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思考能力培养
一、重视形象思维,揭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学思考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类理性认识中的两种不同形式,但它们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形象思维中有表象的储备,记忆和联想,也有概括和识别。形象思维过程实际上是表象的组合、运动过程。以前我们把形象思维仅局限在直观教学手段上,仅作为一种工具,看成是一种低级思维形式。其实,形象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它与抽象思维正是思维的两个方面,形象思维可以上升为抽象思维,还可以与抽象思维相互转化。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形象思维训练到位,促进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教学中,把数学材料抽象概括成一定模型,可以使学生在解题时,通过识别模式迅速找到解题途径,从而使思维简化、推理过程缩短。但在这个模型构建中,必须重视并强化形象思维。因为形象思维越充分,抽象概括越深刻,模型越巩固,应用就越灵活。其次是理性思考到位,揭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内在联系促进数学原型向数学模型转化。我们在进行直观教学时强化了理性思考,揭示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内在联系,使建立的表象及其运动与抽象概括建立的教学模型有机结合成一个数形结合的整体,形成高水平的数量关系和空间观念。学生就能很敏捷地加工处理各种信息,数学思考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
二、内在的思维过程与外部语言、操作呈现相结合体现数学思考
思维是人脑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思维加工的材料是信息,思维形式可分为内部形式和外部形式两个方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尝试,把内在思维过程与外在的语言描述和文字呈现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增强数学思考,收到更好的效果。内部的思维活动是摸不到看不见的,数学教学强调要呈现思维过程,语言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形式,操作是受思维支配的,我们可以用这两种形式使思维过程外化,达到呈现思维过程的目的。学生的尝试操作是思维外在呈现的第一步,它与大脑内部信息处理过程几乎同步进行,它是思维活动的记录,又是推进思维活动的拐杖,可以清晰反映出思维过程。语言是呈现思维的主要手段,它和思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正确的思维就没有正确的表达,表达可以帮助理清思路,使思维更具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又促进表达更具条理性。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在语言环境和操作过程这一显性因素的作用下得以实现,在课堂各要素之间形成奇特的“共振”现象。
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想、尝试与推理验证相结合体现数学思考
猜想是一种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比较、联想,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思维方式。猜想、尝试与逻辑验证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法中,特别是在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法中,注入猜想、尝试环节然后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使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织协调作用将大大加强思维力度。如果猜想变成了现实,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促进了智力发展,而且初步体验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猜想与尝试的魅力和数学实践中的各种能力,知识和数学思想的共同作用,使线性思维成为网状思维,不仅学到数学知识,还得到了蕴藏在数学知识中的思维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大胆尝试、探索的精神,使学生获得尝试成功后的愉悦。
四、突破难点,攻克重点中增强数学思考
难点是教学思考的源泉,探索的动力,重点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我们突破难点的目的是为了攻克重点,解决认识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有时难点即重点,有时难点只是阶梯,只有突破了难点才能攻克重点。如果在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提供了突破难点、攻克重点的钥匙,那么在学习新教材时,能迅速联想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明确其新旧之间的同似性,在数学信息整理的过程中,明确其新旧之间的变迁性,同似与变迁结合,化难为易,科学的思维方式得到锻炼和培养,思维的力度就得到了加强。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有的思维定式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学习,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要尽量把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确保新教学内容学习的质量。这也是增强学生数学思考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数学思考放在数学教学的战略地位,才能让学生真正走上思维发展的快车道,才能不断从内至外全方面逐步提升。
作者:陈钢 单位:广东省石岐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一、以数学特征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充满了数字、公式、定理,所以,数学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眼花缭乱”、“枯燥乏味”的,然而,正是这些数学特征,提供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数学特征进行分析,并以多种教学方式,来实现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其一,抓住数学逻辑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是数学的最大特点,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数学知识,尤其是问题分析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在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时,教师强调运算顺序,将先算括号内,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的过程性运算讲解,这就为学生注入了隐形的逻辑思维,再如在简易方程学习中,用“小明的家到学校1000米,他一分钟步行25米,问小明多长时间能到学校”,这就要求学生弄明白方程式两边的等量关系,并且对问题进行分析,这就刺激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二,抓住数学问题性,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问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问题的延伸与深化,来实现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乘积教学中,这样设置5×3=?,5+5+5=?,你还能将5×3转化为那个数字的加法运算?通过这些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就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与探索,进而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再如在学习通分时,让学生比较3/4和4/5的大小,教师这样进行问题设置:化成小数比较两者大小;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大小;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这就将分数比较方式扩展,而通过学生训练后,教师与学生展开交流,并作小结,这就促使学生形成了探索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力。
其三,认识数学教学系统性,坚持过程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特征,随着年级的递增,其难度逐步增加,而且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越来越强,尤其是数学创新能力、思维发散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清数学的系统性和过程性特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实际能力,进行目标制定、教学方式转变,坚持由简到难,步步提升的教学方式,从而保证学生思维开发的有序性。
二、立足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抓住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问题思维
“这是为什么”、“怎么会这样”、“这个怎么不行”等等类似的疑问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充斥着,他们渴望找到“十万个为什么”的原渴望自己就是那个问题解答者,那么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以满足小学生的渴望为基础,进行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如在图形与变换教学中,教师问“四边形切掉一个角,会变成什么图形”,有的学生说三角形,有的同学摇头,此时教师并不作回答,而是让学生进行讨论,并画出图形,此时学生会说“是三角形”,“竟然不是三角形”,“怎么会是五角星”,而针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原因呢?”,而在学习和讨论中,学生必然会发现数学的丰富性和变化性,而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多视角观察问题的过程,而在问题解决中,学生通过动手绘画,大脑想想等,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面对有多重答案的问题时,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得到提升。
