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模式探讨(4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生物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其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整体成绩,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势在必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方式,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效用显著,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应用途径
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出发,其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核心,教师扮演着辅助与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打破传统高中生物教学弊端。从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情况来看,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无趣,应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效用显著。
1.新课改下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启发式教学的应用,对高中生物教学而言所能够展现出的价值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其一,突出学生主体性。传统高中生物课堂学生的主体价值并未得到重视,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固化,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不到启发。而新课改下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力图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核心,最终培养其创新精神与自主学习意识,在一个良好的氛围环境下进行学习、探究。其二,实现互动教学的目标。新课程改革下要求高中生物以探究为核心,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视图去打破与根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启发式教学主张以互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师生处于平等的学习状态之中,在有效互动的前提下展现出良好的教学以及学习效果。其三,满足因材施教的基本要求。在全新一轮的生物教学改革进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都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启发式教学法满足因材施教的要求,在开展教学之前开展全面调查,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保证了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效果,使其更具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方式,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成长[1]。
2.新课改下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2.1情境创设启发思维
情境创设能够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体应用的直观表现。生物课堂教师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生物教学内容当中,以直观的感受来理解生物学习的内容,从而更系统的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在“酶”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则可以应用问题情境创设来启发学生思维。提出启发式问题:如在生活当中,是否会经常感受到饥饿感?知道为什么会产生饥饿感吗?平时我们吃的食物怎样转换为营养成分的?为什么在咀嚼馒头时会感觉甜甜的?当这些启发性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自然会根据问题所展现出的情境与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关联,从而展开头脑风暴,进行联想。在形成基本的想象空间之后,教师则可以继续对“酶”的相关内容的解读。由此可见,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创设情境,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生物教学实效具有积极作用[2]。
2.2借助实验自主学习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环境中,多是以概念性的教学为主,辅以实验教学。生物课堂之上学生更多接触到的还是板书与理论知识内容,对于实验性的内容探究课程十分有限。这就导致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逐渐丧失,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相悖。而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以学生为核心,实验探究教学成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明显提升[3]。
2.3结合实际发散思维
高中生物学科的本质就是对生命活动规律进行全面的探究,故而在进行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启发式教学的应用价值显著。但应用过程要以教学实际为核心,保证理论内容与实践的有效融合。因此,在开展生物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借助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生物教学,如染色体内容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视频来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内容,更好的了解生物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去掌握生物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参考文献:
[1]郑钥洲.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11):200.
[2]李燕.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学周刊,2015(19):60.
[3]杨斯然.启发式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11):42.
作者:卢志建 单位:卓尼县柳林中学
第二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途径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教师将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融入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这对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和生物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是目前改革教学模式的重点,怎样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背景下关注的焦点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主要对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旨在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
前言
生物是高中阶段基础性的学科,生物课程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高,但是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仅仅将教材上的内容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满足不了新课改环境下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课程理念逐渐体现出来,高中生物教学的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所以高中生物教学老师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提升课堂的有效性上面,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吸收教学内容,在生物学习中获取更大的进步,积累更多的知识。
一、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很多生物教师都尝试改变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理念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对新课程理念相结合课程资源的挖掘,这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导致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一直比较低下;高中学生在生物的学习中不仅要实现对生物现象、内容和规律的探索,还要求教师拓展课程资源,实现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的教学,而课程资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2.学生缺乏现代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除了传授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促进学生生物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是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生物成绩看得很重,生物教学重心都集中在生物的基础知识上面,忽视了对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活跃不了生物课堂气氛更无法实现优化学习的目的[1]。3.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升。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合组织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与课堂教学效率是紧密相关的;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的科学素养不够高,这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一种阻碍,无法实现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虽然有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受到自身教学水平的影响,在生物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完全没有融入生物教学思想和方法,导致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下的状态。4.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太过单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有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师无法将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尝试着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生物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仍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手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降低;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学是手段的单一不能够满足当前形势下新型课程改革的需求。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1.合理的优化课程资源。生物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教学思路,对是生物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建立更加高效的生物课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物知识与实验紧密的联系起来,借助实验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让生物知识更加直观;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专题五“DNA和蛋白质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就要合理的优化课程资源,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这个实验的操作步骤比较复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实验课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物知识与实验联系起来是优化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不仅促进学生对生物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培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学生的现代意识与生物高效课堂的建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生物知识的传授模式更具有新颖性,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这是学生生物素养提升的必要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想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得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并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明确;生物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整个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对教材进行挖掘,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案才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发展;另外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提升自我科学素养,让新课程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目前,新课改背景下生物学科有效性的提升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和积累知识,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形成。4.开创性教育,更新教学模式。高质量的生物教学是多方面的,除了好的学习方法外,良好的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进行开创性教育,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核心理念,强调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能营造更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生物知识,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结语
生物本身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学生掌握和获取知识非常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如何获取知识的整个过程;目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问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必然,只有彻底的解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综合水平的提升以及整体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为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探究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洪祥.新课标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05期.
