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核心素养下的生物教学策略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的重视度逐渐加深,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特别是核心素养被提出,其不仅为教学实现有效改革给出了新方向,而且还可以使学习的相关知识逐渐转变为在个人发展中的品格以及能力。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其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关注自身的逻辑性,将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进行拉近,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实现良好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生物开展教学中对其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实施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主要就是对生命现象实施研究分析及概括,并在此基础上对生命活动的具体规律进行提炼的科目,其与其他学科相比,对生命的本源以及生物本体实施研究的学科,其具备的学科特点本来就和生活具备更强的相关性。因此,学生在对相关生物知识进行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更需要关注生物学科具备的实用性,以此使其成为学生个人实现长久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核心素养当中的要求,对学生具备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实施指导,从而使学生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激发,并促使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1.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培养过程中,通常会存有以下几点问题:(1)过分注重知识性。高中生物的课堂上,大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重对生物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在教学中过分的知识灌溉,通常会造成课堂的枯燥乏味,并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无法促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再加上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科学精神各个方面缺乏重视,这都会对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影响。(2)教师模式较落后。在对高中生物开展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进行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对于生物学科而言,由于其相关内容通常比较抽象,如果只是生硬化的讲解,学生就无法实现有效的独立思考,对于较晦涩的概念,学生通常无法理解,这就会对其生物学习的兴趣造成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教学模式的落后,部分成绩较优越的学生通常更注重应付考试,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能力不足的现象。同时,这种应试教育的形式,还会增大教师的压力,教师更多的关注点是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3)教学设备缺乏。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作为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更注重通过生物实验开展教学,但是,由于学校自身经费的限制,生物教学相关的教学设备及器材等都较为缺乏,这就致使在实际教学中只能依赖于语言描述,无法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这种状况下,不仅会影响生物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2.1探究式教学情境的设计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自主的学习能力,并逐渐转变为对知识充分掌握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趣味性较高的教学活动进行设计,让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思考以及对问题实施探究的机会。对研究式的教学情境实施创建,通常能够有效满足对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的要求,教师则需要在学生对生物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掌握的前提下,选择难度适中、易研究、与生活具有较强相关性的研究型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维点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使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2]。例如,在对《植物光合作用》进行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道具,通常为绿色盆栽;其次,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绿色盆栽进行观察,对植物实现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产生的产物等进行猜想,并根据自身的猜想对绿色盆栽实施对应处理,并对实验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并将其制成具体报告,在生物课堂上开展讨论。在实际探究前,学生需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充分的了解,这也可以使学生的猜想更具有方向。生物课程的实验操作通常较简单,不会花费学生较多的精力及时间,且在实际实验中,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的对实验的探究性进行感受,学生根据生物在相关规律下实现的变化进行充分参与,通常能够使学生对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印象更加深刻。另外,学生通过实验,还可以对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多样性进行充分感受,以此使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及探索热情得到有效激发,通过兴趣的驱使,可以使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而在探究式的学习情境下,还能够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践中得到培养。
2.2直观性教学模式的采用
对于生物学科而言,其研究的主体通常为较为复杂且多样化的生命系统,这就使其具有较高的研究难度以及重要性。生物学科实际属于一种科学,其固有的相关方法以及模型均需依赖于现实,需要将实际作为基础,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对探究思维以及理性思维的科学性进行充分体现,因此,在对相关重点及难点问题实施教学时,需通过直观性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上存在的困难进行解决,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对自然当中的精密且复杂的生命系统实施感受[3]。例如,在对细胞的有关知识开展教学时,学生通常会出现理解困难现象,通常指细胞属于生物体的主要构成单位,通常是肉眼无法直观的,关于细胞的知识只是来源于书本上的截图,这就致使学生无法对其进行深刻理解。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在课前需对细胞器的相关细胞模型进行准备,或者是指导学生在课下通过彩纸卡片制作出简单的细胞模型,在实际制作的过程中,教师需指导学生思考:细胞核属于细胞当中具有核心功能的一个细胞器,其需要表现出既小且重要的形态;而线粒体主要的作用就是为细胞供应能量,其通常包含较多对能量进行生产的“小工厂”,在对其模式制作的时候,需作出重点标识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其所培养的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科学探究,其指导学生在具体生活中,也需要持有严谨的态度,并做到主次分明,对相关问题进行积极的解决,从而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并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
2.3问题型开放式教学情境的构建
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并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和生活紧密联系,对学生具备的生命观念、社会责任进行培养,教师通常以社会当前的热点话题,指导学生对相关生物知识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例如,社会中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情况,或者儿童由于长期食用某事物而产生的身体缺陷等,这些问题通常与生物课程中的“人体生长所必需的化合物”章节具有直接联系,以生活现象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与探究,如食物当中的什么激素能够造成早熟状况?小儿出现肥胖是摄入什么成分较多导致的?然后指导学生依据食物金字塔,对合理的饮食进行设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实现良好生活,而且还能够激发其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科素养的培养通常对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对教学的新方法以及新视角进行不断发现,并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根本,对生物教学的具体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满足生物课程的教学标准。对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实施培养,通常在生物教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能够促使生物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珠.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18.
[2]李明艳.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171.
[3]崔龙梅.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学习[J].中学生物教学,2018(22):30.
作者:陈菊芳 单位: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