2、抓住学生兴趣,创设思维环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思维能力开发与培养的环境支撑,而开放、自由、和谐的教学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适应于学生兴趣心理的思维环境。其一,进行兴趣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讲解加法运算时,教师用“猴子捞月亮”的小故事,进行问题讲解,这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而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维意识被激发。其二,进行模具教学。在三角形判定学习中,教师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两个多边形放在一起,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的同时,标准上三角形的类型,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而且锻炼的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通过小问题设置,来实现了学生思维判断力的提升。其三,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与学习,创设开放与和谐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各表己见,进而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而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实现思维的扩展与延伸,如在统计学习中,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教学,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核对、检查,并实现小组内部分工,这就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针对统计过程中的问题,学生进行讨论解决,交流问题原因,这不但形成了思维融合,而且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批判力
批判性思维是思维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也是实现创新思维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设置、陷阱问题、多元问题整合等方式,来促使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如在教学中,教师故意将概念、定理运用错误,或是创设错误问题情境,让学生依据教师的思维走向进行问题分析后,发现问题设置错误,刺激学生“不要轻信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形成。再如设置一题多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对问题解法进行讨论,并对学生的解答方式进行比较,这就刺激了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
三、小结
小学数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数学思维的逻辑性、系统性、发散性等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数学学科特征和教学内容,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对数学问题进行引申,并采用多模并用的教学方式,创设思维培养的教学情境等,最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作者:林森辉 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古雷中心学校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必要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其思维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他们维护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或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导到与学生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让他们主动开动脑筋,手脑口并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我在讲授“能被3、4整除的数”这个课题时,在导入新课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整数,我马上就能判断是否能被3,4整除。这一情景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刺激,急于知道这是为什么。于是在我的诱导引导下,逐步呈现出能被3、4整除的数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求知之乐。同样,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还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因为低年级学生更喜爱游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方式,会让学生十分欢迎,兴趣更浓,教学效果也更好。如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本领。
二、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加强学生逆向思维训练
由于农村学生的接触面相对较狭窄,学习模式主要靠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俗话说:“万丈高楼从地起。”好的基础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要条件,有了基础才能加强变式训练、反复练习、举一反三逆向思维。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行之有效。所谓变式逆向思维,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地转化。如题设和结论的互换,图形的位置、行状、大小的变化,规律及语言符号的互译,最终使学生掌握那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的因素,从而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就是人们常讲的“万变不离其宗”。变式训练可以把很多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灵活多变思维能力。如:一道例题可以变式成很多题目,而且很多考题都是书上的例题或习题的变式题。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加强了变式训练,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应付很多考试。
三、加强表达能力训练,促进思维提升发展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连贯的语言完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尤其是数学术语较多,阻碍了思维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因此,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的重要环节之一。农村的小学生更要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所以教师要耐心地听学生说,鼓励学生说,培养学生会说,引导学生说好。为此,教师要长期地对学生进行表达的训练,要强调学生对每个算理的正确表述,规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叙述模式。如用“首先……然后……最后……”“之所以……是因为……”等句式去说。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时,要加强复述,让学生多说,让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让学生完整地叙述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通过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达到发展思维能力提升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在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是为了教而教,所以培养的学生,在学习中很多也是为了学而学,为了做题而做题,很少问为什么学,为什么做,从不归纳总结。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完后做完后多总结、多反思。想想问题的解题方法、思路等。把各种题目或解题方法归类汇总,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
作者:梁书江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经济开发区火炬学区黄家屯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形象思维培养的现状
1.1没有正确的认识数学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之中,存在着对形象思维不够重视的局面,部分的教师甚至认为形象思维是一种低级的思维模式,小学的数学教学主要的任务就是辅助学生从这种低级的模式中发展过渡到高级的抽象思维模式之中,完成过渡之后形象思维也就不再有任何的作用了,这样就是将形象思维的基础性特点和重要性特点完全忽略而造成的。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数学教学课堂往往没有任何的活力,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1.2形象思维的训练严重欠缺
现如今,我国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就是数学思维的发展极不平衡,没有创造力,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对公式的套用完成,缺少真正的思考过程。造成此项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学生还没有将一项事物转化成形象模式之前,就要直接变成抽象的理念,造成学生无法真正深刻的对其有任何良好的理解。
