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践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践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践探析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是许多老师喜欢运用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层教育策略,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优点;措施

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数学学科本身难度较高,需要学生有着较强的理解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容易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学生存在着被动性较强,不愿意在数学学习上耗费更多时间的问题,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引入分层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提升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之间目前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个体差异。小学阶段之下的数学知识相对简单,在日常教学之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一般来说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甚至能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奥数问题加以解决。然而在当前教学之中,很多教师会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控制教学进度,这也导致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当前的知识较为简单,缺乏挑战性而不愿意在课堂之上听讲;而理解能力不足的学生则会认为数学知识难度较高,无法对数学知识加以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于课后的作业也难以加以顺利的解决,这也导致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符,后续的教学活动也无法顺利开展。

(二)教学进度较为统一

在教学过程之中,很多学校会通过大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一位教师往往需要面对多个学生,在课堂之上会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教师往往需要将课堂活动控制在40分钟之内,教学任务较为紧张,而为了更加迅速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必须提升知识讲解的速度,学生学习水平无法得到提升,很多教师在课堂之中只能回答或者检查个别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就拿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活动而言,有些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对方程和算式的关系加以理解,采取多种解题思路列出算式,然而很多学生却在学习过程之中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充分把握

随着人们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在不断加大,家长对教育更加重视,会要求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参与到课外的数学辅导之中,提前学习数学知识,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被拉开,这也会导致教师无法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加以明确,在教学方案制定上也会存在着诸多误区,教师在课上依然会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也对分层教学法的全面应用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对学生加以科学的分层

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之中,要对学生的水平进行深入调研,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分层教学策略。数学教师应该以日常观察、与学生交流和测验的方式明确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然而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相应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必须明确这些差异性产生的原因,在尊重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做好学生层次的划分。教师也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断分析学生当前阶段的所思所想,挖掘不同学生身上具备的闪光点,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在层次划分之中,教师要提升划分的科学性,依据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进行层次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态度较为良好,愿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且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成为A层,将数学学习兴趣良好、知识理解能力较强、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综合应用能力不足的学生划分成为B层,并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基础不够扎实,不会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划分为C层。而对于A层学生,教师在教学方案制定上要以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为主,对于B层学生,则应该以强化学生理解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为主,对于C层学生,教师则应该以夯实基础和端正学习态度为主设计教学方案,这也是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基础所在。

(二)对教学目标加以分层

在做好学生的层次划分之后,教师应该能够结合教学现状,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帮助其明确当前教学目标。A层学生的数学意识较强,知识理解能力和消化能力较高,教师应该为其制定更具探究性的教学目的;B层学生基础知识虽然较为扎实,但是缺乏全面应用的能力,而C层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学习态度上存在着问题,思维的局限性过强,因此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也应该做好分层工作,不能对所有学生设计相同的教学目标,否则会导致A层学生和C层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B层学生的学习自信也无法得到充分的建立,因此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目标加以科学的分层。比如说在学到《倍数和因数》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就可以引入分层教学机制,可以要求C层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整数乘除法运算规则、对倍数与因数的意义加以初步了解、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求解方法即可;要求B层的学生能够通过倍数和因数的计算法则去解决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要求A层的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之中对倍数和因数在生活之中的应用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使A层学生能够明确本堂课程知识与其他知识体系融合和应用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提问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要求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说对于C层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基础的概念,对于B层的学生要求其口算相关数字的倍数和因数,要求A层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应用问题。通过这种明确的分层教学目标,各个层次的学生将找准自身定位,从而明确教学要求,确保分层教学法的顺利应用。

(三)对课后作业加以分层

在分层教学法应用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分层。C层的学生作业应该以课内的习题训练为主,要求其能够掌握多种概念性的问题,明确多种知识的应用方法;而对于B层学生,教师则应该增大作业之中习题的数量,并引入一些课外的题目,强化B层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注重课外拓展,引入自由性的探究作业,确保这部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在课后作业分层之上,教师也要做好分层辅导工作,引入多元化的辅导形式,对学生作业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挖掘,并以此作为教学方法优化的依据,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举例而言,在学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加以分层处理。对于C层学生,教师可以引入概念回顾、性质判断以及简单计算等能够夯实学生基础的作业,同时也可以结合形象化的作业策略,让学生能够在作业过程之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多种性质,理解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而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之中应该以知识应用为主,为学生布置多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作业,让学生能够结合本堂课程所学知识去完成作业,从而使这部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对于A层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对图形组合后多种数据的计算方法加以探究,让学生具备多元化的解决问题思维,从而使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使小学数学教学应用价值得到全面发挥。

(四)构建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之中,教师必须构建出动态化的教学评价机制,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学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入手,探究学生当前学习过程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换,确保整个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更加优化和完善,推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教师在教学评价机制构建之中,要综合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法科学性、学习效率以及知识应用能力来评价学生。同时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并将教学评价的结果作为调整学生层次的依据,从而提升分层教学活动开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在教学评价机制构建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不同学生呈现出的个体差异,对于进步较为明显的同学提出着重表扬,对于一些表现不好的学生也要帮助其分析问题产生的实际原因。同时教师也要注意不要让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解决传统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也应该深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应用的对策,提升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构建出更加完善的分层评价机制,确保教学方案能够得到及时的改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梅霞.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2021,18(2):138.

[2]罗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旬,2019(8):131.

作者:刘明强 单位:秦安县魏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