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红足壮异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2013年5月作者在集安市市区发现半翅目异蝽科异蝽亚科壮异蝽属红足壮异蝽(Uro-chelaquadrinotataReuter)为害绿化树白榆,使其出现枝条枯死现象。该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东部地区,朝鲜、日本亦有分布。为有效防治该虫害,确保市区绿化成果,2013-2014年对其危害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研究,旨在为防治该害虫提供基础数据。
1选择观察样树
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集安市区朝阳北街和育才路白榆绿化带中各选取3株受害树为固定观察样树,每隔2d调查1次,观察记录红足壮异蝽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发育进度、危害特点等生物学特性。
2生物学特性
2.1形态特征
成虫:体中型,长椭圆形,体背扁平,略带红褐色。雌成虫体长15~16mm,前胸背板宽约4.0~4.5mm;雄成虫体长约11~13mm,前胸背板宽3.0~3.5mm。头、胸部及虫体腹面土黄色;身体背面除头部外均有黑色刻点。触角长,黑色,5节,第1节粗,稍向外侧弯曲,第3节最短,第4及第5节基部有一半呈污黄色,头及触角基后方中央有横皱纹。前胸背板有2枚黑色斜行线斑,侧缘中部向内凹陷成波状。侧接缘上有长方形黑色和土黄色相间斑,中胸及后胸腹板黑褐。小盾片细长,基半部略隆起,其上刻点深而大,基角呈1黑色椭圆形刻痕。翅革质部很发达,上面各有2个黑色斑,膜质部为淡褐色、半透明。足暗红褐色,基节黄色。腹部红褐色,气门黑色。卵:长椭圆形,长0.8mm左右。一般以20~30粒形成卵块,外包一层乳白色半透明胶状物;初产时淡黄色,顶端有三根白色突起,呈鼎足状。近孵化时变成黑褐色,胶状物消失。若虫:共5龄。初孵若虫浅黄色,体长约1mm,头宽0.5~0.7m;2龄若虫深黄色,体长3~4mm,头宽0.8~1.0mm,前胸背板黑褐色,中间有黄色纵带,腹背可见黑褐色臭腺孔3对;3龄若虫黄褐色,体长4~5mm,头宽1~1.2mm,并微见翅芽;4龄若虫浅红褐色,体长8~10mm,头宽1.2~1.6mm,体背翅芽伸长到腹部第3节之后,前胸背板、小盾片、翅芽上有少数褐色斑纹,腹部各节节间线红褐色;5龄若虫体长12~14mm,头宽1.8~2mm,前胸背板、小盾片及翅芽变得更发达。
2.2生活史及习性
在集安市的气候条件下,红足壮异蝽1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越冬场所选择在寄主植物附近向阳背风的土缝、石块下或房檐缝隙中。翌年4月下旬成虫开始活动,多群集于幼树树干基部和枝丫处嫩皮部位,取食时,将刺吸式口器的口针插入白榆嫩芽、嫩枝,新叶吸食树液,补充营养。白榆受害后,树叶变黄早落,轻则使枝条枯死,重则导致整株死亡。5月中旬成虫在树干或者树干基部开始进行交配,成虫可交配多次,交配期较长。交配后的雌成虫约经过10d左右开始产卵,卵一般产在叶背面,雌成虫可多次产卵,每次产20~30粒,每雌虫产卵量为62~106粒。6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15d。6月中旬卵开始孵化,孵化时将卵盖顶开,若虫从卵内钻出。初孵若虫浅黄色,取食习性与成虫相同,孵化后的若虫常聚集在乳白色卵壳周围静伏。7月上旬为孵化高峰期。若虫共脱皮5次,历期约60d。8月中旬若虫开始羽化为成虫,9月上旬为羽化盛期。10月中旬气温开始下降后,成虫陆续开始寻找越冬场所进行越冬,至10月下旬全部进入越冬状态。
3防治措施
5月中旬到7月上旬,红足壮异蝽成虫大部分在树干上或者树干基部进行交配,其交配期较长,此时可以人工捕杀正在进行交配的成虫,有效减少下一代虫口数量。5月下旬至6月下旬,可人工剪除带卵叶片,集中烧毁。6月下旬至7月上旬,初孵若虫期,利用10%吡虫啉2000倍液、1.2%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等进行化学防治。
作者:崔明哲 赵文武 徐继峰 单位:集安市林业局 吉林省松江河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