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论文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信息技术在不同特点的学科课程的应用有不同的具体模式,不能参照同一标准,但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原则。这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按照何克抗教授和苗逢春博士的观点,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应遵循以下原则:要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着重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信息技术应用与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实现多层次的课程目标;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相结合;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要求;重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中的社会活动;要注重运用“学教并重”的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要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要注意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运用中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应用面较窄,优质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就目前呼市的市区中学来说,绝大部分学校均有多媒体教室(至少有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但有些教师只在一章中挑选一两节内容使用计算机,也有些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网络教学。就学科来说,英语、语文、生物、音乐等课程使用信息技术较多,而数学、历史等则使用较少,所以信息技术在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应用面窄,发展不均衡,多数的数学课堂(尤其代数内容)仍旧是“粉笔+黑板”的传统模式,优质的教学资源存在着较大的闲置或浪费现象。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质量不高,形式化现象严重

许多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上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是作为电子黑板,增大课堂容量,突破重点难点,还有不少学生认为老师变“人灌”为“机灌”,显然信息技术的运用质量不高,先进技术没有发挥优势,很多老师在上公开课或评优课时才使用多媒体,可见大部分教师非主动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表演成分居多,而且有些教师虽感觉有些知识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但由于制作课件耗时太长,难于操作等种种原因放弃。

(三)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高,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为适应“整合”,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论知识,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能为我们做什么,才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并分析其运用效果。同时,教师还必须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才能熟练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收集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课件,使用教学软件,建立教学辅助网站等。现在绝大多数数学教师由于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专业素养已较高,但信息素养有所欠缺,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应用水平较低,网络意识很弱,这些都与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四)教学软件与学校硬件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有些学校硬件不完善,部分学校仅有一间或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室,有的教师家中无电脑,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而缺少高水平的教学软件是影响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教师认为用多媒体技术上数学课的最大困难是备课时间较长。而现行软件多数是题库型的,能真正发挥多媒体优势,帮助师生改进教与学的软件十分稀少,自己开发又费时耗力,所以多数教师均在网上搜索一些制作好的课件进行加工、修改应用于自己的教学,这其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如:课件的专用性、课件的不可重组性、对教材的依赖性、适用的局限性、模拟终究不能代替实践。

(五)教学课件的内容和形式缺乏统一,设计水平和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应用性较强的课件呈现

1、静态表现的多,动态表现的少;单向运行的多,双向交互的少;为教师制作的多,为学生制作的少。

2、运行程序固定,使用方法单一。

3、多数课件只能单机运行。目前一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重形式轻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课件的外在表现或计算机的功能展示上,忽视了知识内涵的挖掘,这样的课件不仅不能很好地发挥实效,而且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课件过于花哨,学生注意力放在多媒体形式上,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具体利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创设导入学习的情境

在上课前几分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课堂就想学。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利用计算机创设了一个动画故事情境: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运输20袋粮食到抗日前线,但是在途中两者为了驮物资的多少而吵起来了,小马说它累死了,因为它驮得多,老牛说它才累呢,你拿一袋到我这里就是你的两倍,。那么究竟谁驮得多呢?你能想办法解决他们的纷争吗?说话音刚落,一个个手举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来了。

2、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利用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从而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时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地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创设应用的情境

如我们学习概率统计的时候,很多的境况是不可能由学生去亲自实践的,这时可以通过计算机给出他们一个实践的情境,比如调查统计中央商场每天服装的销售情况,通过计算机收集需要的一些数据图形等等,由同学们整理分析,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以致用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再现知识发现过程,培养探求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源泉则是人的创造力,这就为教育提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显然,仅以记忆储存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就是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发现定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增强自信心,也有助于锻炼学生克服困难,探求知识的毅力。如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定理的讲解过程中,不是直接证明定理,而是结合“几何画板”的角的度量的功能,先随意画一个三角形,度量出每一个角的大小,求出三个角的和,猜想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一命题,最后在让学生来证明。这样,首先学生情感上容易接受这一知识点,其次体现了数学前后知识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并使每位同学都富有成就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现过程,深化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渐变、叠加等效果和计算机的声像功能将知识难点和某些过程直观化,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以多种媒体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认识程度,并通过揭示内在的规律和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可以以“动”的形式模拟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变静为动,可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为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架起桥梁;变静为动,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演示,强化算理教学;变静为动,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知识的重难点,提高认知水平;变静为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四)利用信息技术,动手时间,帮助学生自学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中,涉及到课题学习的内容,这是对学生和老师综合能力要求的一个集中体现。有的课题学习,我们可以要学生通过自学,亲自实践,然后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集中展示说明,从而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解说能力的培养。

相关热门标签