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学论文(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教学小组学习模式

一、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学习模式

1.小组学习模式在问题讨论中的应用

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生物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问题讨论中实施小组学习模式不仅能够确保问题讨论价值的高效实现,而且能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大大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细胞的癌变”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

①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的关系?癌细胞具有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吗?

②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

③为什么正常的细胞会发生癌变?

④如何预防细胞癌变?……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为高质量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生物学科的问题讨论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小组互相交流中生物素养也得到培养和提高。

2.小组学习模式在习题讲评中的应用

习题讲评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型,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以往的习题讲评中,不论是讲答案、讲题意还是讲方法、思路等采取的都是教师一讲到底的模式,甚至对于一些教师自认为是“简单题”“基础题”的练习采取的是“不讲”的方式。久而久之,讲评课就变得枯燥不堪,而且也将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遗落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改变讲评模式,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其中,目的就是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以确保生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该题是2014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部分的一道选择题,该题从难度上属于识记题,并不是难题。所以,在讲解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来对该题的考查点(基因的表达式和核酸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并对错误的选项进行改正。这样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助于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效率。

二、实施小组学习模式需注意的事项

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呢?首先,分组问题。在分组时,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其次,教学思想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思想已在我国实施多年,一些教师一时之间难以转变,导致小组学习模式流于形式,也就是说,一些教师仅是在表面上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却并没有给学生搭建小组学习的平台,也没有给小组学习留出时间,最终导致课堂换汤不换药,小组学习模式的价值得不到体现,等等。因此,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这些问题,并有效地进行避免,以确保生物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小组学习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生物课堂注入了生机,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了课堂教学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也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作者:孙辉 单位:乌鲁木齐市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一、立足教材———从学科知识中增强环保意识

从学科属性来讲,生物学本质上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与发展的规律,而环保只是学科特征中的其中一个,因此,即便有涉及相关的环保知识,教材中大多也只是一笔带过或简单地讲解,如上文提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中人口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等。因此,教师要想很好地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就应当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当然这不意味着教师需要特地花费很多时间。一般蕴于其内渗于其中来讲,教师可以在拓展时适当地联系实际,借用生活中的实例来阐明相关的环保内容,或者及时点拨或纠正学生片面的环保认知。比如必修三第六章中第二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提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观点并不是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开发。人类还是应当根据不同物种的增长规律来合理适时地利用资源,“合理开发是最好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必然的选择。总体上说,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环保视野。

二、联系实际———在生活实践中强化环保责任

1.引入实际环保话题

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是每一个公民都责无旁贷的义务,即便有心无力而无法为环境保护做出更多,但最起码应当保持着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时,还应当引入实际环保话题。如上文提到的关于空气污染与净化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柴静《穹顶之下》这一热点事件,抛开各个新闻媒体对这一视频短片的评述,且看看柴静借助这一视频想要给我们讲述的包括中国当前的污染程度现状、原因、措施、治理的痛点和无力点等,在这些“大话题”下,通过分条缕析我们认识到在碳排放中,家用散煤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废气排放量对大气污染的贡献可能是不分伯仲,这意味着家庭燃烧的劣质煤污染环境的能力竟然丝毫不亚于发电厂,这对于许多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震撼的认识,因为我们可能根本不知道!由此可见,假如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能够合理地引入实际环保话题,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知,而且会在理论与知识两者交融的过程中认识到新的问题甚至是摒弃自己之前粗浅甚至错误的认知。

2.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为例,实际上,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关于转基因的好与坏一直备受争议,而不论是2002年的转基因混进美国大豆,还是2009年的加拿大转基因亚麻污染,“基因污染”似乎越来越备受诟病。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组织一次主题研究活动,以“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为主题,让学生自由地以多种方式去探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开放性的研究学习中,学生既可以采用文献调研法来收集关于这一话题的各个观点并梳理成册,还可以深入去有销售转基因食品的超市或卖场,与客户或导购员进行对话来收集市民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又或者以辩论赛的形式来讨论基因技术对环境保护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等。总之,就是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研究这一问题。通过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自然地了解到更多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知识,而且会在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这对指导并规范学生本人的环境保护行为也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3.结合公益组织活动

