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

一、数学教学可持续性”的客观因素

数学教学的“可持续性”,简而言之就是,数学教学不能只着眼于度过考试这一关,而是要教会学生能度过终身的技能.为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初中生具有的客观条件.

1.在生理上,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与语言能力逐步趋于定型的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等大多在青春期的成长中趋于定型.在这段时期中,他们所接受的知识与思维上的训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定型后的思维能力.而数学又是一门彰显逻辑与思考的学科,所以对学生思维的影响不局限于简单的考试与答题,还有他们脱离学生身份后适应社会的能力.

2.在学习上,中考仍然是初中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在目前的教育与培养人才的方式上,中考仍然是有效地选拔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方式,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学生都是要经历考试这一过程,才能进入到与能力相应的高等学府深造.所以,“应试”的存在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二、数学教学“可持续性”的策略

初中生的客观条件如框架一样是现实的.在这个框架内,教师如何与学生共同努力,做出有效的改变呢?这就是:“可持续”地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该是连贯的.连贯之处在于,数学给予学生的能力在学生走上社会以后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为此,我们需要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代表的的是求知的欲望与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学期间,大多知识由老师传授,课业必须按时完成.但是走上社会之后,更多的需要我们具备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动下,才能自发地学习和进步.谈到好奇心,我们常见的就是“为什么”?“解题过程中的这一步是怎么达到的?”“为什么作这条辅助线?”等.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模式仅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优秀的学生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知道怎么去做,同时还会去问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实际上,较强思维能力还有一个思维顺序的不同,如著名的“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出色的产品?他们下手的第一步不是讨论“我们公司要做一部很好的手机”,而是“为什么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这些那些的麻烦?”这是他们的出发点,也是核心点,其次才是想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再次是“原来我们可以做一部手机来解决问题”,最后才是“苹果”手机的诞生.可见,如何才能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准“为什么?”这一关键点,需要的是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最好的时机是在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这一课,可以从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入思考“为什么”的阶段,然后讨论怎么去解决问题,最后才是介绍具体的公理、定理还有公式这些概念.

2.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

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后天锻炼提高的.数学解题中的很多方法都是可以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上的,比如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推导等.现在许多用人单位的测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较强的思维能力正是公司希望员工所具备的品质.因此在学生时代,我们就应将这些思维品质在学生的头脑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他们在将来所具备的竞争力一定高人一筹.就数学这一门科目来讲,我们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题目,来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培养.以发散思维为例,这是公司非常期望员工拥有的一个优秀品质.在很多企业的实际项目中需要用到一个方法叫“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其实就是发散思维,即从一个点A发散出去,联想到其他很多的方面,如B、C、D、E、F…相应地,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思维特性,就需要反复训练,并且在讲解题目的时候,用标准的流程示范.首先是审题,然后列举已知条件,再由这些条件联想一些定理、公式或者方法,最后找出合适的解题思路.

3.在学生面前“犯错”

在学生面前“犯错”,不是为了鼓励他们去主动犯错,而是为了表达一种态度:不要害怕错误!为什么许多学生只会学习,不会创新?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心里有犯错的畏惧感:如果做错了怎么办?因此,就需要教师告诉他们“错误没什么可怕,它只会让你离成功更近一步”.在经典例题的讲解时,大多教师会详细地剖析题目如何一步步解出来的.实际上,不妨侧重于讲“老师是如何想的”,而不是“题目是这样解的”,这样可以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如果发现“老师这样想”解决不了问题,完全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一起尝试别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一个观念:犯错不可怕,但是必须要勇于去尝试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提高教师的自我修养

教师的自我修养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我修养?国外很多高校有规定,如从自己学校毕业的学生不可直接留校任教,他们毕业后可以去别的机构就职,表现优秀的可以再回到母校任职.这个规定的道理,实际就是因为,学生得到的讯息大多是从老师那里来的,而如果老师不能在学校之外汲取更多的信息和养分,那么一代代传授下去的知识,只能还是原来那么多.可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提高,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结语

“可持续”地教学不仅仅是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更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的要求.虽然教育模式不能短期内从所谓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我们可以在现有的框架内做一些的改变,而且改变必须从我们教师自己开始.

作者:周海军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