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消化内科临床见习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临床见习的50名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CBL组及对照组,各25名,CBL组男生12名,女生13名,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92±0.76)岁;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男生13名,女生12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2.76±1.01)岁。两组实习学生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即每名老师带1~2名学生共同参与日常临床工作。1.2.2CBL组。采用CBL教学法,带教方法如下:根据内科学教学大纲内容,选择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点及典型病例进行教学,由教学组长负责理论知识的讲授;每个教学组长下设5个带教老师,5个见习学生为一组,每个带教老师负责小组学生的带教任务。教学实施采用以下步骤:1)事先预习病例:将病例以及问题事先发送给学生。让小组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基本知识,并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献的检索与阅读,对疾病具有基本的感性认识。2)疾病的讲授:将5组学生进行大班授课,教学组长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疾病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巩固学生对这一疾病的理性认识。3)病房见习: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病例,带领学生到病房中对患者进行问诊、查体,并在问诊中加深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的临床思维。4)分组讨论:将问题抛出让学生讨论,问题主要包括病例的典型表现、辅助检查的选择、鉴别诊断、治疗方案。5)带教老师进行总结:带教老师对这一病例的特点进行总结,对讨论中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答,补充不足,并强调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1.3教学效果评价
带教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核以及调查问卷形式评估两组学生在理论知识、病案分析、临床技能、文献检索以及医患沟通方面的教学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带教结束后对CBL组及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CBL组在理论知识、病案分析、临床技能、文献检索以及医患沟通方面要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临床教学中,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应加强临床实习带教工作,重视和加强医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素质,为医学生日后成为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6]。与其他系统的疾病相比,消化系统的疾病涉及的病变部位多,内容较分散,病种较丰富,且是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重点,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要求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临床实践,而临床见习的目的即是将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到临床问题解决的实际场景中,因此,决定了其有效的消化内科临床见习必须要依赖于情境的模拟、引导与思维。CBL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7]。因此,CBL教学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中更能发挥其作用,“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可以为学生模拟临床环境、塑造临床思维;“以教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更能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通过学生以病例为基础的主动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对消化内科知识的掌握,又能让学生将临床实践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病例讨论当中,使得学生能够直接面对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8-9]。所以,CBL教学模式在消化内科的临床见习中具有可行性。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在消化内科临床见习中通过CBL教学方法,学生的理论知识、病案分析能力、临床操作技能、文献检索能力及医患沟通能了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更高的教学成果(P<0.05)。这在于CBL教学与传统“填鸭式讲授”的情况不同,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CBL中的教学设计者和学习激励者,学生在CBL教学中成为了主体,从而将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双向互动参与式教学,从单纯强调“教”变为强调“学”,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互动讨论中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10-11]。此外,CBL倡导的学生研讨与教师引导并重,属于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学焦点在于学生思路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进而自觉整合知识架构,通过正确的职业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实用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提高执业能力[12]。因此,在整个CBL的教学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文献查阅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全面的医学人才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CBL教学即有利于增进消化内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成果,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适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王东旭 林艳 张营 郭雪云 曲素萱 林连捷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