二、数学形象思维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作用
形象思维广泛存在于数学的研究活动之中,并且不断的变化演进,从而以多种形式表现存在,同时也是决定着数学创造力与数学发现的一个核心性因素。实际上,数学中的大多数结果都是先从观察和实验中取得的,之后再经过归纳总结被发现。这也就表明,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中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自然的,数学定理和结论的阐述,能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可是数学定理、结论的发现过程同样也是创造性的一般过程。明确的掌握了解数学研究活动中的发现过程,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效的利用数学知识度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做培养,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整个的数学思维理念完成和谐有序的发展,这在实际的工作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
三、形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
3.1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书数学这门课程的抽象性突出,要想良好的解决数学问题只能怪的高度抽象型和学生具体的形象思维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使用直观教学的方式。直观教学在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十分有效。举个例子,在讲述圆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张纸剪出两个面积一样的圆形,之后将这样两个圆从圆心至圆弧剪成多个大小一样的扇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两个圆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直观的看见两个圆的面积是一样的。之后再把其中一个圆展开变成两个半圆,拼做一个长方形。那么通过这个直观的展示,学生就能够清楚的明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得到,那么理解圆的面积是长乘以宽乘以π就容易多了。透过这样一个直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形象到抽象,能够更加利于学生取得清楚的数学一般理念。
3.2引导想象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建立课堂教学情境,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因为现代心理学认为,表象不但是能够存储的,同时也是对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形成一个新的想象表象,也是开展形象思维的重要形式。
四、结语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尝试各种方式启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建设培养,也是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有利辅助线索。
作者:马桂芬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河南营子小学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归纳能力的培养
一、提出归纳猜想的能力
所谓的猜想就是对数学研究或学习的对象以及知识进行一定的观察,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其进行较为合理的猜测和想象。所以说,应当对数学猜想能力进一步加强培养,这就要靠逐步通过分析、实验、类比以及归纳之后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进行一种知识猜想。
二、具备相应的数学基础知识
要知道数学知识是整个数学归纳能力的基础,众所周知,知识是整个人类经验以及历史的总结,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知识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被人们所掌握的。从广义上说,知识主要是主体通过与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相互的作用进而获得的信息以及信息的组成,这种信息如果存储于个体之内就是个体知识,如果存储于个体之外的话就是人类知识,而我们在这里所要关注和讨论的就是个体知识。学生归纳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与数学知识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种归纳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是以已有的数学知识作为前提的。数学归纳能力的形成过程要有旧知识,要将以往学过的数学知识作为归纳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和条件。其实,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学生在主动积极地从自身已经具备的知识库中提取相应的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联,进而加以“固定”或者是“归属”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往往使得原先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人知会发生相应的整合或者分化,进而能够使得学生获得清晰稳定的经验或者是新的知识,所以说旧知识是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基石,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归纳学习的前提条件。
三、具有必要的数学逻辑基础知识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数学学科自身的严谨性,也就是具有结论上的确定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所有的论证以及推理都离不开逻辑几何学,也就是从较少的几条公理中通过相应的逻辑进行推理,进而得出很多人们之前所不知道的新的定理,进而使得数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逻辑知识似乎数学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表达的工具,有的小学生自身的逻辑知识掌握的很少,常常会有些典型的逻辑错误。逻辑知识作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就是来揭示逻辑错误以及批判诡辩的。但是在教材中常没有对逻辑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的内容,这就使得学生不得不按照教师的逻辑思维习惯进行思维的再创造、模仿。所以说,提升小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教师应当对逻辑基础知识进行适当的介绍,并要求学生进行领会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和形式做到基本的掌握。
四、具有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也是作为一种语言而存在,是作为数学交流与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应当对数学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准确无误,准确理解数学的学术英语一以及数学符号自身所具备的含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小学生并不习惯运用数学语言或许是缺乏对数学语言多样形式的转换能力。特别是对较为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采取回避的态度,这就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会思维僵化、死板,所以说,数学语言形态之间应当形成互译的状态和模式,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对数学语言本身做到熟悉,进而也就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运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思维的表达以及对归纳推理的过程进行熟悉和掌握。
五、在归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
所谓的反思就是指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对数学知识活动进行相应的分析、考察、评价以及总结和调节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学习进行调控的基础,是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对自我意识进行强化、进行自我调节以及自我监控的形式。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弗莱登塔尔曾说过,反思是数学思维的动力以及核心,对于归纳和推理之后的反思能力,比如,这道题是怎么想的?这道题又是怎么进行推理的?推理的方法是什么?还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进行推理?如果推理错误的话,出错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在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和归纳之后,就能够得到优异的解题方案,进而能够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的系统化和结构化,特别是能够为将来的数学推理以及归纳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综上所述,影响小学生数学归纳能力培养的因素主要有五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从这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上入手,提升教学活动中学生数学归纳能力。同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应当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数学,教会学生正确使用数学的归纳法。
作者:郭明霞 单位:湖北省监利县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