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应对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应对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营改增下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进一步规范我国税制结构成为了促进了保障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国家自2012年开始实施的营业税改增值税税制改革工作给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莫大的影响。本文从事业单位涉税财务管理实际出发,对“营改增”后事业单位税务风险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营改增”;税务风险

一、“营改增”后事业单位的主要税务风险

(一)“营改增”后事业单位的税负风险

“营改增”后,税务政策的改变主要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转让或出租、有偿服务性收入和无形资产的转让等内容。其中,事业单位的有偿服务性收入是“营改增”后税负影响最为明显的部分。事业单位的服务性收入主要来自于事业单位的课题经费及国家财政投入之外的自主经营服务性收入。“营改增”前,事业单位的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按照营业税的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且营业税为价外税,事业单位按照物价等相关部门核定收费标准收费并不包含营业税金,“营改增”后,服务性收入应按照现代服务行业的纳税方法按6%增值税税率纳税,并可通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的抵扣但增值税是价内税,无形中减少了事业单位的服务性收入。为了实现新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提高和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各事业单位纷纷依靠自身的优势通过各项经营性服务不断促进自有资金收入的增长。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由于事业单位经营过程中可以取得的进项税发票较少或者难以界定,抵扣链条尚不完善,在目前“营改增”实施后的初期,事业单位将会面临着实际税负增长的客观环境。

(二)“营改增”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风险

在“营改增”后,事业单位在涉税会计核算工作中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国库集中支付下向事业单位拨付的经费不开具任何票据,事业单位需要根据零余额银行的通知单进行收入账的登记工作,这部分收入和支出的经费不在征税范围之内。除国家拨付的项目资金外,事业单位的非财政课题经费和技术服务费用等收入需要按照“营改增”后现代服务行业6%增值税税率进行纳税核算工作。因此,“营改增”后事业单位的涉税会计需要对应纳税额的税收依据进行核算和审查,确定事业单位增值税应纳税额基数。同时,还要对事业单位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审核和管理,保证在纳税过程中同步实现进项税的抵扣工作。因此,“营改增”后,事业单位涉税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量激增,工作难度加大,给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营改增”后事业单位涉税财务管理过渡风险

在“营改增”环境下,事业单位由于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服务型组织,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当前社会发展中需要的文化、科学、卫生和教育方面的福利需求,并以社会服务为最终目的的组织单位。因此,由于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一直受到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拨款协助,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一直是管理中的短板。因此,在国家“营改增”试点政策推广后,事业单位的里领导更多的注重科研、服务,认为“营改增”就是简单的税种的变化,这是财务人员的事情,对于改革后的税务制度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正确认知,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没能及时做好有针对性的调整工作。面对“营改增”后事业单位财务涉税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激增,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缺乏必要的专业性认识和准备,不仅没能实现事业单位“营改增”后税负减轻的最终目的,反而加重了现阶段事业单位的税负,或者盲目抵扣为以后埋下税务风险隐患。

二、事业单位应对“营改增”税制改革的策略

(一)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

“营改增”后,为了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过渡,不断更新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成为了涉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根据2013年起正式施行的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了满足税制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需求,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项目中应做到准确的区分增值税收入和非增值税收入,并按照上述制度的相关要求,增值税收入相关账务处理参照“经营收入”科目核算。依据2016年印发《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2号文件内容,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等科目用以准确的归集各项应交税款,为税务申报做好准备。通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体系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一方面能够满足当前税制环境下对事业单位涉税核算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详细的会计核算能反映除了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预算经费的不足之处,通过预算费用和自给费用的比例,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资产的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二)合理定位事业单位纳税人资格

营改增后,为了实现事业单位税务风险下降和税务筹划的顺利进行,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活动的实际进行小规模纳税人资格的认定,来达到规避财务风险的目的。根据此次国家“营改增”的政策,年增值额度小于500万元的纳税人可以申请小规模纳税人资格,按照增值税3%进行纳税,并不再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工作。经营性收入占比不大的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全面预算管理,对未来时期资金和资产的增长和收支状况进行准确的预测,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形式进行自身财务预算的管理,减小应税收入的基础,申请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既可以简化增值税核算,又能起到税负下降的目的。

(三)争取领导重视,加大财务管理

人员涉税教育培训“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工作难度增大、工作量激增,需要争取事业单位负责人重视,才能适时增加财务人员配置及财务管理人员培训.金税工程三期,五证合一财税系统重大变革,都需要不断加大对事业单位涉税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例如,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邀请单位负责人一起参加“营改增”主题研讨会、教学培训课程、让“一把手”对“营改增”有充分的认识,再把培训中涉及的重要理念带给部门的中层干部,这样增值税发票使用中购、领、用、报销等知识才能遍及整个部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加深其对新的财务政策的理解水平,才能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对“营改增”后新的涉税管理形式的适应速度,从而实现事业单位在“营改增”阶段的平稳过度。

(四)加强发票管理

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将成为事业单位在纳税过程中进行进项税抵扣的唯一凭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领用、保管和抵扣同之前的营业税普通发票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各事业单位应根据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的具体要求和事业单位该段时期内的经济活动中的具体管理实际,指派具有办税资格证的财务人员,进行发票购买、使用、进项税发票认证、网上申报等工作,并针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特点,制定本单位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办法,包括增值税发票遗失、隔月作废等管理办法。同时还要防止增值税发票使用不当的情况出现,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五)全面推行财税信息化建设

随着“营改增”政策的不断推行,事业单位的涉税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当前事业单位涉税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成为了决定涉税财务管理适应和发展的关键。全面推行财税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网建设的投入、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将能够有效地提升“营改增”后事业单位的涉税管理的工作效率。例如,财务部门可以在财务软件中增加端口,能够导入金税三期中的开票信息导出文件,自动生成收入凭证,避免财务人员的二次录入等。同时,为了适应“营改增”税制改革后的具体财务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对当前已经建立并投入使用的财务管理信息网络中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并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使用培训工作,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做到积极处理、及时沟通,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网络运行和通常。

三、结束语

“营改增”税制改革工作是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和的标志。“营改增”后,我国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的财务管理特点在新的税制环境下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和挑战,如何正确认识“营改增”给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带来的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成为了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点,也将成为事业单位不断完善自身涉税管理体系,凸显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机遇。

参考文献:

[1]刘映书.“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266+278.

[2]张海英.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应对“营改增”后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6,27:168-169.

作者:洪淼 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