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5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方法探讨(5篇)

第一篇:引导教学法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摘要: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潜能,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应用引导教学法,对学生进行课前主动预习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协作学习教学引导,提高自主探究能力;良好学习规律引导,提升生物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物;引导教学法;能力提升

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旧知回顾、新知预习、自主思考、探究质疑、合作讨论,促使学生好奇心与探究意识的充分发挥,是使学生“学得投入,学得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又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课前主动预习引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应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所熟悉的生物学科知识,在备课过程中确定好教学目标,并以此编写问题式导学案,再发送给学生,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课上的教学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对《光合作用原理》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1)观看萨克斯(德国)和恩格尔曼(美国)的光合实验微视频。对比分析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什么?实验结构中又能得出什么结论?(2)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光能的物质是什么?反应中所需的能量来自哪里?(3)光合作用中所需要的氧气是如何产生的?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哪些?(4)用表格总结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反应条件、所需物质、能量变化及反应部分之间的差异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进行课前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前预习和讨论互动中。

二、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热情并完成知识构建,这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可以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探究质疑、互动讨论和体验感悟,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对新知识结构的构建。例如,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回顾“病毒”的相关知识,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情境中。病毒具有生命物质中最重要的两种成分: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然而病毒却无法单独存活,只有侵入寄主的细胞后才能体现其生命活动。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举例说明细胞生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异同?同时,借助PPT演示几种人体细胞、原核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引导学生阅读生物教材,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并尝试动手操作生物实验,深入理解细胞功能及其结构之间的统一性。这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知识的掌握都是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等活动来完成的,学生收获了更多的亲身体验和问题探究。

三、协作学习教学引导,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协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交流,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学习活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动机,而且也有利于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树立,对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研究探索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对《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在教授完新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遗传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家庭所在社区进行走访、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整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如“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性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等。在整个小组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收集数据、资料,有的负责整理报告,有的负责汇报成果,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趣味性与参与性,让学生学习得更加投入、更加主动,教师只起到组织教学和点拨指导的作用,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

四、良好学习规律引导,提升生物学习效率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规律,认真听教学思路、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听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教师是如何引出新知识点的,是如何围绕知识点展开的,是怎么讲解的,又是如何进行规律及结论归纳的。掌握了教学思路,也就掌握了知识点学习的思路。例如,在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一课进行教学时,教师一般的教学思路是从是否有氧气参与出发,分别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场所、总反应式、能量的产生及去向进行介绍。然后对两者的相同点进行分析:其实质都是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力,并生成ATP,供生命活动需要。接着对两者的反应条件、呼吸场所、分解产物、释放能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有氧呼吸的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无氧呼吸有机物没有彻底分解,能量没有完全释放。最后对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总结归纳,两者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实质相同、意义相同,且无氧呼吸可以进化为有氧呼吸。这种思维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思路,只要学生能听明白、听得懂,就能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快速掌握。教师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引导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分析,就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或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此外,在听课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多思考,多提问,认真做好笔记。只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五、结语

引导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不仅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和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而且也让学生的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养成了好思、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习生物学科甚至其他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新明.浅谈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5(22).

[2]董树仁.例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设计[J].中学教学参考,2017(8).

[3]林彧.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重难点的突破[J].中学教学参考,2017(5).

作者:尤兰 单位:苏州市相城实验中学

第二篇:微课助力高中生物教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教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变革,尤其是教学方式。教师巧妙地将微课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能带给学生新的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改善他们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

微课是利用视频片段,来呈现某一个知识点,其教学目标明确,主题鲜明,是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某个知识点精心设计的一种教学方式。而高中生物教学难度高,教师仅靠图片的讲解,是无法把生动的生物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但微课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此外,传统高中生物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即使讲的筋疲力尽,学生也未必能弄懂全部知识点,学习效率不高。但是运用微课教学,教师可以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再配上图片、文字,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不再枯燥无味。那么,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了以下几点看法:第一,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加强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生物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也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受高考的影响,生物教师以知识点的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逐渐失去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而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多角度、立体化地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兴致盎然地理解教学内容,解释生活中出现的自然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如在教学呼吸作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把农家如何做甜酒与该知识点联系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实用性,促进学生学习。第二,利用微课教学,可以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开端。在课堂伊始,教师播放一段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视频,既能有效引入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在教学免疫调节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应先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再制作一个关于艾滋病的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HIV病毒的特点、艾滋病的致病机理等,从而过渡到免疫细胞起作用的过程,及T细胞的死亡会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的机理等知识点。这样,既能让学生了解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又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生物知识。第三,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提高预习的效果。学生通过预习,能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下节课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听教师讲,这样能减小他们上课学习时的盲目性。另外,利用微课预习,更便于教师把下节课所要讲的内容、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地预习。如在教学免疫调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这比传统的预习方式更有效。第四,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模拟生物实验。高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可囿于实验用具缺乏等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实验学生都能参与,更何况还有些实验是目前无法做到或者很难做好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弥补。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一实验非常难做,对实验过程的要求非常高。如三次过滤使用的纱布不同,第一、三次过滤要使用1~2层的纱布,第二次过滤要使用多层纱布;第一、三次过滤要使用滤液,第二次过滤要用滤出的黏稠物;在实验中要搅拌6次,前5次搅拌都要朝向一个方向,最后一次方向不同,并且动作都要轻缓;玻璃棒不能直插烧杯底部,以防止DNA分子断裂。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要用两次蒸馏水,加三次氯化钠,酒精要用冷的等。如此繁杂的程序,如果其中一个小步骤没有做好,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这个实验是比较难处理的,但是教师利用微课来模拟实验,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周丽华 单位:江西省上饶中学

