为,营改增后甚至利用增值税发票完成抵扣,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同时,代开发票的现象也变得更加普遍,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经营者并未正确认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实际价值,也并未充分考虑其违法行为会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
(四)进项税额抵扣存在的风险
自营改增税制实行之后,虚增以及抵扣进项税额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相关的税务风险也在逐渐增大。比如很多纳税人通过扫描完成进项税的抵扣,但期间却存在很多开票错误问题,以致无法正常进行扣减行为。除此之外,很多企业的增值税发票也并未明确标注增值税额,纳税人并未完全遵守并理解相关的增值税税法条例。
(五)增值税税务上存在的风险
营改增税制方案中增加了免征以及退还增值税的内容,为此纳税人在享受带来的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应积极做好相关的风险防控措施。尤其是针对风险较大的企业而言,纳税人更应该清楚了解何种情况可以适用税收政策等。实际经营中,部分纳税人,并不符合政策的征收范围,但却使用了简单的财务方法实行优惠政策,进而引发更大的税务风险。
(六)偷税漏税存在的风险
当前,部分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会利用少计算收入的方式来进行逃税漏税。这种违法方式主要以现金收入为主,因为并未开具正规发票,因而在账目方面也并未真实的有所体现,此时的营业收入也就被划分为了账外收入。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少交税款的原因有很多,为此税务机关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在并未形成犯罪的情况下予以及时制止,杜绝经营者的恶意隐瞒行为。
(七)税务核算存在的风险
对于某些的试点企业而言,其自身还会存在一定的税务核算风险,主要体现于企业会面临税负增加的风险,或者因不合理使用增值税发票而导致的风险等。为此,增值税的申报过程中还应注意防范此类风险的发生。
二、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
(一)税务筹划的定义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筹划主要是在法律与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各项经济活动,而为企业合理的减少税收,以便顺利的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一定意义上讲,税收筹划与偷税、漏税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税收筹划主要是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税务进行的科学规划,且其具备可预见性以及合法性等特点。实施过程中,虽然也会出现与法律相脱节的情况,但其本质上还是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比如企业在只有进行产品销售时才可以产生营业税,但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合理避税,减轻自身的纳税负担。但其基本的方法确是完善税收筹划的重要方式,且整个过程都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税收成本的发生。
(二)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存在风险
1.税务筹划制度不完善。税收风险与其制度保障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但自营改增之后,我国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出现了本质的区别。不同的地域会存在不同的税收风险,比如对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域,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补助力度,而非实行税收的一刀切;而对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域,国家应严格监控其税收漏洞,以防不法经营厂家的利用制度漏洞。除此之外,制度的变动也会对税收筹划产生较大的危害,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动也开始显现出了很多不利方面,比如税后变动信息的传达无法紧跟政策的快速发展,部分经营者甚至形成了地域的统筹性,也很难根据政府政策作出改变。2.经营者对税务统筹存在一定的误解。部分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缴纳税款的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他们甚至无法理解税收筹划的真正意义。比如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并非了解改革后的制度变化,依然按照以往的计算方法,忘记了正确的换算原则,以至于缴纳税款方面存在很多模糊不清的情况,税收统筹者与经营者的基本理念无法达成一致。同时,企业在与消费者进行等值交换的过程中,不同货物会存在不同的换算比例,但经营者显然并未意识到这些问题,而是按照统一的价格进行收取,也并未按照地域对货物进行比例划分,这样就会很容产生税收差价,经营者不得不去弥补,以致产生了经济亏损。3.税收工作者对工作认识不全面。完善税收的统筹规划是我国税收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其中税收的筹划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当很多税收统筹工作人员物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也做不到与时俱进,只是一味沉浸于陈旧的经济体制之中。比如部分税收统筹人员并未适当调整资源信息,营改增实行之后,应对光租与干租业务进行明确划分,并依据不同的缴纳比例进行计算,但是很多税收的统筹工作人员都是按照自己的计算方法,也未向经营者提供明确信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应严格要求税收统筹人员,并加大培养力度。
(三)营改增后的税务筹划的策略