在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教师可以适当地通过户外教学来与这些公益组织合作。比如在“地球一小时”这一全球节能活动中,世界各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有相应的环保组织在当天组织富有意义的活动,如利用废旧电池来发电的“不插电”环保活动,如利用太阳能来发光,如利用新型环保材料的蜡烛进行照明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公益组织所举办的活动通常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或响应某个方面的活动,它可能与教师的讲授教材不是完全符合,但这并不影响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因为环保教育应当成为贯穿生物教学过程始终的内容,而不是特定或阶段性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平常就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多关注社会上的相关公益组织活动,在合适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或热烈讨论,以增长个人的环保见识或为环境保护贡献一己之力。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及发展息息相关,它需要得到每一名公民的重视与保护,对学生来讲,从学科属性而言,生物是所有学科中与环境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不论是教材内容本身,还是学科知识要求,它都可以与环境教育自然合理地结合起来。因此,广大生物教师就应当充分尊重并发挥生物学的学科属性,从立足教材与联系实际这两个方面出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实际上,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它不仅需要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需要教师“润物无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教材并结合实际的环境话题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的环保行为,以提高环境教育的成效。

作者:胡进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高中生物是需要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协作探讨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基础学科。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师生交流互动,这对学生生物学习十分重要。要想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打破“不问”的僵局

学生问题意识差的最重要原因便是“不问”,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心理顾虑,消除其自卑心理,逐步打破学生不问问题的僵局。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成功情境”,就是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一切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生物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获得心理上的愉悦。生物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提问”向主动“索问”转变。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更要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其体味成功的喜悦。例如:在对“光合作用”实际应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提问:“为了提高室内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哪些可行性手段呢?”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其中一个声音因缺乏自信滴滴地说“养小动物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这时教师应予以表扬,增强其信心,这样下次便会有更多同学主动探疑和答疑了。

2.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参与中渗透问题意识

学生有效参与高中生物课堂,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具有重大意义。有些高中生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上从不主动参与,更遑论主动问问题了。因此,生物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问一些学生能够参与的问题,真正使教师的“教”与学生“学”完美统一,相互促进。这样,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融洽氛围中,问题意识被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例如:在“细胞的分化、癌变与衰老”一节中,由于学生对细胞分化、癌变等没有直观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效果会很差。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并说明课堂教学中会挑选同学上台讲解本节课内容,而台下同学可向台上讲课同学提问问题,这样台上台下互动,教师指导,既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问题气息浓厚的生物课堂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只有教师讲解的声音,而学生自主提问、讨论探究的声音却很少,课堂死气沉沉。针对这一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应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引入法、选取故事激发法、挑选实验演示法等方法使问题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设置疑问进行引入,询问学生“是不是自有地球以来便有人类的存在呢?”问题一出,学生肯定回答“不是,是进化的结果。”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迅速高涨起来,这时教师故意引而不发,学生脑海中便出现各种关于生物进化的疑问,很自然跟着教师进入新课的学习。学生脑海中的各种问题也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答,在问题气息浓郁的高中生物课堂,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全面培养。除此之外,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创设问题情境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和推动的作用,问题意识的培养始终要落实在学习者本身,因此,学生要注重在生物学习中自主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质疑、探疑、析疑、解疑、答疑”的能力,促进生物成绩的提高。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问题意识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并不是凭教师一时兴起、学生心血来潮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所有高中生物教师基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孜孜不倦地付出和努力,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探索才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作者:朱成安 单位:宿迁市马陵中学

第四排:高中学生物有效性教学研究

1关于生物教学有效性

1.1实现有效性的有利条件

随着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对于高中生生物有效性教学的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建设性的成果,这给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精神上的支撑。并且由于以生物学科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在近几年来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升高,这些都极大地有利于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1.2课程讨论范围

1.2.1研究的假设与反思教师行为完全可待分析研究;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通过教学行为的改变而得以改善;有效性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帮助师生共同发展,提高课程质量与效果。

