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职数学教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数学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1.对数学教学的“歧视”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有些学校领导认识出现偏差,对于专业课非常重视,忽视了数学教学的基础作用,将技能培训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将大部分教学时间安排给专业基础课与技能课,基础性的文化知识课的课时被压缩,对于数学学科的教研和教师培训也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学生也认为数学对于自己是无用的,没有学习数学的动力。再加上中职数学教学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20世纪老中专时代,不能因材施教,导致“数学无用论”蔓延,甚至有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所教授的东西在中职学校是“副科”,没有研究教育教学的干劲。学校不重视,学生不喜欢,教师没动力,而上级文件又有要求开设数学课,于是,中职数学成了“鸡肋”。
2.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对面手难牵”
中职学校在教师管理上,往往是按学科或专业来分组的,数学教师和专业教师的沟通交流无法保障。根据调查,由于数学教师对专业课不了解,无法将数学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联系起来,影响了数学教学作为专业技能学习基础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几乎从未将数学教学与专业方面的问题联系过。超过八成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数学教学与他们的专业学习没什么关系。另外,中职现在的数学教学知识、教材与专业教学知识间没有考虑匹配性,如果没有系统的协调安排,数学与专业无法形成有效结合。问卷调查发现,85%的受调查专业课教师认为数学教学知识没有满足专业教学需求。而由于缺乏共同教研,当他们在专业课教学中遇到例如三角函数、极值判断等数学问题时,没有与数学教师沟通,往往说不清楚或者干脆直接跳过,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一头雾水,严重影响了专业的教学效果。
3.数学教学评价机制催生“造假”
当前,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沿用的是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学生学习评价60分及格,不及格补考,补考不过挂科;教师教学评价用平均分排名,分数高就绩效评定高。这样的评价机制没有充分尊重中职学生饱受考试打击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照顾到中职数学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导致数学教师和许多学生都叫苦不迭。调查发现,超过七成的中职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数学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考试题库。数学教师迫于绩效考核,无法把心思花在教学改革上,致使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应用间的问题乏人问津。有些教师为了排名,为了考试的通过率,甚至泄漏考试的题目和答案给学生,监考纪律松懈,考试中存在作弊情况,弄虚作假之风让人揪心,对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必须为专业教学活动服务。课题组研究认为,中职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的侧重应当放在与专业技能学习的结合上,学生学习数学评价不能以考试分数做单一判定,要多元考虑,综合评价,更多地尊重他们的起点,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评价机制要鼓励数学教学活动与专业间、实际间的融合,肯定师生应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与观念。
二、数学教学融入专业课的关键
1.革新教师教学理念,数学教学融入专业培养体系
数学教学要与专业教学结合才能改变“数学吃力不讨好”的现状,提升教风。首先,需要从教师开始革新理念,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数学教师,要有专业整体素养培养的大局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定期在一起教研交流,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齐心协力以实际行动来加强数学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间的融合应用。革新教师教学观念,需要学校在管理层全面推进,为教师观念的转变提供便利条件,如定时培训教学方式、方法,调动教师系统化地调整、整合教学内容等,推进专业课与数学教学的融合。在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过程中,数学教师是成败的关键,尽早转化与普教雷同的教学观念与思想,认识中职数学教学的特殊性,还必须考虑职业学校技能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情况,主动扮演数学教改的主角。跳出数学去了解专业,在教学设计中要紧贴专业,尽量按照课题寻找融合知识的突破口,进而随机将数学知识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实现数学授课内容、方式与知识应用的全面融合,全面推进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综合能力。
2.注重积累背景知识,做好数学实验设计,尊重专业特色
要实现数学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间的融合,必须全面了解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背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考虑多尝试数学实验。在教学中创设好情境,利用数学实验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推进学生自觉地进行数学与专业技能的学以致用。问卷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没兴趣,对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不清,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背景知识教育的缺失,这也严重影响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结合。想要改变现状,就应强化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基础性与实用性的认识,还要全面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教学与专业技术间的互通之处,端正数学学习与专业技能融合学习的态度,进而以数学知识来指导专业技能的学习,切实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强化提升应用能力,根据专业培养需求改革评价机制
中职数学是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必须为专业教学服务。在专业课与数学教学活动融合过程中,数学要调整好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进而引导学生推进自主化的创新性学习,为专业课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查漏补缺的服务。专业教学居于主导地位,而专业教学又以行业需求为基准,这样才能形成以专业培养需求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也才能推进数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融合。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按行业需求改进教学评价机制,尤其要改变应试评价方式,提振学风,以创新形式切实提高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活动的实用性、有效性、科学性。
三、结语
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不容忽视,现状不容乐观,但只要上下一心,长期投入,将其与专业教学融合起来就能取得突破。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为学生的应用型学习创建良好的氛围,全面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综合水平。
作者:黄国栋 单位: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困惑及途径
一、进行教学之前,要想方设法地了解学生的现实状况,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正确认识学生
