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论文2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论文2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问题情境数学教学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借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比较活泼,老师利用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将数学知识融人到小游戏之中,必定会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例如,在教学生认识“分数”的时候,学生无法明白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利用“分梨子”这样的游戏,来讲解分数这个知识。老师抽两个同学到讲台上参加游戏,老师叙述:"2个梨子,每个同学分一个,请用手指将自己分到的梨子个数表示出来。”这时学生能够正确地伸出一个手指来表示所得个数。老师又说:“有1个梨子,两个同学分,请用手指表示分得数。”这时候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才好。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思考如何来表示“半个”,这时老师可以很自然地将分数的概念引进,不但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还使得他们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再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教师可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玩具飞机、排球等物品,让学生模拟生活情境,扮演营业员、顾客进行买卖,在游戏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成功的快乐。需注意的是,游戏形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活动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和学生的生活背景,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些具体、有趣并富有一定启发性的问题清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经历一个艰难、无奈、成功、喜悦的心路历程,感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从而愿意接近数学。

二、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是不断发展的,新旧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能够相互关联的。而新的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老师在教学生新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人旧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老师在讲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可以创设出问题情境:“除法和分数之间有没有关联?”学生回答老师:“在分数中,分母相当于除数,而分子是被除数。”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数学教学问题设置中,学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分数的基本内容。

三、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的兴趣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问题的创设一定要与我们平常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或者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贴近生活的问题设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动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通过生活作为切人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是情境创设成功的另一个策略。例如,老师在对“圆锥的面积”教学时,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来进行引导:“认真观察我们平时很常见的一些生活器皿,圆锥形状的物体很多,为什么要将这些物品设置成圆锥形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认真地探索,此阶段不仅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还使得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自从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普遍运用以来,教学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教学课堂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可以将影视、动画、声音等资源融人到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们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根据多媒体来设置一个动画:一只小猪将猪爷爷的拐杖弄断了,他需要买一个新的。拿米尺量完一米,还剩半截拐杖不足一米,应该如何来表示呢?通过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老师此时引人分数的意义。

总之,对于问题情景的创设应该多样化,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实际,即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究性、延伸性的间题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以便创设出更合理的问题情境,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杭倩倩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

第二篇

一、问题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措施

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深入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内容,将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一)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比较喜欢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事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高效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查找或者自创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故事,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不断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统计》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创一个小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如“小熊一家通过辛勤的努力,在秋天,收获了大量的粮食,其中水稻500kg、高粱450kg、玉米800kg,小熊一家一共收获了多少kg的粮食呢?”在故事的编造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合理插入插入问题,可以逐渐增加问题难度的方式,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建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发散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数学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散思维,形成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3]。例如在《量的计量》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回忆,如“我们共学习过哪些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的单位各是什么?”等问题。在学生进行积极发言的同时,指导学生汇总和整理各种学习过的计量单位,牢固掌握各种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三)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内容,培养学生探究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内容,在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思维能力。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例如买小食品时,需要计算总金额;收取物品时,需要计算物品个数等等。在指导学生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平面图形的认识》这篇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同学们,从我们的教学楼走到学校门口的最短路线是怎么走的?”、“我们生活中,什么物品是等腰三角形形状的?”等问题,使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形成良好的探究性思维。

(四)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情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比较喜欢游戏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游戏类的活动项目,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欢快、轻松课堂氛围。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在对行程问题的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两个学生一个以每秒钟0.5米的速度从教室的门走到窗户边,另一个学生按照同样的路线和速度,从窗户边走到门前,在3分钟后两人相遇。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式:(0.5+0.5)×3。

二、结束语

在利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观念,将现代教育观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卢光洪 单位:重庆市巫山县梨坪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