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近年来,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并在模式构建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1]。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重新明确了职业教育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医高专院校作为输送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主要来源,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人员,促进我国医学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课程思政上任重而道远。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其他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入校的第一学期,正是新生思想的萌芽阶段,此时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堂,挖掘生物化学课程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于增强医者使命感和奠定正确的医学价值观尤为重要。自2018年开始,“00后”学生进入高校,他们成长在一个思想舆论相对多元化的时代,网络和社交媒体伴随他们的成长[2]。对于这一代青年学生的培养,必须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把握他们的思想特征。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双向互动式”的教育[3],照本宣科式的方法已不再适用,需运用科学的、灵活的、形式多样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知识、掌握真理。我校在课程思政探索中,利用移动教学平台的辅助作用,增强课程的时代感和同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准备阶段

1.1充分挖掘生物化学课程中的价值追求和学术精神等思政元素。讲授绪论时,可增加诺贝尔医学奖与生理学奖得主的相关新闻,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探索科学的过程,追求真理的历程,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坚定辩证唯物观,提高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精神上得到升华。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的突出贡献,是他首次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965年,也是我国在世界领域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通过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意识,坚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在糖脂代谢的讲授过程中,始终贯穿“健康中国”理念和目标。本着以防为主的思想,关注人类代谢相关疾病,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具有“仁心仁术”的卓越医学人才。在基因表达调控授课过程中提及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存在高度的未知性和潜在危险,是科研自我约束力缺失的表现。生物化学课程中还有许多专业知识体现了对立统一、质变与量变、否定之否定等哲学观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1.2建立课程资源库,利用移动端推送和相关资料。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制作在线视频微课堂,丰富教学资源;关注医学创新和大健康,依托课程微信公众号,实时给学生群体推送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的PPT,聆听权威的声音;在实验课中,增加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教学实施(以血糖调节为例)

2.1课前。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师德”为核心引导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授课过程中。首先,作为专业基础课教师,要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授课的同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4]。其次,教师需在每次备课过程中对课程思政内容有所准备,且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于“如何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显性教育中”进行系统性构建,利用移动教学平台精心设计风格多样、活泼有趣的个性化课堂。最后,课前预习任务:(1)阅读教材:基于糖代谢知识来认识血糖调节;(2)观看线上微课:饮食中的糖、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低血糖自救食品等;(3)预习后带着问题进课堂: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上升,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建议大家如何控制血糖,为健康中国助力。2.2课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任务驱动的小组讨论为辅,中途利用学习通App穿插进行随机选人、快速抢答、小组竞赛等环节,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趣味性,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讲授基础知识后,采取PBL法引领学生认识糖尿病,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如何通过饮食和运动预防糖尿病”,通过查阅资料回答“常用的治疗糖尿病药物有哪些”。根据个人表现给予平时分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部分可重点挖掘的内容有:(1)生酮饮食健康吗?(2)我国自主研发糖尿病新药———HMS5552,一种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的机制探讨;(3)以“黄连素”为例,引入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的贡献,增强医学生发展中医药的意识;(4)引入卫生经济学概念,代谢相关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强化学生预防重于治疗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一直是医者的神圣使命[5],“健康中国”任重而道远。2.3课后。通过学习通课后练习、专题讨论;微信群与学生互动,实时问题反馈。学生根据自己课堂掌握情况和需求,有目标、有步骤地展开自主学习。成果展示部分要求每个学生课后按照要求完成练习(线上打分)和真实案例采集,小组成员需查找资料,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然后归纳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形成小组成果并在下次课堂上汇报,每次由不同组员上台汇报讨论结果,课后将修改稿和反思总结到超星学习通平台上让所有同学共享,该部分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档资料转化为可重用、可再生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改革资源,以促使教育系统进入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超循环”和自组织系统[6]。关于拓展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

3评价阶段

传统的评价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结合移动教学平台的混合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学习通中可由教师设置权重(见图1),系统自动生成学生平时成绩,大大减轻了形成性评价的工作量,有利于推动教学工作的良性循环。

4教学效果评估

笔者认为,评价目前的教学方式是否能够将思政目标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的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1)衔接不突兀,学生能自然接受;(2)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3)能够有效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力;(4)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和深化。针对以上标准,通过问卷星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所授课两个班级的160名学生,由调查结果可知(见图2),依托移动教学平台的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师生互动频率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良好。移动教学平台可将移动学习、移动阅读、移动教务和移动社交有机融合,不仅增加了课程思政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灌输式教学的不足;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科学育人与学科育人有机结合,构建了线上线下同向同行的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姚高翔,李春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应对策略[J].高教论坛,2018(11):7-9.

[2]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28-29.

[3]陈洁.论体验式学习在高职思政主题教育课程创新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36):128-130.

[4]刘升长,翁美芝,舒青龙,等.加强基础医学课程思政教学,促进医学人才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33-134.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6]桑新民.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双向建构与整体生成———创造全球化时代的学习文化与教育智慧[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125-127.

作者:欧阳满 郏弋萍 刘小龙 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