众所周知,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的。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特别是从生活中获得的实践经验,是学生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教学资源。因此,任何学习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离开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学习的任何知识都将成为空中楼阁。要想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取得一定的进步和提高,我们就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无论是他们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还是个性特征等,都要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我们才能针对大多数学生具有的共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调整,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具体、更到位,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取得进步和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即兴趣和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在学习态度、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状态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强烈求知的欲望,就能自觉地集中精力,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探索,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当然,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基础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己认识到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产生想学数学的愿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内容。就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根本没有多少兴趣。原因就在于,他们本来的基础就十分薄弱,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恐惧感。更何况数学学习起来本身就很枯燥,使得学生从思想上就已经放弃了对数学的学习。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数学作为基础文化课,其所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基本上都已抽象、空洞的说教形式体现出来,很少结合中职学生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来讲解有关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产生“学而无用”的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想方设法将教材中以机械、死板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内容以“实用主义”方式教授给学生,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后面却蕴藏着巨大的“实用”价值。我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会尽力将所学内容与身边的实例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不会数学将在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影响。比如,在当前的时代,大部分人都在使用手机,这其中包括了学生和教师。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手机的功能在不断地提升,这就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在不愿意听课或者学习的时间里,绝大部分学生就是利用手机来打发时间。他们通过手机上网、和别人聊天、看电子书、玩游戏、看视频等活动来消磨他们自己的时间。但是有一点,无论是用手机打电话,还是用手机上网聊天、看电子书和小说、玩游戏、看电影和电视剧,都需要交费用,而要交费用就得用到数学。无论是话费,还是上网所需的流量费用,都得经过相应规定的条件约束下的计算,才能按照结果进行缴费。这自然就要用到数学知识。如果一个人对数学知识一点都不会,那自然就很有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就会遇到“用的少,交的多”的现象。虽然有的人会认为“我不学数学,照样知道如何缴费,交多少费用”,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懂数学。实质上,他已经在使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只是没有被明确地、系统地提出来而已。如果我们在学习数学内容之前,将这些给学生提出来,让他们感受到的确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学习数学很有用,而且可以通过数学知识来预算自己资金的开支,能够更加合理地进行话费的充值,将自己的钱进行更加合理的利用,那么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想学数学的想法。有了学数学的欲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学生如何学,是要教学生会学,而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再次呈现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死记下来。教师的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故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配合学生进行学习。要让学生从目前的这种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关键是要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有了奋斗就会有收获,有了收获就有了进步,有了进步就离成功更进一步。当学生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时,就会主动朝自己的目标迈进;有了方向,就能从目前消沉的状态下走出来。学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而学习没有了方向,那将会一无所成。有了方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无论是文化课、专业课,还是技能,只要有学习它的欲望,就能有很快的提高和进步。要想达到这种状态,教师就得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是谁,自己想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只有对自己有个彻底的认识后,才会脚踏实地朝这个方向迈进,否则,将会是“南辕北辙”。四、将“做中学”与“学中做”融合在一起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应用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果只能从理论上掌握,无法将之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那么对于本身基础十分薄弱的中职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如果是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妙用的话,或许对数学的学习与理解就会更容易些。比如,在学习“概率统计”中的部分知识时,为了避免出现上课过程中学生因为听不懂而困乏的现象,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内容分散到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身边的一些小问题中。例如,学校组织了一个表彰大会,让每个班级派10名学生代表参见这次表彰大会,而2012级建筑1班共有50名学生,那么选哪些学生去参加呢?这对于全班学生来说,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可是由于名额的限制,只能派出10名学生代表。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每个学生设计一种自己的方案,要求是尽量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那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无论基础情况如何,每个学生一定会产生兴趣,不仅有兴趣,而且还能按自己的方式、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到解决方法。当学生在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有了困惑就会有解决困惑的欲望,有了欲望就有了学习新知的动力,从而解决方法及方案就有了线索。学生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也就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了兴趣就会有了学习的劲头,无论有多难有多苦,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有共同的进步,有共同的收获,那就是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和契机。
四、结语
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经验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最不行,也会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还是有用的。只要学生能意识到这一点,就已经是一种提高,是一种进步。“做中学”与“学中做”贯穿起来,就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只有当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果才会有突飞猛进,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否则,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折磨,是一种痛苦。然而,如果会用了,或者是在解决生活中的某个问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一点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就会在这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主动学习,就会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将“做中学”与“学中做”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才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作者:周永红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