1.充分利用优惠政策。首先是利用优惠政策,营改增后,国家给予试点行业的营业税优惠政策还可以进一步实行,只有彻底改革才可以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为此,试点单位应该认真研读相关的营改增政策,并积极探讨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便利用其为税收筹划工作提供更多方法依据。其次是利用差额征税政策,按照营业税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可以将全部取得的价款以及价外费用进行相应抵扣,差额纳税的政策可以增加抵扣金额,从而实现节税的目的。为此企业应尽量向税收优惠企业靠拢,并尽早纳入差额征税的具体范围之内,以便充分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最后是利用免税项目的筹划政策,国家颁布的增值税免税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企业的筹划空间,企业可以将零税率以及免税政策应用至不同的行业及领域,并取得价格优势,提高自身的市场占有率。除此之外,作为一般纳税人企业,还应对其客户实行进项抵扣政策,以便大幅度的提升企业的运营与盈利能力。2.合理选择纳税人身份。一方面是增值税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筹划,在营改增实行背景下,试点地区所涉及的企业都开始该缴纳增值税,且一般纳税人承担销项与进项之间的差值,而小规模纳税人则实行简易征收的办法,将征收率乘以销售金额,即得增值额纳税。但有关规定也指出,试点纳税人也可以利用简易的征收办法,且销售金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但却不经常发生缴税行为的企业不属于一般纳税人的范畴。由此,根据上述的政策,纳税人可以根据由经营规模与经营类别两方面来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之间的筹划,法律规定混合销售行为只缴纳一种税,但不同的税收负担情况也各不相同,为此,混合销售行为的划分可以根据销售无差别平衡点的增值率进行展开,当实际的增值率大于平衡点时,选择营业税可以到达节税目的,反之则选择增值税可以达到节税目的。为此企业一个正确分析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并进一步扩大增值税或者营业税的比重,改变企业以往的经营模式,以彻底实现节税的目的。3.选择正确的供应商。供应链中会存在多个供应商,为此试点企业不应该只是考虑价格或者其可抵扣的项目,也不能盲目相信低价格的供应商。首先,对于小规模的纳税人而言,应该选择简易的征税办法,而对于进项税额无法抵扣的情况,则还应选择质量可靠且价格比较低廉的供应商。其次,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在质量与价格属于同一水平的条件下,还应尽可能的向一般纳税人采购物资,但如果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接受一定在折扣,则也可以向小规模纳税人采购。4.在销售行为上进行税务筹划。首先是劳务外包行为,试点地区应该充分利用税收政策的优势,并将劳务业务分包至相关的地域同行,并从中享受一定的进项税额抵扣,实现税收的合理化,以便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对于采购试点为一般纳税人的机构,应该按照增值税专用发票标明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而对于采购试点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机构,还应在可抵扣的数额上乘以7%的征收率。其次是结算方式,试点企业可以通过延迟税款的方式实现节税,并在结算方法选择的过程中获利。税收中对增值税纳税人的发生时间有如下规定,采用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时,无论货物是否发出,都应该在销售款取得的当天确认税金;而利用托收承付等方式销售时,在发出货物且办好手续的当天确认税金;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则在货物发出的当天,及收到预收款或合同约定期限当天确认税金等。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可以利用多种收款方式来分摊、推迟当前的税收负担,以便进一步优化资金格局,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是经营模式方案,相关法律文件明确规定,提供有形动产服务企业的税率为17%,此时的有形动产服务则主要指的是在合同期限内将物品、设备等转让给他人使用,但此项物品的所有权不会发生变更。为此企业可以改变经营模式,可以将有形动产的经营租赁转变为交通运输行业,并将税率由原来的17%降至11%,为企业减轻了大量的税收负担。除此之外,不同经营模式也会使用不同税率,企业可以适当调整经营模式,以合理规避税收压力。
三、结束语
新的社会形势下,营改增税制的实行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收益,但也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税务风险。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只有积极应对税务风险,并明确营改增的基本政策内容,税务筹划才可以得以顺利实行。除此之外,随着营改增的实行,企业的发展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个企业只有不断开源节流,并进一步规范自身的纳税行为,才可以真正做到节省企业成本,规避纳税风险问题,企业才可以真正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玲丽,李婷,范彩,王利浩.营改增后的税务风险与税务筹划问题分析[J].商业故事,2015(10).
[2]刘玺.建筑企业“营改增”之后税务筹划及风险应对措施探讨[J].财会学习,2016(03).
[3]姜洁,.勘察设计行业“营改增”后税务筹划方案研究(优先出版)[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2).
[4]刘小龙.营改增后企业税务筹划管理的探索与建议———以上海地区营改增试点企业具体实施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4).
[5]赵永安.建筑业“营改增”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与应对(优先出版)[J].财会学习,2016(06).
[6]赵安.营改增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例[D].山东财经大学,2014(05).
作者:徐松 单位: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