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活情境方法在数学教学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的学科,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好,使小学生爱上数学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出发,探究了生活情境的各种应用方法,如,导入日常生活场景、增加学生实践动手机会等,旨在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关键词】生活情境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做不到完全的领悟和掌握,而且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知识灌溉为主,学生在课堂之中属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成更加简单、更容易理解的形象内容,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在亲切和熟悉的环境中,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从被动变成主动,全身心的融入到课堂内,在欢乐的、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提升数学运用的能力,并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数学问题,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探索问题、解决问题[1]。
二、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从日常生活中导入场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内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广泛的好奇心,教师在日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时,按照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的教学计划,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导入生活场景,创造数学教学意境,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在小学生凑整十的加减法一节时,老师可以带几个不同种类的水果,构造一个水果市场的场景,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几个学生扮演卖家,有卖苹果的,一个4元钱;卖菠萝的,一个3元钱;卖香蕉的,一个2元钱;几个学生扮演买家,每人给他们10元,要求买家统计花光这么多钱所需要的水果种类、数量、价格等信息,卖家统计销售的水果数量以及最后的收入情况。教师要在这类生活场景中引导学生合理的运用自己手里的钱,买到不同种类的水果,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增加了课堂上的欢快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而且使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有更加活跃的思维模式,能够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升华生活场景,提升逻辑思维
小学生没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在数学教学中使用形象的概念代替数学抽象的理论,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只为学生讲解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遇到难题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难以解决或者不好理解的问题时,跳出之前固有的理念,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对于还未学元一次方程的小学生会有难度,教师可以带领同学转化一下思维,一个笼子里有鸡兔共8个脑袋,22条腿,这时让每个动物抬起一条腿,还剩14个腿,每个动物再抬起一条腿,剩6个腿,这时鸡没有腿,剩下的都是兔子,每只兔子两条腿,所以有三只兔子,五只鸡。虽然这样的方法没有直接列方程式得出结果快,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又比如19加9的运算,传统的运算模式比减慢,其实19加9的运算等同于19加10再减1,这样算出来就比较简单了,如果小学生对于加减混合算法还不太了解,可以运用去市场买东西找零的情景,从而保证达到教学目的,拓展学生的思维[2]。
(三)增加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回归于生活,在生活中遇到数学问题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解答,做到学以致用是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最主要的一点。教师通过生活情境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转化成形象的物品来使学生更轻松容易的理解数学,同时也应该教导学生将生活中熟悉的环境和实物转化为数学理念。比如,在平时去超市时,对所买商品价格进行加法运算,提升对数学的敏感度;观察经常喝的矿泉水、可乐上面的计量单位,来理解毫升和升之间的概念;在吃饭时联想到一袋大米的计量单位,是斤还是克,克与斤之间的关系等。数学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广泛的运用,老师的职责就是使学生发现理解身边的各种数学现象,用自己掌握的数学理念加以解释,善于总结生活中的数学场景。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生活情境方法,可以更快的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氛围之中,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生活情境方法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数学教学速度,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到应有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田颂君.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生活情境的方法[N].发展导报,2017-12-08(032).
[2]卢艳群.浅谈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42-43.
作者:张艳萍 单位:武威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