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并且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文章从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希望能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方法
引言
初中生物学科对学生了解自然、生命奥秘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生物知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发散性思维的简述
发散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主要指的是能够对思维定式进行有效的突破,虽然从同一中心点出发,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从而使思维的拓展性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进而使创造力也得到明显的提升[1]。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学生需要对大量的生物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使其思路更清晰、更广阔,并且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中,仍有教师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即教师讲解课堂内容时,学生被动听讲。这样会使学生感到生物知识枯燥乏味,无法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也不多,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地掌握,从而不利于实现知识有效传递的目的。
(二)对发散性思维的重视程度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重视,所以在开展生物教学活动中,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讲解,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能依靠教师提供的方式,逐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2]。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方式
(一)巧妙设计疑问,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在讲解生物知识时,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使问题情境由单一性向多层次、多方位转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激发。例如,在讲解“人体的消化和吸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吃东西时的感受,然后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吃馒头的时候,会感觉越嚼越甜?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否与淀粉转变有关?食物消化需要什么条件,食物在哪里进行消化,最终会流向哪里?”由于问题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使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从而使其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他们能够逐渐脱离对教师的依赖,形成独立思考和不断探索的习惯。
(二)改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为了使学生的能力和性格得到统一发展,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有效培养,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个性等,使学生能主动亲近教师,进而为课堂知识的有效传递提供保障。其次,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改变,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3]。例如,在讲解“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内容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知识问答竞赛,由于各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多样化,因此,这项活动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活,丰富学生的思维载体初中生物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较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来切入教学,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思考:夏季人们喜欢在树荫下乘凉,为什么在树荫下乘凉比在屋檐下乘凉更凉爽呢?之后,教师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讲解,学生就能明白植物的蒸腾作用产生了水蒸气,水蒸气能够吸收周围的热量,因此树荫下乘凉更加凉爽。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的理解更深刻,而且学生能够将生活现象和生物知识进行联系,有效培养了其发散性思维。
(四)拓展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初中生物教材不同章节的知识虽然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使学生有效掌握生物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联系性和独立性[4]。因此,教师要对中心课题进行有效设计,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丰富,同时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阔度。例如,在讲解“水中的动物”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以青蛙为例,让学生思考其他在水中生活的动物与青蛙有何异同,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青蛙的益处进行展示和讲解,使学生认识到青蛙的数量降低,会导致害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产生直观的印象,而且会积极思考,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构建知识结构和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五)加强对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通过观看实验,学生不仅会对知识产生直观的感受,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需要对观察对象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以使学生更顺利地完成实验[5]。另外,教师需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让他们结合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他们发散性思维的提高提供保障。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一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内容,即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现象,然后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分裂和分化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预判,进而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提升其学习效率和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慧.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成功(教育版),2010,08(10):128.
[2]周敏.加强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探微[J].新课程•中学,2018,32(11):194.
[3]顾华.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文理导航(中旬),2018,17(11):67,69.
[4]郭武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8,11(36):193-194.
[5]顾惠珍.发散性思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8,05(08):50-51.
作者:林丹丹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仁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