第三篇:教材插图的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摘要: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插图所占比重较大,约有800多幅。插图,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时常作为第二种语言,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化,使想象过程变得更加真实。教材插图,不但能够深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生物学科素养有所提高。本文先分析了高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的呈现形式和作用,再阐述了教材插图的具体应用途径,旨在创设一个高效性的高中生物教学空间。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插图;应用

一、前言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学习质量,应以教材插图为依托,采取“因图施教”的教学形式,让插图服务于教学,且给予学生相对直观、具体的知识印象。但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教材插图的重要作用,应先探究生物课本中插图特点。然后,利用插图,丰富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强化整体教学效果。以下就是对教材插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难点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生物教学活动的不断革新提供有利参考。

二、高中生物教材中插图的呈现形式和作用

插图,是生物课本教学内容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较大。以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为例,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共有213幅教材插图,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共有152幅教材插图。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共有190幅插图。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共有103幅教材插图。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共有191幅教材插图。这些插图,主要是以概念示意、过程示意、结构模式、辅助提问、归纳概括、实验现象、举例说明形式呈现出来。总之,教材插图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语言,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可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应积极探索教材插图的具体应用方法。

三、教材插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教材插图创设问题情境

教材中的插图往往是某类知识点的代表,通过对插图的利用,可令学生快速掌握这类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某教师在高中生物人教版“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知识点教学时,为了内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先出示了一幅教材插图。接着,要求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与动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特有结构是什么?(2)含有DNA的结构有哪些?(3)谁在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不同,且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由上述案例可知,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利用教材插图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鼓舞学生自主探索课堂上的知识,深入理解所学内容。

(二)利用教材插图使知识集中化

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知识记忆效率,让学生深刻记住相对零散、复杂的生物知识点,应尝试利用教材插图让知识变得更加集中化。例如,某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够综合概括出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先为学生展示了课本上的插图,教材插图的展示让知识点变得一目了然,学生很快知道了RNA中五碳糖不是脱氧核糖,是核糖。构成DNA和RNA的四种碱基略有差别,RNA是以尿嘧啶U替代了DNA中的胸腺嘧啶T。即教材插图,可综合概括教材中某一知识点,让学生轻松记忆所学内容。因而,在高中生物知识点教学时,应善于利用教材插图集中处理零散知识点,提高学生生物知识学习效率。

(三)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时,为了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尝试利用教材插图对学生进行锻炼。例如,某教师在人教版必修《分子与细胞》模块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时,为了促进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行为,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产生浓厚的生物科学探究兴趣,先是为学生演示了萝卜条吸水实验。即拿出4个完全相同的50mL烧杯,向烧杯中加入30mL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水,将新鲜萝卜块浸入到水中10分钟,记录实验前、实验后液体体积。通过上述演示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到了植物细胞有吸水和失水的情况。然后,为学生出示了科学探究一般过程,要求学生按照这一过程操作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经典实验。即制作装片→显微镜观察→总结实验现象,待学生操作完成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幅教材插图.以教材插图形式,直观的反映了实验结果,让学生实验探究行为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结论

综上可知,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中的插图多是以概念示意、过程示意、结构模式、辅助提问、归纳概括、实验现象、举例说明形式出现,这些插图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深入掌握一些生物体本质特征。但是,在教材插图具体应用时,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应注重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并利用教材插图,集中化处理生物知识,全方面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效果有所提升,取得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辉辉.探究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7(S2):87-89.

[2]岳良举.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插图的教学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30(24):59-60,70.