1.2.2评定教学中的有效性首先是要根据生物知识拓展能力的提高,能够以生物知识为导向认知未知的现象,并提出新的疑问,描述现象和问题,以及其发展趋势。另外一个评定标准即高考成绩,这里就不再赘述。

2增强训练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来说,严格训练都是必须走的道路。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学科学习的基石,才会有进步、提升和拓展的空间,虽然一直有人反对题海,适当的训练、精炼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完全靠题目或者完全不做题,都是不利于学科能力的发展的。

2.1严格训练

训练的严格不仅在于题目的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做题前的温习与否、做题的严谨程度和做完题目后的反思都决定了训练的严格程度。训练量在之前已经做过分析,至于所学新知识的训练题目难度的选择,课后练习题是首选,因为课后题基本都是老师多年来的经验积累以及所学知识的全面回顾,可以加深印象的同时感受该部分知识的衔接关系,帮助自己梳理知识脉络,更好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2.2坚持做训练反思总结以及反馈

拓展学生的训练题做完之后如果对其置之不理,是很难有大的进步的,这样做也是对题目、时间、精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倘若不进行仔细的反思和错误更正,之前不懂的还是不能懂,真正练习起到的加深印象的作用,同样也是要通过反思才能达到的。如果按照严格的训练过程不断反思、反馈和改进,熟能生巧以后,拓展也就是仅仅只是题目在形式上的转换,已经不在话下。

3结论

教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内外因素都很重要的艺术。一方面教师的工作要做勤做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尽管教育工作者们已经在这两条路上做了很多尝试,仍然不能避免消极情况的发生。除了本文中所提到的,包括实施爱与宽容的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人格魅力、坚持保质保量训练以及反思总结这些方面以外,有关中学生有效性生物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行为上的细节问题等,仍然有待追究。

作者:王长德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第一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问题和对策

一、问题解决对策

根据以上提出的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丰富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设备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设施(PPT,实验室),使知识传达变得多样化。对于大型试验、相关教学点可能缺乏试验器材及空间,对此,可以知识细化,对知识涉及的关键部分进行分拆代入,进行仿真试验,让学生体会相似点,激发试验热情。

2.强化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增强主观能动性

通过分组学习、知识答辩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拓宽知识接收渠道,达到内容及时消化、知识结构及时建立的目的。

3.改变教学观念,理顺教学层次

作为教学内容的直接传播者,老师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但迫于教学压力,囫囵传授者不在少数,学生接收到的知识也变得模棱两可,不成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老师应着重改变教学观念,以高效为目标,课前理清教学层次,讲难点、圈重点,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授课效果。

4.精益求精,具备批判的眼光

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理解方式却偏向于主观,随着知识不断深化,相关历史结论便具有某种可延展性。因此需要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储备,养成以科学批判的思维想问题,处理问题。对此,学科科研机构要本着务实创新的原则,深耕教材,总结新成果,在继承前人智慧结晶的基础上,批判发展地对待学科建设。

5.增强教师综合素质,打造精细专业的学科队伍

教师作为传播主体,是教与学过程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因素。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需要学校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发掘锻炼生物教师的授课经验,如定期举行优秀教师评比,及开展高水平教师观摩课,在比较中提炼学科技巧。

6.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时交流总结经验

鼓励对生物课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分享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交流学习经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本着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对生活实际中的生物知识,力争做到融会贯通,达到对知识的深层吸收。

二、结语

新课改的实施,既暴露出现存生物教学体制下的问题,也成为学科深化进步的契机。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只有在互相支持,彼此改变中,才能推动生物教学更加现代化。