作者:蔡榕 单位:苏州市第五中学校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的环境意识渗透教育
摘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生物教学时需要顾及的重要问题。当下,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环保理念的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在高中的诸多学科中,生物学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较大,自然要承担起响应的教育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本文即针对如何在高中生物学习中进行环境意识的渗透教育作相关的探讨和说明。
关键词:高中生物;环境意识;渗透;生物实验
一、高中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是要实现培养学生各项技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目标。尤其是针对高中学段而言,是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此时的素质教育更具有紧迫性和前瞻性。新课程理念要求要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只有学生树立了环保意识,才能够践行可持续发展观,进而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为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这本身也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1]。(二)生物学科的特殊性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方面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中,部分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对环境保护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从生物学科角度出发去进行环保理念的渗透,从学生出发去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本身就包含一些环保的内容,这本身为我们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这恰恰也是由生物学科本身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2]。
二、高中生物教学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具体的策略我们可以总结为“三个用好”,具体包括以下几点:(一)用好教材教材是基本。我们在上文讨论生物学科的特殊性时就已经强调生物教材中本身就涉及很多环境保护和生态方面的内容。无论是从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还是到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再到人与生物圈,处处可以发现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这也就提示我们,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本身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正是因为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的地位不高而忽视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更与新课标的理念不符。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高中生物教师更应该认真备课,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的关系,懂得环境对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最终引导学生在树立环保理念的同时,将这种理念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当中,促使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方面做起,去实践环保,乃至影响到自己的亲戚朋友做好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3]。(二)用好实验课程实验课是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中的生物课程当中,实验课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切入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平台。教师要重视高中生物教学实验课程的开发,意识到实验课程是拓展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这其中还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加学生的体验次数。比如说在探究水体富营养化时,就可以给学生做洗衣粉和尿素的入水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明确加了洗衣粉和尿素的试管明显比什么都不添的试管颜色更绿,从而促使学生明白在富营养化的水体中藻类繁殖的速度之快,以及对其他生物的不良影响。再如,可以让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废旧的物品,然后将其制作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盆,定期观察生态盆中的各种微生物,并进行详细地记录。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更加清晰直观地认识到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呈现的状态。同时本身这个实验的使用材料也透露着环境意识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实验中指出。(三)用好社会热点上文中所说的教材和实验课,都还局限于某些特殊的课程和章节设置,但在社会热点的应用中,就可以突破这一限制。毕竟,环境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每天的新闻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这也就为我们利用热点素材进行教学提供了可能性。而在利用这些社会热点问题时,一定要做好结合工作,特别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当下,会有许多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疾病情况发生,一出现便会立即受到社会关注,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我们以“水俣病”为例,“水俣病”也就主要是汞中毒,也就是因为人类吃了一些含汞的动植物后所得疾病。这其中一方面涉及到生物学中的食物链问题,另一方面涉及到这种汞的排除最终会对人类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确破坏环境的行为会最终对人的生存造成实质上的损害,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除了从我们上文论述的教材内容,实验课程和社会热点三方面出发外,在生物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说结合日常生活,结合社会实践等。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的指向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地实现生物学科的学以致用,践行生物学科的新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高红萍.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式探究[J].赤子(中旬),2013,(10):99.
[2]李雪青.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J].生物技术世界,2013,(10):101.
[3]马春红,马雄平,雷超.高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18):176.
作者:唐艳梅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的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摘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实践
生物,是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是一门专门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生命现象和活动规律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的自然科学[1]。高中生物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课程,蕴含着许多传统文化思想,不仅能教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命与自然,而且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了严谨、积极及客观的态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传统美德教育是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流传下来的,它不仅是现代教育的基础,也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升华,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2]。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勤奋刻苦、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等都是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目前素质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目标之一。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和不朽灵魂,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搭建师生情感的桥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生物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加学生振兴中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责任感和意识。另外,生物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要求实事求是,必须用客观事实说话,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及生活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的实践
(一)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高中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生涯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形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和才干。高中学生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与初中生相比,他们的认知水平更高,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个性发展更鲜明,自我意识、主动性和目的性也更强[3]。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化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诱惑也随之靠近,高中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网页、游戏甚至的影响,变得性格孤僻、暴躁,失去纯真和基本的道德,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节,让学生了解构成生命的元素,了解生命之源,从而明白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来之不易的,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黄、赌、毒”及一切有害生命健康的事物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中一切困难的态度。(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生物的发展和自然环境两者之间本身就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生物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同样自然环境也依附于生物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中渗透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的意识是每个生物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使命。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及《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章节,让学生掌握大地万物的生长、繁殖过程,贯彻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其通过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维持着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并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另外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开采及破坏等实例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对自然植物树立起敬畏之情的同时,也明白破坏生态平衡的危险性,从而知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地域辽阔,拥有众多气势磅礴的山川和秀丽的河流、湖泊的国家,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人文风情、自然景观和产物,一朝一夕、一年四季均各有差异、各有特色。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特有的产物,并详细介绍家乡的生态资源,一方面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加深他们对家乡的认识。另外,在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将学生引入到大自然中,与大自然进行亲密的接触,感受到家乡的亲切及生物多样化,并通过网络等途径,播放祖国秀丽河山、动植物的图片及视频,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自豪感,增加振兴中华和为家乡做贡献的责任感。(四)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实事求是是最基本的传统美德之一[4]。生物本身就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其所有的起源、发展、结论都要求实事求是,必须用客观事实说话,要有充足的证据。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通过生物实验,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能主动的思考问题,并勇于探索;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让学生明白科学是绝对严谨的、真实的,而不是胡编乱造来的,只有拥有切实、充足的证据和道理才能让他人信服。
三、结语
新的时代造就了新的教育形势,当今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教材中的相关重点知识,而且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并加强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以及实事求是、严谨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徐慧琴,曾丽霞,何桢,张灿,杨雪,熊丽,刘德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92-94.
[2]李影.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15:240-241.
[3]邓小玲.浅议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54-255.
[4]马驰.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13.
作者:马春贺 单位: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