作者:蒋孝臣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第四篇: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时展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知识的能力.生物课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

一、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相关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生物知识的奥秘,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例如,在讲解植物细胞属于渗透性的系统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探究,并设计对应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实际参与活动的方式,学生感受到生物系统蕴藏的秘密,提高了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找到植物细胞中呼吸作用和矿物质吸收离子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合作,并学习他人的长处,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在讲“细胞基本结构”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生物实验室,通过观察实验室中的细胞模型初步认识细胞结构,即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器等知识,掌握细胞膜、细胞核以及细胞器在细胞中的作用.通过实际观察的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掌握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仅仅把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物知识的理论体系以及一些常用的推理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推理系统,进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DNA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以及课外学习资源等,让学生自主收集关于DNA的知识,并要求学生掌握DNA具有的特点、作用以及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尝试找到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分析DNA的相关知识,并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推理.然后教师在课堂中系统分析这些知识,使学生对照老师的讲解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对DNA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引导学生掌握推理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推理方法,同时配合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教材内容基本通过系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对学生学习而言,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从而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带来不利影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式,将生物知识转变为“活灵活现”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生物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三磷酸腺苷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三磷酸腺苷喻为硬币,把生命运动喻为机器,“机器”在运动过程中只能接受硬币,而不能接受其他的“能量”,帮助学生理解三磷酸腺苷所提供能量的独特性,同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此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提出一些驱动型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例如,在讲解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有哪些?让学生自主思考,并结合自主学习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答案.然后了解学生的回答情况,总结学生的答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将生物知识转化为自己熟悉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转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明.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反思性学习能力引导策略的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07(32).

作者:吴敏芝 单位:江苏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法浅议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就要求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去探索,不断去超越自我。要求教师不断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其他教学工作者学习。同时也需要有谦虚、谨慎、认真的态度,才能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表现在课前准备、课中反思以及课后反思。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方法

一、反思式教学

(一)课前反思

课前的教学反思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教学内容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生物教学也不例外。浅显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现,二重难点则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教而有思,思而有得。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及学生,还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即不仅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还要科学合理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涉及的教学方法等问题至关重要。首先,分析对象。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准确地分析学生能够促进教学科学合理地进行。在对教学对象有了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再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够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其次,分析教材。对教材要有全局观,然后精读教材,把握重难点。最后,调整教学内容。例如:讲解“呼吸作用”之前,我做了充分的教学反思,合理设计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但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往往容易忽视。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注意以人的呼吸作用作为参照,进行一系列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基础性知识,同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如为什么农业生产中对作物进行田间松土?我们在种花时用粗糙的瓦盆还是光洁的瓷盆?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二)课中反思

课中反思考察的是教师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能够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课中的反思不仅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还有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高中生物教学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知识互动。有关呼吸作用的知识内容,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有氧呼吸的场所、有氧的过程等方面来进行互动交流。除此之外,也包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情感形成的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其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以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为主,对存在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应对方案。课后反思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教学,并且能够指导和改进以后的教学。一堂课最主要的是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色素与场所呢?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本节课没有做具体的实验操作,而是首先进行实验理论的学习以及光合作用场所的学习和认识。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平台,通过学生阅读同时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基本原理,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课前准备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2)处理教材过于死板,没有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没有发挥教学平台优势,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趣味性教学

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学也要注重趣味性。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生物学科的趣味性有别于其他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有激情、感兴趣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努力探索的重点。那么,增强生物学科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趣味性教学方法,即用幽默的语言及方式把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趣味性知识和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及思考和探讨的积极性。最终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恰当使用带有趣味性的案例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SARS到AIDS,再到天花、鼠疫等,甚至可以联想到21世纪杀伤力大的生物武器研究。这些都是学生平时很感兴趣的话题,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所以,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教师教学设计都非常注重练习生活实际,并且结合社会实践。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恰当并且巧妙地运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学生听得轻松,学得也轻松。

三、探究式教学

当前,教育学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只有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并且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变化转变,还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才有望实现教育设想。探究式教学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首次列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上的改革的重大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只注重课堂、学科和书本,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探究式教学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并且伴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越来越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去学习和亲身实践。再结合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由以往的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过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可见,探究式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以往课程相比有了深刻的变革。高中的生物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结合不断优化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了一定的铺垫。“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长期坚持以兴趣激发疑问,再结合恰当的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四、快乐式教学

古人尚且倡导寓教于乐,如今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情绪情感,在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能够使学生身心愉悦,更容易掌握知识,解决疑难。一个人可以改变一个生态,我们要用我们的人格魅力来弥补学科教学的枯燥乏味。教师快乐,可以带动学生快乐。学习一直被认为枯燥乏味,多数学生也认为学习是一件苦差事。那么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使命就是:尽量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快乐,有快乐的童年,有快乐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张奎勇,刘丁香.高中生物教学策略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王萍.高中生物核心概念认知的教学策略———以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作者:田晓玉 单位:白城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