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企业税务管理初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企业税务管理初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企业税务管理初探

摘要:国地税合并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对于广大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已逐步体系,本文介绍了国地税合并的背景,分析了其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并给出了企业税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地税合并;企业管理;税务管理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布了国地税合并的改革方案,省级及以下国地税机构合并,完善结构布局和力量配置,构建一体化的税收征管体系。国地税合并后,共同承担辖区内的税收征管工作,由国家税务总局和地方政府实行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国地税改革既有利也有弊,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发挥国地税合并的积极作用,消除对企业税务管理的不良影响,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国地税合并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存国地税征管结构分立成为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障碍,国地税合并的呼声越来越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国地税合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地税合并有现代技术的支持。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目的在于区分中央和地方收入,当时受限于技术能力,中央政府难以对地方税收征管进行有效监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金税工程的推进,能够保证中央税收的顺利征收,中央财政收入困境的问题已经解决,这为国地税合并提供了基本前提。第二,国地税合并符合大部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政府部门正在推进大部制改革,减少行政职能交叉,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部门减少到25个,下属机构也不断裁并,涉及到各行政机构,国税和地税部门也不例外。国地税合并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符合大部制改革的大趋势。第三,国地税合并降低了税收征管成本。国税和地税分立不仅税收征管效率低,也大幅增加了征税成本。截止2016年底,国地税部门在职人员近80万人,两套机构在办公场地、人员配置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税收征管业务存在重叠,在相关业务协调过程中还要花费沟通成本,这对纳税者增加了纳税负担,纳税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因此,国地税合并可以有效节省税收征管成本,也节省纳税者的金钱、时间、精力等成本,有助于提高纳税积极性。第四,国地税合并维护了税法权威性。国地税分设往往存在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同认定的问题,两套征税系统的纳税原则和标准不同,纳税认识不一致影响了税法的权威性。为了争夺税源,国税和地税机构还可能存在重复征税的情况。因此,国地税合并不仅降低了纳税者的负担,更维护了税法的权威,有利于税法法制化进程的推进。第五,“营改增”加快了国地税合并的步伐。“营改增”将地税的营业税改为国税部门征管,使地税、国税部门的事权与征管能力不匹配,地税征管能力出现闲置,国税征管负担加大,二者存在合并的内在需要。同时,“营改增”过程中地税和国税部门有密切的合作,这也为国地税合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国地税合并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上海仍采用一套人马的模式,虽然财政、国税、地税分属三个部门,但实质是一家。从上海市的征税表现来看,税收征管成本、企业纳税成本低于其他地区,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有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国地税合并有很高的可行性。

二、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税务管理的影响

(1)国地税合并提高了企业缴税的效率,降低了缴税成本。合并前,企业缴税需要分别在国税和地税办理税务登记,合并后由一个机关统一征管,避免了企业来回奔走和重复支出。企业税务管理的负担降低,工作效率提高。(2)国地税合并加强了对企业纳税的监管。合并前,由于国税和地税分设,执法口径不一,税收征管体制存在漏洞可能被企业利用。合并后执法标准统一,税务信息共享,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增强。对于企业而言,如果一处失信,则要处处受限,税收违法成本显著增加。比如合并后企业信息都在税务机关内共享,发票监控平台能够对企业购买、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的账务信息进行匹配,检查企业有无账外支出等问题,减少偷漏税行为的发生,企业合规性要求更强。(3)国地税合并对办税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地税合并后,新政策、新举措频出,全税种纳税信息都可交叉对比分析,监管力度大大增强。这要求办税人员认真学习,保持信息敏感度和政策熟练度,严格遵守税收政策和制度要求,做好账务处理和纳税筹划,才能在税务管理工作中游刃有余,避免出现违法违规情况。

三、企业税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在国地税合并背景下,虽然企业的缴税成本降低、纳税效率提升,但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更高,需要妥善做好税务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的税务管理水平,以迎合国地税合并的要求。

(一)加强涉税风险管理

企业未依法纳税或未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会导致企业经济、声誉等方面受损,在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信息化的税收征管体系强化了监管力度,企业必须提高税收风险意识,做好涉税风险管理,规范企业的税务行为。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税收风险管控体系,做好风险信息收集、识别、评估,提出税收管理应对方案,预防企业内外部税收风险的发生。涉税风险管理要纳入内控体系建设中,做到预见性、针对性和全方位。预见性指的是以依法纳税为基本原则,在所有涉及纳税风险和成本的环节做好监管,决策部门和业务部门要承担风险责任;针对性指的是针对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点进行风险管控;全方位指的是税务管理与其他部门无缝对接,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实现税务管理。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应明晰税务管理的权责,完善配套的监督激励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有效改善税务风险因素,降低企业税务风险水平。

(二)合法调整纳税筹划方案

合并前,国税和地税存在两套标准,合并后,税务机构执法口径统一,企业要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首先要与税务机构做好沟通,充分利用国地税合并后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税务管理工作,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内外部因素,根据税收政策调整纳税筹划方案,在遵守税收法律制度的前提下保障企业利益,合理合法避税,充分享受税收优惠,实现税收创效。既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构建和谐税收征纳关系,实现企业与国家双赢。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收优惠的形式多种多样,降低甚至减免的税收优惠对于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争取税务政策的倾斜扶持。例如,对于所处特殊行业的企业要申请行业的税收优惠。

(三)提高涉税业务人员业务水平

企业税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依赖于涉税业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财税人员要熟悉会计和税务政策,了解整个业务链,确保会计处理、税务申报工作的顺利进行。涉税业务人员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企业内的业务部门、合同部门等部门及税务机构做好沟通。因此,企业要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选拨吸收优秀的税务人才,并实施税务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升企业涉税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

(四)加强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国地税合并前,“互联网+税务”模式将税务工作与互联网平台结合在一起,让企业有更多的纳税空间,然而受国地税征管标准不一致的影响,该模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国地税合并后,解决了信息交流受限的问题,“互联网+税务”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企业需要加快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将会计核算系统与税务征管网络紧密对接,以及时获取税务会计信息,调整纳税方案,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制定有利于企业的决策,提高税务管理的效率,并创造税务管理的效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地税合并新政实现了税收机构的统一,资源互通共联,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企业而言,国地税合并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办税流程,更加公正的执法环境,降低了企业纳税成本,提高了企业税务管理的效益,但也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风险。企业要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将涉税风险管理纳入内控体系建设,普及税务政策新知识,形成税务风险文化氛围,提供税务人员业务能力水平,科学调整纳税筹划方案,提高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并且加强与税务机关的互联互通,以降低企业因国地税合并可能的涉税风险,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慧,李雯君,朱琳.国地税合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24).

[2]丁爽.基于国地税合并背景下纳税服务优化研究[J].纳税,2018(16).

[3]张美.国地税合并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研究[J].纳税,2018(12).

作者:刘佳 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