作者:王晓琴 单位:福建省诏安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一、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学生向往生命,并且愿意通过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给学生展示美好的生命,让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例如,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菊花和月季,让学生了解菊花的培养、生长和绽放,通过真实的图片给学生展示美丽的植物。又如,在“生态工程”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或者音像资料,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生态环境的美好,并对大自然的魅力所折服。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生物的伟大,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同时也能够领悟生活的美好。基于此,学生才能变得积极,才能更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活,并且开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逐步实现人的价值,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尊重与重视学生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出发,要散发个人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感受教师的人文精神,并受到正面积极的影响,由此产生人文精神。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与重视学生,同时要进一步关心与关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温和的态度面对学生,要对学生保持微笑,同时要肯定学生的观点与建议,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认可。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克隆人是否值得提倡?”的问题引起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此时,教师并不直接干涉学生的思考,要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身的观点。部分学生认为克隆人值得发展,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这种行为有悖于伦理。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认可学生的思想。基于此,学生才能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认可,才能认清个人的价值,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符合了人文主义精神,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进而实现生命的价值,创造更好的生活。总的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反思,使人文教育进一步渗透到高中生物的教学中。

作者:李程程 单位:宁夏固原第一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师生之间信息共享

众所周知,在这个信息共享的时代,人类通过交流可以交换彼此的经验信息,所以才形成多信息发展的时代。每一名高中生都具有独特的思维,只要与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并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就能达到巩固并发现新知识的目的。例如,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换取不同倍数的显微镜进行观察植物,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夯实课本的内容。在此过程中,不但可以让抽象难懂的生物知识变得更易于理解,也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同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激发每一位学生思考,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己动手解决自己的疑问。

2.重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运用能力

因为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只把简单地传授知识作为教学任务,而是需要主动去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其详细地解决疑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生物学中的乐趣。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也是老师应该着重观察的,并使其能够在生活中充分运用其所学的生物知识。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需要激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所有知识,而且可以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创新。例如,近些年来社会一直争议不断的利用B超检查婴儿性别的问题。只要是学过生物的高中生,都应能理性地为老一辈解释其原因并不在于女性。因为女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X,男性的染色体组成是XY。女性多数只会产生一个卵子,而男性的精子却有两种组成方式,一个是X,另一个是Y。当女性的X卵子与男性的Y精子相结合时,会形成XY染色体,性别就为男。当女性的X卵子与男性的X精子相结合,会形成XX染色体,性别就为女。所以,婴儿的性别是由男性决定的,也是随机的。3.大力开展学生自主实验“实践出真知。”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理论。现代教育往往颠倒了二者的顺序。所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且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才是最优选择。例如,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当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课本知识提出将淀粉换为鸡蛋液等新的实验假想。老师应充分肯定学生设计的新的实验假想并鼓励其通过实验找寻答案,确定淀粉酶真正的性质和作用,以此使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结语

在这个创新型的社会,全方面培养学生已成为必然要求。生物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充分的优势。通过学习生物,学生可以充分结合生物能力与科学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基于它的重要性,采取高效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能力也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问题。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问题是思考的前提,学生一定会产生各式各样的疑问,只要教育者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自己去设计课题,并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让其选择实验器具自行进行实验,一定会提高学生创新思想的能力。

作者:刘丽平 单位:广西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面对众多的生物实验,其中包括很多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实验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和现象;最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进行分析、讨论及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尽量自主性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这样,学生就能对生物学的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培养创造能力有很大的促进。另外,教师还应根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或变换条件,也可让学生自行重新设计。这样,学生在面对同一个实验时,会以不同的创新思维、角度去开辟多种多样达到实验目的的途径。通过大量的实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研究“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时,把验证实验变为部分探究实验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设计情境,明确问题。教师给学生展示实验情境:选择三盆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小植物,第一盆每天浇灌蒸馏水作为对照组,其他两盆分别浇灌等量的淡盐水和浓盐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中。因此,教师要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如“为什么植物经过两种不同的盐溶液浇灌后生长情况会有不同的变化?“”植物是如何吸水和失水的?”经过一些探究式的引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设计实验的假设,然后设计合理的验证实验,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显而易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加强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生在生物课堂上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有时会比较单一和无趣。有一些丰富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常规限制,极具实践性和创造性。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适当鼓励学生参加一下课外的生物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为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可能涉及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接触过的生物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大量地查阅资料,发动自己的观察能力,自行地去解决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问题,这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目前最常见的生物课外活动就是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了,下边列举一些生物奥赛培训中的阶段性培养原则,从中可直观地看出这种课外活动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在高一学年,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完成高中生物的全部教学内容。开展基本实验操作,以初、高中生物学为主线,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2)在高二上学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思路。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教参”水平,同时,实验方面也要拓展,课本上的选做实验也要让学生尽可能完成。

