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物教学中渗透农村生态教育的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物教学中渗透农村生态教育的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物教学中渗透农村生态教育的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提出了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农村生态教育策略,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生态教育方法;注重课外实践,在探究中丰富学生的阅历;提高思维层次,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辩论赛。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农村生态教育

一、农村生态教育的重要性

建设美丽中国必然要有美丽农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更不能缺位。改革开放后,众多农村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虽然进行了一定治理,但依然存在不足。而高中阶段,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探究能力,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生态文明教育以促进新农村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乡村”是近几年国家重大会议常提的热门词,为了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早日建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农村,国家应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育农村生态文化,推动农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从而发展农村生态文化新型行业,带动农村生态旅游。

(二)提高环保意识

我国农村整体生态意识淡薄,而政府部门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导性力量,尤其是与老百姓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既是农村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导者又是受教育者,更应该具有高于常人的生态意识。而现实是在农村地区,或者是一些偏远山区,生态环保的宣传一直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基本还是口口相传,这就需要教育者用更好的手段补齐这个缺口。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农村生态教育的策略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新生态教育方法

生物这门学科来自生活,又深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观察、思考。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仍然注重传授考点知识,忽视了学生应该具备的人格修养,更没有将真正的实例应用到教学中去。例如,在教学“其他植物激素”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基本内容,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它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关注国家提出的有关农村生态环境的一些解决措施。在“其他植物激素的应用”一节中,教师可以运用投屏技术为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感受植物激素的基本运用过程,同时强调其为农业带来的改变,让学生明白学习生态知识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还可以融入社会实践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以模型来表达自己的创意策略,教师还可以利用投影技术让学生的成果得以展示,强化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感知能力。

(二)注重课外实践,在探究中丰富学生的阅历

要想生态文明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还要结合真实具体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探究中丰富自身的体验,从而使学生明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2]。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要讲述基本理论知识,还应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当地农村的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恰当的教学设计。笔者以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为例,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含义,并结合课外实践资料分析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上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看农村具体实施的计划,并进行小组讨论记录观点,从而开阔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振兴乡村的责任感。

(三)提高思维层次,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辩论赛

教师一味地宣传和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这样不能很明显地提高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时间长了后学生的这种心理就会淡化[3]。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举办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农村生态的资料,注重归纳总结在环境当中存在哪些严重污染现象,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树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例如,在高中生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乡村农业发展是否应优先于环境保护”为辩论课题,引导学生以“当地农村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现象”为主题进行资料的收集,以辩论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化,使其主动付出行动来保护身边的环境。高中阶段没有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资源,生物教师应深度掌握生物教材,从多角度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并结合社会热点举办课外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四)优化教学,给予思想碰撞

教师可采用不重样的教学方法,如利用概念图、模型、实物等,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获取信息[4]。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三节时,针对教学中所提到的景观设计师,教师可以播放学生分组拍摄的真实农村景观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向学生推荐书籍和电影使学生对农村有更全面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农村生态建设问题的思考,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如何探索农村生态教育的有效途径,更值得生物教师思考[6]。通过在农村生态教育中渗透美丽中国和秀美家乡的责任感、尊重生命与热爱生命、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可持续发展观等,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师要立足教材内容,从当下农村的实际问题出发,巧用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不断创新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目前与高中生态知识相关的教育仍局限于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很少,学生所学的知识只能停留在理论上,无法真正地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探究并总结出一套有效且可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农村生态文化,进而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乡村振兴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地。

参考文献:

[1]陆林,任以胜,朱道才,等.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2]梁雪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8(20):42-43.

[3]陈睿.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态教育渗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68-169.

作者:亢绍卿 黄秋玲 马姜明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