(3)在高二下学期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加强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能力的拔高,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以一些高中生物教学课程中的实际范例研究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个策略。分别是:训练学生的开放性思维;注重学生的实验环节;以及强化学生的课外活动。当然,在高中生物学习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笔者抛砖引玉,也希望这些策略能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作者:何天权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激励方法运用

一、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教学是为了学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他们的所有评价活动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一切评价都应基于学生的进步。

2.鼓励性原则

教师应采取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包括鼓励性语言、信任的表情、及时的肯定等,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

3.递进原则

激励学生时要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困难,一步步引导学生分析,并依次给予鼓励,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在课堂教学趋于高潮时,教师的鼓励性语言就会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4.导向型原则

导向型的激励,比单纯的直接激励更有效果。比如“你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很深入,下面我们来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样的引导语,委婉地指出了学生回答的不足,但并不会给学生造成难堪,因而更有益于课程目标的达成。

5.复合性原则

除了语言,肯定的笑容、鼓励性的点头、拍肩膀,都会达到激励的效果,能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获得学习的动力。

二、以案例分析激励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研究题目:激励方法对高中生物教学的影响。研究对象:某中学高中某班全体学生。研究背景:该班学生生物理论基础较差,对生物学习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作业完成马虎,对生物兴趣不大,成绩不理想,课堂气氛沉闷。研究目的:如何用激励性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内容:细胞的生活环境。研究过程:创设情境,引入主题。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吃过桃子吗?学生答:吃过。教师再问:那大家吃了桃子之后,血液中的PH值会不会降低呢?让学生回答,并争取让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对于答题不准确的同学,教师可以说(同时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手势):真是可惜,离正确答案还差那么一点点,再想一想。对于答题完整准确的同学,教师可以说:谢谢你的演示和说明,省了我不少时间。提问完毕后,教师要对所有答题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大家都说得非常好。之后引入主题。研究结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印象较深,对相关知识富有兴趣,有想要学习的欲望。有效的激励方式,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维护了他们的尊严,还帮助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使其能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激励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不仅需要生物知识应付考试,更需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认识到生物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实际意义。通过日常生活中生物知识的运用,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出一双善于发现知识的眼睛,还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遗传学时,就可以联系到人类自身的遗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观察,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尴尬,并给予宽慰;在学生取得好成绩时不吝于用语言表扬。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会极大地帮助学生摆脱苦学的烦恼,发展自身创造力,积极配合教师工作,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3.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语言

对于高中生来说,已经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较为成熟的想法,普遍性的激励语言已经不能产生效果。教师要力求语言灵活多样,多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如网络上流行的“太赞了”“高大上”等,贴近学生生活,更易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适度,不能过分夸张。真实合理的评价语言,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作者:丁启理 于红艳 单位: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研究

一、高中生物教学改进策略

1.夯实学生生物基础知识

高中生物教师应采取测评以及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情况,尤其应明确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而后结合教学内容加以合理安排,定期为学生进行讲解,使每个学生充分理解生物基础知识,领悟生物基础知识内涵。同时,生物教师还可将生物基础知识编辑成册,而后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闲暇时间加以消化与吸收。另外,高中生物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及时指导,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知识需要灵活应用,做到有的放矢,为高中生物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与模式已很难适应当今生物教学实践要求,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在课堂上通过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讨论、交流等,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方法要多样化,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生物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积极采用分组讨论法、分组竞争法、动手实践法等,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3.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为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积极寻找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的切合点,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其次,积极学习多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制作出让学生喜欢的教学课件,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呈现抽象、难度较大的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切实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二、结语

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实际来看,要想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教师应在认真分析制约高中生物有效教学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改进生物教学策略,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实现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杨青 单位:山东无棣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